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5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9七上·柯桥期末)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本学期我们学的课文《动物笑谈》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你知道书名为什么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吗?作者劳伦兹作了这样的说明:根据史科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________

    ①这点我承认,但是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要不是靠魔戒的力量,就算是最亲密的宠物,老国王也听不懂它在说些什么。

    ②这事我也会,虽然我比不上所罗门王,能够和所有的动物交谈,而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

    ③而且,当他不再拥有魔戒时,他甚至会硬着心肠对待动物。

    ④所罗门王是在盛怒中将魔戒抛得老远的,那是因为有一只夜莺向他泄密:他那九百九十九位爱妃之中,有一位爱上了年轻的小伙子。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②①③④ D . ④③①②
二、字词书写
  • 2. (2019七上·柯桥期末) 根据拼音和语境填写汉字。

        走吧,走吧,走到大自然中间去。去寻找《春》天里lǎng rùn的山,去淋一场《雨的四季》中热烈而cū guǎng的夏雨,去和北海làn màn的菊花一起倾听《秋天的怀念》。去xiǎng qíng的《济南的冬天》看那最妙的小雪。去吧,去吧,去到大自然中间去。

三、句子默写
  • 3. (2019七上·柯桥期末)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1) 用楷书或行书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2. (2)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 (3) 此行不为鲈鱼脍,。(李白《秋下荆门》)
    4. (4) 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从政杂谈》中强调扶贫先要扶志,他用“”(《论语·子罕》)来向民众表达自己对于摆脱贫困的决心。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著阅读
  • 5. (2019七上·柯桥期末) 名著阅读。
    1. (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听他们说,世上还不曾有过像他那样尽心尽责的护林人:“连一捆枯枝都不让人拿走;要是你拿走林中的东西,无论在什么时候,哪怕在深更半夜,他会像雪一样从天而降,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休想抗拒,因为他力大无比、又像魔鬼那样灵活……没有任何东西能收买他,无论金钱美酒都不管用;他不受任何诱惑。有些人多次想干掉他,都干不成。”

      ①这段文字选自(作者)的《》(作品),这是一部“异常优美”(高尔基语)的作品。

      ②尽心尽责的护林人,被称为“孤狼”“没有任何东西能收买他”,但他为何还是放走了偷树的庄稼人?

    2. (2) 北大教授林庚认为:“动物世界、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与非逻辑的想象,这一切形成了弥漫在《西游记》中的童话气氛。”的确,孙悟空与妖魔以及诸天神的角逐,也明显带有游戏意味。你如何理解“儿童的游戏性”?请结合孙悟空的相关情节加以阐释。
六、现代文阅读
  • 6. (2019七上·柯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冬日的忧伤

    肖培东

        “东,那,儿(温州方言,小孩的意思)找到了没有?”母亲站着,轻轻地问。

        我停下筷子,摇摇头,嘴里含着一口饭。

        隔壁县一个11岁的男孩失联三天了,我忍不住告诉给我的老母亲,谁知她竟然把自己整个地蜷缩进这个事件里。

        “儿找到了吗?”母亲又问了一遍,她的脊背努力地向前弓。

        中午的阳光恣意地涂抹着,母亲的脸上却阴着一层忧郁,看得出来,她的眼窝凹下了一层。

        我难过地笑了一笑,还是摇摇头。

        母亲不说话了,呆呆地坐在门口,重新瞅着路上的行人。

        “蘑菇头,尖尖的脸型,又瘦又黑,头发也不多。”偶尔她会这样断断续续地说给自己听。那个叫黄政豪的乐清虹桥男孩就这样和母亲的时光恍恍惚惚地捆绑在一起。

        “儿,别调皮哦,早哩回家哦,家里人会担心哦。”

        母亲会要求我打开手机,显示出这个男孩的图片。她苍老皱缩的手指一遍遍地抚摸着手机屏幕,缓缓地在男孩的脸部位置摩挲着,最后用食指点着男孩的鼻子,说:“娒儿,你怎么就找不到了呢?你长得那么活泼,千万别给坏人给拐走了,妈妈爸爸,阿公阿婆,不知道有多么揪心啊!他们怎么会睡得下吃得下哦?”那个语调,我很熟悉。我不敢看她的眼窝,急急地扒了口饭,就逃出了母亲忧虑的心事。

