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普通高考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

更新时间:2017-07-11 浏览次数:998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17·新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汉语言文字的人本精神

        就文化特质而论,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浓厚的人本主义精神。

        汉语言文字的这种人本精神从仓颉造字的传说中就可见一斑。《淮南子》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在古人看来,文字的发明这一伟大创造足以使鬼神哭泣。因此,文字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神圣性。古代先人们用它来祝福,诅咒,甚至相信人的名字跟人身祸福相连,所以名字要避讳,要讲吉利。这种对文字的敬重是人们对自身创造力的肯定和喜悦,表现出人能够战胜外部未知世界的信心。正因如此,我们的古人没有让神居文字创制之功,而是由仓颉这样一位史官来完成文字的创制。汉字在它后来的发展、丰富中都是按照人的观察、需要而形成的。汉字造字近取诸身,远比诸物。从人自身身体取材,从人接触到、体验到的自然形体、动物、植物取材,从人使用的工具包括生活器具和武器取材,这就是汉字形旁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才说汉字具有反映先人生活和社会构造的独特人文价值。

        譬如“人”字,甲骨文写作“ ”,像一个侧立的人形。它笔画简单,却反映出古人对人的存在的观察是准确和细致的,同时也充分显示出古人自我认识的能力,而我们则通过“人”字看到远古先民意识中浓郁的人本主义精神。《说文解字》云:“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哈姆莱特也这样讴歌人类“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欧洲人通过文艺复兴奠定了人的主体地位,而我们汉民族却在它的文明伊始——文字诞生之初就确立了人在万物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仁”字,从人从二,是针对群际关系而言的,反映了古人对人的本性的认识。《礼记》《释名》等说:“仁者,人也”,“人,仁也”。二者互释现象表明我们的先人认为群际亲密的关系是人的本性。正是从此意义上,他们才热情讴歌人是天地间最尊贵最有灵性的动物,呈谦逊侧立的人形才会成为“人”的代符,并出现顺从为“从”,反从为“比”的字符。这样就从人的内在本性到外在的行为规范之间的必然关系中建构起了“仁”的道德框架,体现了中国古代旨在建立温情脉脉、相处和睦的群际关系的道德理想。

        中国古代文化属于以求善为目的的伦理型文化。譬如“善”字取意羊和悦的叫声,以类比仁人之善言。而好群居的羊又被视为有仁、义、礼之德。“群”字从羊君声,君又兼表意义,即作为人伦之英杰的君子应该像羊那样相处和睦。由羊、羊声、羊群到人群,到合乎仁、善礼仪的群体,其间融通着丰富的文化学意义。

        同时,“羊在六畜主给膳”,是难得的美食。“美”字从羊,表明它首先起源于对食的某种感受性。《广雅》中把“腆”、“甘”、“旨”等关于食味的词语同列于“美”的条下,表明我们先人曾有一种以人的享乐本能为标准的审美心态,它意味着对官能性享受的积极肯定,对现实人生的充实追求和独特的领悟,蕴涵着中国人所特有的实用理性精神。

