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人类怎么保护,每一只朱鹃、华南虎、大熊猫都会死掉,那为什么要挽救它们呢?而作为一个物种,任它们灭绝又如何?花那么多钱保护大熊猫值得吗?这些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基本问题,屡受争议。
动物和人的差异很多,最大的差异可能在于动物缺乏文化。在这里,文化的定义是“与遗传无关、但可以模仿和传承的行为模式”。人类社会中,文化因素正在逐渐压倒遗传生理的因素。当我们说“每个人都独一无二”的时候,这种独特性大部分来源于后天。然而,野生动物个体在环境中的绝大部分行为,都可以回溯到它的基因;个体间的文化传承即便存在,影响也通常微乎其微。一种不适应其所在环境的人类文化可以导致一个文明的毁灭,但动物界中的文化似乎从来没有这样巨大的效果。
因此,野生动物的价值更多地承载于它的基因之中,种群本身的延续更为关键。个体的死亡是必然的,但基因通过种群基因库可以长存下去,维持物种的存在。我们保护野生动物个体,更多是一种保护种群的手段,本身并非目的。
如果保护个体是手段,那么保护物种、保护地球生态呢?
但实际上这两个命题都很可疑。物种虽然寿命长,但早晚也要消逝,新生代哺乳动物每个物种的平均寿命也不过几百万年而已。地球历史上至少99.9%的物种都已经绝灭了,绝大部分都和人类没有关系。至于“保护地球”,则问题更大。其实,没有哪个物种是“不可或缺”的。有些物种消失后其地位立刻被取代了,有些会波及到其他物种,只有很少数的物种一旦绝灭可能会引发生态系统大范围的崩盘。但是,崩盘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几千万年过后,一切又都会重头再来。地球是很脆弱,很容易被打得鼻青脸肿,但是地球又很顽强,不管多惨都能恢复回来。换成生态学术语,就是“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地球整体生态系统的抵杭力稳定性很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很强。”那么我们天天强调要维护生态系统图的又是什么呢?很简单,地球经受得起生态系统的崩盘,人类可是受不起。脆弱的人类经济体系连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都招架不住,这让地球历史上动辄上百米的海平面变化情何以堪。
由此,似乎可以导出一个结论:我们保护生态,不是像口号里宣传的那样是为了地球,而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地球其实根本不在乎我们怎么闹腾,它有的是时间来恢复;可我们等不及。而如果不考虑“保护我们自己”这个因素的话,保护其它野生动物的动机似乎也变得不充分了。而实际中的野生动物保护原则其实就一句话:“尽可能维持现状”(包括“恢复到以前的现状”)。因为这样对人类自身最为有利,环境不变我们才能安安稳稳地发展文化和经济嘛。
现实中的野生动物保护的最大困境无一例外在于资源不够。所以我们会优先把资源投给那些花费小、意义大的野生动物。因此,出现了两个保护生物学里专属的概念:伞护种和旗舰种。
所谓“伞护种”,本身不一定有多大的生态学地位,但它们所需要的生存环境能覆盖很多其它物种;只要有人出钱保护了它,就能连带保护很多别的物种。围绕伞护种建立动物保护区始终是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方向。而“旗舰种”甚至连生存环境这个要求都可以放宽,它的基本标准严格来说只有一条:能卖萌,能招人喜爱,能吸引眼球,能拉捐款。如果同时满足伞护种的标准那就更好;若是连带还有民族象征、国家特色等等,那就近乎完美了。大熊猫也因此成为迄今为止最完美的旗舰种。它足够奇特,还算珍稀,萌起人来天下无敌,并且还相对容易圈养,也能胜任伞护种的角色。
经常有人质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保护大熊猫。确实,大熊猫相对来说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大熊猫本身的宣传意义、对川滇一带整体生态保护的意义也是确实存在的。不可能拯救每一个,但总应该努力争取更多的人,拯救更多的物种。客观情况如此,我们只能把某些物种放在优先地位,把资源相对集中在有意义的领域。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有删改)
材料一: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实施的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调查11月18日在京发布。
调查显示:2013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2.45亿,超过总人口的1/60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陆铭指出,一个国家在市场统一、生产要素得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结果一定是空间上的“高度集聚”。“这是现代经济的共同特征。”
空间的“高度集聚”是怎样的?比如年轻人涌向北上广,比如沿海城市成热门选择,这就会让“不平衡”那三个字呼之欲出了。陆铭将此形容为“统一、效率、平衡”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国家让市场来决定资源配置,每个人都有选择权,资源自由流动;而人们在衡量自己的收益和成本时,都会最大化自己的效益,有一个效率追求。在‘统一’和‘效率’都实现的情况下,空间的配置一定是高度不均匀的,这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不平衡’。”他甚至断言,如果要同时追求统一、效率和经济活动均匀分布意义上的“平衡”—“不可能!”