        风忧伤地吹起冬日的尘埃,吹乱了母亲的白发。她坐在门口,一动不动地望着远方,从街道那头驶过来的汽车,从巷子深处钻出来的三轮车,从拐角处跳出来的背着书包的男孩……她眯缝着昏黄的眼睛,一个一个地瞅着,深远而入神。“蘑菇头,尖尖脸,又瘦又黑,头发不多。”她能唱成调的歌谣竟然属于远方那个隐隐约约的男孩。我多少有些后悔,她原本就是极会忧虑的人,她在冬天的大街上寻找六六的哭喊声曾经惊动了多少夜宿在枝头的鸟啊……

        “东,找到了,找到了……”第五天晚上,我一进门,母亲就哑着嗓子说。A“娒儿掉到下水道里了,不是,掉到井里——”母亲一脸难过,说,“隔壁阿婶说的,娒儿没了。”母亲的声音越来越低。

        “妈,那都不是真的,公安局都说还没消息。”我加重了声音,努力让母亲听得清楚。灯光映照着母亲瘦小的身体,母亲的眼里开始有了亮色。

        她又要了我的手机,又叫我找男孩的照片,又开始说给夜色听:“蘑菇头,尖尖脸……”

        ……

        我是快要天明的时候知道这事的真相:乐清失踪男孩黄某已于12月4日22时48分找到,警方确认其人身安全和基本健康,初步查明,其“失联”是该男童某位家属故意制造的虚假警情,系妈妈谎报。

        “蘑菇头,尖尖的脸型,又瘦又黑,头发也不多。”想起我的老母亲深凹的眼窝,我再也睡不着了。

        天亮了,没有太阳。

        我要去一所学校听课,路上突然想到要给母亲打个电话,让她别等我吃午饭。我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妈!我——”

        “东,儿找到了没有?”母亲打断了我的话,又问那个蘑菇头男孩的下落。

        “妈,事情是这样的……”

        我讲完,母亲愣了一下,很快就是一阵尖叫:“那个天杀的妈妈,要去给熬油的,要去给熬油的!”我第一次听母亲咒骂,觉得很过瘾。

        B母亲解了气,停了停,声音低了下来:“那个娒儿,没什么事吧,都好吧,那个娒儿,蘑菇头……”

        我的母亲,真的在为一个陌生人衰老。

        冬天真的来了,冷风丝丝,我才想起今天我要听的课,是刘亮程的文章《寒风吹彻》。文章中,有母亲也常说的一句话:我想很快会暖和过来。

    (选自公众号“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2018年12月5日,有改动)

    1. (1)   请以“母亲”开头写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 (2) 品味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①她坐在门口,一动不动地望着远方,从街道那头驶过来的汽车,从巷子深处钻出来的三轮车,从拐角处跳出来的背着书包的男孩……她眯缝着昏黄的眼睛,一个一个地瞅着,深远而入神。(此处关于母亲的描写极具画面感,请根据你的理解,配上合适的“画外音”。)

      ②A.“娒儿掉到下水道里了,不是,掉到井里——”母亲一脸难过,说,“隔壁阿婶说的,娒儿没了。”母亲的声音越来越

      B.母亲解了气,停了停,声音了下来:“那,那个娒儿,没什么事吧,都好吧,那个娒儿,蘑菇头……”

      (仔细揣摩两个加下划线的“低”,说说异同。)

    3. (3) “蘑菇头,尖尖脸”在文中多次出现,有哪些作用?
    4. (4) 文章原题目是“寒风吹彻——母亲和乐清虹桥失踪男孩的真实故事”,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 7. (2019七上·柯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毛笔,中国人的精神象征

    非遗时光

        毛笔是华夏独有的文化发明,中国文人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笔为锄,以纸为田,为我们留下的“笔下春秋”,作为中国人的精神象征,一笔一划,美妙而优雅。