        肯定人的价值,肯定现实生活,主张幸福在人间是近代西方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出发点。但这种人文性在我国古代的汉语言文字中就已明显凸现。当西方民族汲汲于向外探索,以征服世界、改造世界为获得自由的途径时,中国人则向内探求,以认识自身、完善自身为获得自由的途径。这种内向型文化所显示出的独特的人文性往往是西方的科学传统眼光很难理解,也很难企及的。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 (1) 下列关于汉语言文字的人本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字从最初的创制到后来的发展、丰富都源于人的观察、需要,因此可以从汉字中了解先人的生活状态、社会构造。 B . 人是天地间最尊贵最有灵性的,西方文艺复兴奠定的个体生命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人在汉字诞生之初就已确立了。 C . 中国古代曾有以“甘”为“美”的审美标准,体现了肯定人的官能性享受和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的实用理性精神。 D . “人,仁也”。汉字的构造中充分蕴涵着人的内在本性与外在行为规范,体现中国古代以求善为目的的伦理文化特质。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古人认为汉字不是神的创造,而是人的发明,仓颉造字的传说反映了先人相信自己有战胜未知世界的能力。 B . 古人觉得汉字具有神圣性,可以用来祝福,也可以用来诅咒,因此给小孩取名字既要讲吉利,也要守避讳。 C . 甲骨文中的“人”字,虽笔画简单,却既反映出对人的外在形态的准确观察,又体现出对人的内在本质的深刻认识。 D . 汉字中的“善”和“美”都从“羊”取义,是因为羊好群居,符合古人认为人应该相处和睦、群际亲密的道德理想。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造字“近取诸身,远比诸物”,汉字的形旁都是以自身为立足点观察自然万物产生的,《说文解字》中仅用“止”(人的足)作形旁构成的字就有400多个。 B . “仁者,人也”,“人,仁也”,汉字的这种互释现象较为普遍,又如“畜”“养”同称,“道”“德”并举,“和”“合”相通,体现了向内探求、注重本质的文化。 C . 顺从为“从”,反从为“比”,反映了古人对人的本性的认识是从人际关系着眼的,同理,双手相合为“共”,双手相顺为“友”;中心为“忠”,如心为“恕”。 D . 羊被古人视为有仁、义、礼之德,原因有多方面,而合群最主要;“独而不群”的犬,在中国就大受贬抑。汉语中与孤立的“个体”相联系的词语大多带有贬义。
  • 2. (2017·新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谱传家风

        央广网北京2月12日消息(记者牛萌 王涛 李楠)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家谱,延续着家族血脉,更传承着伦理规范、家风家训。如今,也许只在一些乡村,还保留了这一文化习俗,修谱人也大多是老人,他们走了,谁再来接续呢?

        山西原平上院村,90%都姓辛。辛氏家谱70多年前修过,2002年,作为上一代修谱人的孙辈,辛存寿和辛根兰开始集资,新修家谱。

        辛存寿介绍:“我们的旧家谱是1941年修的,辛根兰的爷爷辛在勤和我爷爷辛兆仁他们两个人为主,修成了家谱。到了2002年,我们又开始修。”

        辛存寿把手仔细擦干净,解开正房厅堂几案上摆放着的新修《辛民族谱》侧面的黄丝带,捧起家谱,细说往事。“1941年印家谱时,上面有名字的人,到2009年6月发行新家谱的时候,老家谱上还有166个人在世。从2009年到现在,又去世了35个人……”

        辛氏旧家谱历经战乱、文革,散失殆尽,时隔70多年重修家谱,困难重重。为修谱,辛存寿工作之余四处奔走。后期病重,调查时都说不了话,只能写在纸上,让别人念。

        辛存寿说,八年能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心里记着祖辈。当年,辛存寿的爷爷辛兆仁修家谱,就靠几十块墓碑。“当时找到碑以后,因为时间长了碑上面有土,字就看不清了。他就带一壶水,把这些碑冲了,洗出来,所有的字不一定都认得,他就把这个字照原样描下来。”时值隆冬,寒风刺骨,水浇到碑上,也浇到手上。“爷爷的手裂开一道道口子,整个冬天都无法愈合。”辛存寿说,想起祖辈,心里不平静,家谱不传下去,对不起爷爷。

        辛存寿说,新修家谱,增加了不少先辈的事迹,像有一位叫栓恒的孝子,后代人都已不知道他的故事,这次把他的事迹写进家谱,就是想让儿孙们传承家风,懂得孝敬老人。

        故事是这样的:六十年代的时候,有一天栓恒的母亲想吃一个冰棍,但村里面没有,他就跑到原平县里去买;没有保温杯,他就拿一块毛巾把冰棍包起来,放在茶缸里,回来冰棍全化了,他把毛巾拧出甜水来,让母亲喝了。