(摘自澎湃新闻网《中国城市化问题:你要大城市一张床?还是小城镇一间房?》,2015年2月2日)
材料二:【本报讯(记者卫敏)】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实施的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调查日前在京发布。该《报告》以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为重点,分专题对人口流动迁移和城镇化、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与社会融合、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和流动人口生育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相关的政策。《报告》指出,近年来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加,2013年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2.45亿,超过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流动人口流向集中的趋势不变,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加强。东部地区跨省流入人口所占比例为90.5%,与2010年基本持平;西部地区为7.1%,比2010年下降0.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2.4%,比2010年上升0.5个百分点。同时,不同省份的跨省流入人口数量发生较大变化,上海、北京吸纳跨省流入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两市的全国流入人口数量上升,广东、江苏跨省流入人口减少幅度较大。
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态势,随迁子女比例增加。2013年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增至33.7岁,比2011年的33.1岁提高了0.6岁。流动人口6一15岁子女随同父母流动的比例为62.5 %,比2011年上升5.2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婚育年龄推迟,流动育龄妇女在流入地怀孕、生育的比例提高。2012年流动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3.7岁,平均初育年龄为25.5岁,与2000年相比分别提高1.3岁和1.6岁,其中农村户籍流动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提高 1.7岁,平均初育年龄提高1.4岁。2012年生育的流动育龄妇女中,孕期一直生活在流入地的比例为57.6%,在流入地生育的比例为59.2%,分别比2011年上升5.9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
(《福建卫生报》2014年11月20日01版)
材料三: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指出,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聚集了千万以上的城市人口,形成一个多元异质、丰富多样的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结构。这对青年们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然而,随着人口的高密度聚集,北上广也日益暴露出“大都市陷阱”的一面:住房昂贵、交通拥堵、通勤距离过长、工作节奏快、高竞争压力、环境恶化、孤独感、亚健康,等等。在北上广谋求发展的全国各地青年经常处在一个“向下的青春”“摇摆的青春”和“放逐的青春”的迷茫漩涡里。
(摘自2013年5月13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社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人口不断流动的过程。也就是说,人口在城市之间自由流动,是现代社会的应有之义。一个人应该趁年轻的时候到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哪怕最后遭遇失败,两手空空地回来,在你的人生旅途中也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事实上,到大城市去,到资源最集中、机会最多的地方去,是每一个时代的永恒主题。