        南朝大书法家智永禅师曾客居湖州善琏,他把习字用秃的毛笔埋在蒙公祠南面的晓园内,在石碑上亲题“退笔冢”三字,此处至今还供人瞻仰。草书高手张芝幼时即勤练书法,家门前的一池清水因他每天反复洗笔而变黑,后人称之为“墨池”。后来张芝的字“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被后人不断称颂和临摹。毛笔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和审美情趣。

    ①________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从出土的彩陶花纹可辨认岀毛笔描绘的痕迹,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

        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

        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蒙恬有君命在外,嫌以刀刻字太慢,于是“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成毛笔。

        东汉蔡邕著的《笔赋》,是中国制笔史上的第一部专著,对毛笔的选料、制作、功能等作了评述,汉代官员为了奏事之便,常把毛笔的尾部削尖,插在头发里或熠子上,以备随时取用,称为“簪白笔”,就是今天的“便携式”。

        湖州一直是中国毛笔制作的中心,尤以善琏镇为最。相传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游善链镇,住在镇上蒙恬祠侧的永欣寺,与当地制笔工匠经常切磋制笔技术,至元、明代,浙江湖州涌现出一批制笔能手,如冯应科、陆文宝、张天锡等,以山羊毛制作羊毫笔风行于世,世称“湖笔”。

    毛笔的纷繁类别

        毛笔的分类很多,按笔头原料可分为胎毛笔、狼毛笔(狼毫,即黄鼠狼毛)、兔肩紫毫笔(紫毫)、鹿毛笔、鸡毛笔、鸭毛笔、羊毛笔、猪毛笔(猪鬃笔)鼠毛笔〔鼠须笔)、虎毛笔、黄牛耳毫笔、石獾毫笔等,以兔毫、羊毫、狼毫为佳;依常用尺寸可以简单地把毛笔分为小楷,中楷,大楷,更大的笔有屏笔、联笔、斗笔、植笔等;依笔毛弹性强弱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按用途可分为写宇毛笔和书画毛笔;依形状可分为圆毫和尖毫;依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短锋。

    ②________

        一款好的毛笔具备“四德”——即“尖、齐、圆、健”。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书写时字体锋棱易出,生动传神。齐是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圆是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笔锋圆满,反之则身疫,缺乏笔力。健是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

    毛笔的精神传承

        而今,毛笔时代渐渐远去,钢笔时代、圆珠笔时代、签字笔时代依次更迭,互联网更几乎让“笔”生存无依。

        余秋而在散文《笔墨祭》中写道:“我们今天失去的不是书法艺术,而是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如果说,传统文化和手艺的消失是对高速发展的时代的顺应,那么传统工艺守望者们,能够有条件将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一支柔软的毛笔,伴随着上下五千年,写就了坚强的“中国”,传承着文明的血脉,也凝聚着中国精神。

    (选自《读者欣赏》2018年11期,有删改)

    1. (1) 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 湖州一直是中国毛笔制作的中心,尤以善琏镇为最。相传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曾在当地潜心制笔。 B . 毛笔类別纷繁,可从笔头原料、常用尺寸、笔毛弹性、用途等角度分类。 C . 圆是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毫毛充足则书写吋笔力完足,笔锋圆满,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 D . 毛笔虽然柔软,但写就了坚强的“中国”,不但传承着文明的血脉,而且凝聚了中国精神。
    2. (2) 请在文中划横线处写上恰当的小标题。

          ②

    3. (3) 文章第二段引述关于“退笔冢”“墨池”的故事有什么好处?
七、课内阅读
  • 8. (2019七上·柯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于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        ②淫慢则不能

      ③险躁则不能      ④年与时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

    3. (3) 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志”与“学”的关系。
八、课外阅读
  • 9. (2019七上·柯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二)昆仑之丘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洲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 , 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节选自《山海经•大荒西经》)

    【注释】①有:词缀,无实际意义。②胜: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流沙之             ②其下有弱水之渊

      ③投物辄            ④此山万物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句子: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3. (3) 《山海经》中的“西王母”被认为是神话人物“王母娘娘”的源头,但与后世文章中的形象截然不同。请据选文概括其形象。
九、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