        辛氏家族新家谱修成后的领谱大会,族人来了四五百,辛存寿特意让孩子们也参加。他说,老人们做过的事情,不能断在咱们手里头。

    看着一本本家谱被大家恭恭敬敬领走,辛存寿觉得,可以告慰先人了。

    【相关链接】①青年一代家族意识日渐淡漠,是家谱文化将遭遇或已遭遇的真正壁垒。兰溪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彩标担忧:“《家谱》收藏户主已由父祖辈开始向对家谱无多大兴趣的儿孙辈交替,而年轻人对家谱的存放、借用、翻晒等并不重视,所以家谱损毁较多。”(陈宣章《十谈<家谱>》)②2016年3月4日,“常州市家谱档案馆”正式挂牌。这是全国首个家谱档案馆,是由市档案局和家谱收藏爱好者朱炳国合作建立的,该馆的成立是政府部门和民间收藏者为了保护档案而进行的一次有效探索。馆内珍藏新老家谱近千套,计10000余册,涉及江南地区100多个姓氏。同时,还有部分古老的谱牒木刻雕版。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人物传记、宗族制度及地方史等资料。因此,家谱不仅具有教化作用,还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常州晚报》 20160305第A03版,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篇报道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前人靠着几十块墓碑艰难修订家谱的基础上,辛存寿为修家谱,继续四处奔走,就算病重也没有放弃,坚持了八年。 B . 辛存寿特意让孩子们也参加领谱大会,不仅为了让孩子们体会长辈们修家谱的辛苦,也为了让子嗣传承家风、尊老、睦邻等。 C . 传统的修谱习俗,现代只在一些乡村得以保留,且修谱工作基本没有年轻人参与。上院村家谱传承的现状正是普遍的写照。 D . 本文不同于一般新闻报道的客观呈现,而是以小见大,通过辛家修谱的故事,让主人公现身说法,表达对文化传承的深沉忧虑。
    2. (2) 面对重重困难,辛存寿为什么坚持要新修家谱?请简要分析。

    3. (3) 当代中国,家谱文化还能不能广泛传续?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 3. (2017·新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高昂的头,不会让饥饿的胃填饱

    泽卡利亚·泰米尔

        囚笼中的老虎怒视着笼子四周注视着它的人们。其中一人用平静的口吻说道:“干我们这一行的,就应该时刻牢记:对手的胃是第一个目标。你们会发现这个职业既困难又简单。”

        老虎说道:“快拿吃的来,我该吃东西了。”

        驯兽师故作惊讶:“你这个囚犯在命令我吗?真是可笑!要知道,我才有资格在这里发号施令。”

        老虎说道:“没有人能命令老虎。”

        驯兽师说道:“你在森林里才是老虎。现在你只是一个要听从命令的奴仆。”

        老虎不屑地说:“我不会做任何人的奴隶。”

        驯兽师说道:“你愿挨饿就挨饿吧,我不会强迫你做不情愿的事。”

        老虎饿了,它伤心地回忆起来去如风、无拘无柬地追赶猎物的日子。

        第二天,驯兽师说道:“你不饿吗?你肯定在饱受饥饿煎熬。说声饿,你就会有肉吃。”

        老虎仍然沉默。驯兽师说:“照我说的做吧,别傻了。承认一下饿,你马上就会吃饱。”

        老虎说道:“我饿。”

        驯兽师笑了,老虎就获得了很多的肉。

        第三天,驯兽师对老虎说:“如果你今天想得到食物,就得按我的要求做。”

        老虎说道:“我不会听从你。”

        驯兽师说道:“别着急,我的要求很简单。要你现在在笼里绕圜,等我说.停,,你就停下。”

        老虎心想:“这要求不过小事一桩。我何必因为固执而挨饿!”于是绕起圈来。

        驯兽师严厉地命令道:“停!”

        老虎立刻站住不动,驯兽师很高兴,老虎也很高兴。

        第四天,老虎对驯兽师说:“我饿了,命令我‘停,下来吧。”

        驯兽师说:“今天你得学猫叫,才有吃的。”

        它学了猫叫,驯兽师却皱了皱眉,责备道:“模仿得很差劲,你把咆哮当猫叫吗?你自己练

        习吧,明天要是学不像,就别想吃。”

        驯兽师慢吞吞地离开了老虎。老虎哀伤地呼唤森林,可惜森林很遥远。

        第五天,老虎模仿了猫叫,驯兽师鼓起掌来,扔给它一大块肉。

        第六天,驯兽师刚靠近老虎,它就迫不及待地学起了猫叫。可驯兽师让它改学驴叫。

        老虎正色道:“我是老虎,我宁死不干!”

        驯兽师一言不发地离开了虎笼。

        第七天,驯兽师和颜悦色地来到笼前。老虎努力地回忆森林,但脑中一片空白。它双眼一

        闭学起了驴叫。驯兽师说道:“学得不行,但是出于j情心我还是给你一块肉。”

        第八天,驯兽师对老虎说:“我要作一段演讲,讲完了你要鼓掌叫好。”

        驯兽师开始演说:“公民们……此前,我们曾经多次阐述过对一些命运攸关的问题的立

        场,这一立场坚定而明确,无论敌对势力玩弄了什么阴谋都不会改变,凭着信仰我们必胜!”

        老虎说:“请原谅。我没有文化,听不懂,但你讲得很精彩,让我鼓掌我就鼓掌吧。”

        老虎鼓了掌,驯兽师却说:“我讨厌伪善和伪善家,作为惩罚,你今天不能吃东西。”

        第九天,驯兽师抱来一捆草,扔给老虎说:“吃吧。从今天开始你只能吃草。”

        老虎饿极了,就试着吃草,草的味道让它大倒胃口,它嫌恶地走开,但不久又回过头来,慢

        慢地发现原来草也可以下咽。

        第十天,驯兽师、老虎和笼子全都不见了。老虎变成了国民,笼子即是城市。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这篇小说看似荒诞,却脱胎于现实生活,借助虚幻的情节揭示深刻的道理。结尾处“老虎变成了国民,笼子即是城市”这句话直接点明喻意,深化了主题。 B . 小说大量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刻画了驯兽师和老虎这两个形象,展现了这二者在十天里表现出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 C . 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森林”,其实是老虎内心的精神支柱。作者借老虎三次对森林及过往生活的怀恋,步步推进,表现出老虎心理的变化,为下文做了铺垫。 D . 小说开头驯兽师说“这个职业既困难又简单”,困难之处是很难从精神上征服对手,简单之处是指只要牢牢控制住食物,就可以实现从身体到精神的征服。 E . 第八天,老虎无条件选择了顺从,可驯兽师不但没有高兴,反而惩罚了它。这是因为没有文化的老虎不懂装懂,此时已经变成令人讨厌的伪善家。
    2. (2) 老虎在驯化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分析。

    3. (3) 这篇小说还有一个题目是“第十日的虎”。你认为哪一个好?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
  • 4. (2017·新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薛仁贵,绛州龙门人。少贫贱,以田为业。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仁贵乃往见将军张士贵应募。至安地,会郎将刘君邛为贼所围,仁贵驰救之,斩贼将,系首马鞍,贼皆慑伏,由是知名。王师攻安市城,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等率兵二十万拒战,仁贵恃骁悍,欲立奇功,乃著白衣自标显 , 持戟,腰鞬两弓,呼而驰,所向披靡;军乘之,贼遂奔溃。帝望见,遣使驰问:“先锋白衣者谁?”曰:“薛仁贵。”帝召见,嗟异。

        高宗幸万年宫,山水暴至,夜突玄武门 , 宿卫皆散走,仁贵曰:“当天子缓急,安可惧死?”遂登门大呼,以警宫内,帝遽出乘高。俄而水入帝寝,帝曰:“赖卿以免,始知有忠臣也。”赐以御马。

        显庆三年,破高丽于贵端城。明年,与梁建方、契苾何力遇高丽大将温沙多门,战横山,仁贵独驰入,所射皆应弦仆。又战石城,有善射者,杀官军十余人,仁贵怒,单骑突击,贼弓矢俱废,遂生擒之。俄与辛文陵破契丹于黑山,执其王阿卜固献东都。

    诏副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总管。将行,宴内殿,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仁贵一发洞贯,帝大惊,更取坚甲赐之。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转讨碛北余众,擒伪叶护兄弟三人以归。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 , 壮士长歌入汉关。”九姓遂衰。

        乾封初,提卒二千进攻扶余城,诸将以兵寡劝止。仁贵曰:“在善用,不在众。”身帅士,遇贼辄破。扶余既降。它四十城相率送款,威震辽海。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高丽士众皆欣然忘亡。

        成亨元年,吐蕃入寇,命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击之,以援吐谷浑。王师大败,吐谷浑遂没。有诏原死,除名为庶人。未几,高丽余众叛,起为鸡林道总管。复坐事贬象州,会赦还。帝思其功,于是拜瓜州长史,率兵击突厥元珍于云州。突厥问曰:“唐将为谁?”曰:“薛仁贵。”突厥曰:“吾闻薛将军流象州死矣,安得复生?”仁贵脱兜鍪见之,突厥相视失色,下马罗拜,稍稍遁去。仁贵因进击,大破之,斩首万级,获生口三万,牛马称是。

        永淳二年卒,年七十。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有删节)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 B . 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 C . 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 D . 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代史书所称的“高丽”,一是“高句丽”政权,始建予公元前37年,活动于我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668年为唐朝所灭;一是918年王建创立的朝鲜王朝“高丽国”。文中的高丽指的是高句丽。 B . 古代以四色四灵配四方: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玄为黑色,玄武是北方太阴之神,其形象为龟。文中玄武门指当时京城长安的北门。 C . 天山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多个所指,除了指横贯新疆的天山山脉,李白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中的“天山”指的是祁连山;今蒙古国的杭爱山,古称燕然山,也称天山。文中的天山当指燕然山。 D . 兜鍪,古代将士作战时戴的头盔,原称“胄”,原始的胄用藤条、兽皮制成,商代有青铜胄,大约战国晚期,军队开始使用铁胄,秦汉以后把铁胄称为“兜鍪”。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薛仁贵骁悍壮勇,古之罕见。破高丽,安市城一战成名;石城生擒悍敌;破契丹于黑山,活捉其王;战九姓三箭定天山。 B . 薛仁贵忠君爱国,深得赏识。军阵初见,皇帝遣使驰问;万年官救驾被赞为忠;内殿试射惊叹神力;戎马一生一心为国。 C . 薛仁贵心存大仁,令人叹服。为国杀敌不辞劳苦,敬爱长上不避凶险,攻下敌国推行仁政,国难当头不计个人恩怨。 D . 薛仁贵声名远播,使敌胆寒。驰救刘君邛,攻打九姓铁勒,都有震慑敌人的威势。以至脱下兜鍪,敌人即不战而逃。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仁贵恃骁悍,欲立奇功,乃著白衣自标显。

      ②身帅士,遇贼辄破。扶余既降,它四十城相率送款,威震辽海。

三、诗歌鉴赏
  • 5. (2017·新疆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  暮春

                                                                                                                    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1. (1)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这首词描写了家住江南的少女,被清明寒食时节风雨不定的天气扰乱情绪,她见风雨之多,狼藉之甚,而悲伤愁苦。 B . 上阙“又过了、清明寒食”中的“又”字极言时间之长,与后文“年年”呼应,表现了一种穷愁苦闷、百无聊赖的情绪。 C . “园林渐觉清阴密”以精致的笔触描写了春去夏来之际红花落尽、浓荫匝地的情形,字里行间透露着些许喜悦之情。 D . 下阙用拟人手法,心事欲诉无人,又怕莺燕窥知,这是经过一番心理波折后产生的“怕”,含蓄蕴藉,令人寻味无穷。 E . “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擅长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又能以似水柔情写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
    2.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

四、默写
  • 6. (2017·新疆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答谢中书书》描述山川之美以问候友人,其中对山水寂寞发出感慨的一句是“”。

    2. (2) 《行路难》中,李白借用典故来表现自己对重返朝廷仍有所希冀的诗句是“”。

五、选择题
  • 7. (2017·新疆模拟)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庭审中,周耀明律师不仅观点鲜明,论证清晰,而且深文周纳 , 旁征博引,将一位优秀律师过人的辩护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②余震导致滚落的大石堆叠如山,挡住了赶赴灾区的救灾车辆和志愿者。武警官兵一到,疏通工作如汤沃雪 , 道路很快畅通无阻。

    ③王箬帆梦想着驰骋赛场,但祸起萧墙 , 一场交通事故让他失去了一条腿。他拄着拐杖,凭着毅力,完成了穿越亚马逊丛林的壮举。

    ④美中两国在全球经贸治理领域的合作与否,将直接决定世界经济是转向更开放、更一体化的未来,还是走向以邻为壑的孤立主义。

    ⑤选举终极对决在阿拉斯加州拉开帷幕,胜券在握的希拉里决定鸣金收兵 , 只让一批骨干力量与特朗普展开较量,自己静观其变。

    ⑥2016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祭日。先生暮鼓晨钟般的文字,时时叩击我们的心扉,让我们充满反抗绝望的力量。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⑥ C . ②③⑤ D . ①④⑥
  • 8. (2017·新疆模拟)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近日,工信部发文称,将加快未实名电话存量用户身份信息补登记,确保在2016年底使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100%。 B . 有着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建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C . 11月初,东北地区出现大范围重污染过程,此次重污染过程从哈尔滨开始,直至安徽,共波及到沿途30多个城市。 D . 微信提现收费政策实施半年之后,支付宝对外发布公告,将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0.1%的服务费。
  • 9. (2017·新疆模拟)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顾炎武在《汉书刑法志》中阐释了自己的法制观念,                    , ____,____,____。本文或许能为我们反思传统读书人为何缺乏法治思维、传统政治思想缺乏法治理念提供些材料,更重要的是启发我们思考如何认识公民、国家与法治的关系。

    ①再以秦汉等时期的法制与人心风俗的演化论证为政之本在正人心,而非用法

    ②总结了法制致使风俗败坏,国家危亡

    ③文章开篇摆出论点

    ④“法制禁令,王者之所不废,而非所以为治也。其本在正人心、厚风俗而已”

    ⑤并以明初为例,例证省法必要

    ⑥继以《论语》、《尚书》等言语论证

    A . ④③⑥①②⑤ B . ③④⑥②①⑤ C . ④②⑤③⑥① D . ③②④⑤⑥①
六、语言表达
  • 10. (2017·新疆模拟) 根据文意,在横线处填上带有祝福意味的四字短语,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中国传统的民俗年画,善用谐音,趣味横生,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喜鹊立在梅花上意味着 , 鲇鱼戏于莲花间解释成;一匹奔腾的骏马代表着 , 三只温驯的绵羊象征着 , 五只手拉手的蝙蝠祝颂着……她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艺术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千年华夏的乡土醇香尽在其中。

  • 11. (2017·新疆模拟) 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概括新疆居民消费情况。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2014年居民人均支出情况

    单位:元

    支出类别

    全国居民

    江苏省居民

    新疆自治区居民

    消费总支出

    14491

    19164

    11903

    食品烟酒

    4493

    5592

    3854

    衣着

    1099

    1385

    1205

    居住

    3200

    4127

    2226

    交通通信

    1869

    2869

    1624

    教育文化娱乐

    1535

    2238

    1102

    医疗保健

    1044

    1331

    978

    其他

    1251

    1622

    914

七、材料作文
  • 12. (2017·新疆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当我们悠久的信仰崩塌消亡之时,当古老的社会柱石一根又一根倾倒之时,群体的势力便成为唯一无可匹敌的力量,而且它的声势还会不断壮大。它可以让一个守财奴变得挥霍无度,把怀疑论者改造成信徒,把老实人变成罪犯,把懦夫变成豪杰。

    ②“微”时代的人们逐渐习惯于获取碎片化的信息,很多人的思考往往止步于思想火花的产生;面对数量巨大的碎片化信息,缺乏整合信息以获得全面认识的能力,选择简单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极易表现出强烈支持或强烈反对的情绪。

    以上两则文字,一定引起你些许的触动了吧?请坐在考场的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字迹工整;不要抄袭,不得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