一者,在今天的中国,大城市在资源配置与机会均等上,确实有高人一等的优势,这里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原因。大城市也有熟人规则、也有拼爹窘境,但就像不少求职过的大学生说的,在不少二三线乃至不入“线”的城市,“关系”更像硬通货、更容易升值。二者,在2010年的时候,“逃离北上广”就成了年度热词。人人控诉高房价之祸,铺陈着梦幻田园般的归隐生活。只是躲过了高房价,却完全找不到现代生活的节奏。三者,市场是一个动态平衡机制,人力资源流动带来生产的压力,自然会带动劳动者这劳动价值的升高。
(摘自光明网《别鼓动年轻人“逃离北上广”》,2013年9月10日)
米的恩典
甘典江
在所有的汉字当中,我最敬重的一个字,是“米”。
甲骨文中,“米”字像琐碎纵横的米粒,典型的一个象形字。《说文解字》曰:“米,果实也。象禾实之形。”意思是,米是谷物和其他植物去壳后的籽实。
断奶之后,我们开始要吃饭了。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是天大的事。多少年以来,中国人见面都要问候一句:“吃了吗?”难怪古代的圣人早就明察:仓凛实而知礼节。
吃饭要靠天,更要靠地。没有谁能够管得了天,但是,地,却是被人牢牢控制住了。
在中国的传统中,土地是万有之源,万物都从中孕育化生。《易经》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安土便能乐业,就会诞生故乡,同时,还象征着淳朴的道德选择与坚守的精神意志。土地联系着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而其中的媒介与命脉,即是白花花香喷喷的米。一切财富与权力,最终,都可以通过米来衡量与转化,以“石”计量。
广义的“米”,包括稻米、高粱、玉米、小米、黄米等等,一般而言,主要指稻米,即大米。在南方,稻田随处可见,甚至在陡抖的山坡上,也被开垦出一圈一圈的梯田。在雾气中,在月光下,那些成片的梯田,像大地的行为艺术,在视觉上极为震撼,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
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带我去粮店买米,揣着一册购粮本。彼时,每个人的粮食,都是一个定数,有钱也多买不到一两。卖米的工作人员常常带着居高临下的目光,我们则像是等待贩济的灾民,需要他们来拯救。我突发恐惧:要是哪天他们关门不卖米了,我们又怎么办?
幸好,某一天,人们又做起了交易,在农贸市场,大米开始自由流通,只要有钱,想买多少买多少。望着那些被解放了的大米,我觉得生活才真正开始。
吃饱饭后,人性苏醒了。接着,我们各式各样的欲望,日益膨胀。不知不觉之间,人们见面,不再问候吃饭,而是关心挣钱发财。很快,米的命运也发生了变迁,它们被包装进入超市。在某种意义上,这时候的米,面目全非,与土地紧密的关系已经断裂。顾客从一袋米中,看不到四季的替换,闻不着泥巴、雨水和阳光的气味,也无视农夫的喘息与农妇的忧伤。可怜的米,被抽象成了一种消费符号。
每次不得不去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我都在猜想:假如苏格拉底看到这一切,不知还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在两千多年前,他就对物质消费不屑一顾:“我们的需要越少,就越接近神。别人为食而生,我为生而食。”也就是,对于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来说,他只需要粮食即可生存,生活更重要的是精神与理性。
许是因为苏格拉底的提醒,我开始尽量少去超市,实在要去,也要}i 7心自问一番:是不是因为听从了大米的召唤?我越来越相信:过度的物质消费,是一种恶习,甚至,是对人类独立于物质的高贵精神的冒犯。
每一粒大米,无论是干瘪的还是饱满的,一起经历了四季的轮回,演绎了生命的涅桨,见证过土地的馈赠,追逐过阳光雨露,都领受了人的安抚和神的祝福。在此意义上,它们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利进入人的胃,化为人的血肉与精气。
联想到米的“远亲”—麦子。西方人眼中的麦子具有神性,因为麦子经过“施洗”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了有信仰的面包,荣升为基督的圣餐。我想,倘若真有神灵可以降福于诸般良善与恩惠、纯洁与正义,那么它可以启示麦子,同样也能祝福大米。
粮食是至善至美的对象,敬畏粮食,就是遵守心灵的律法,可以凭此找回自我,梳结人与大地的伦理,并抵达感恩的故乡。
从一粒大米的恩典中,我领受了永恒的充实与安宁。
(选自2014年6月4日《人民日报》)
梁廷栋,郡陵人。父克从,太常少卿。廷栋举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召改礼部,历仪制郎中。天启五年,迁抚治西宁参议。七年,调永平兵备副使。督抚以下为魏忠贤建祠,廷栋独不往,乞终养归。崇祯元年,大清兵克遵化,巡抚王元雅自猛,即摧廷栋右全都御史代之。廷栋请赐对,面陈方略,报可。未几,督师袁崇焕下狱,复擢廷栋兵部右侍郎兼故官,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及四方援军。廷栋有才知兵,奏对明爽,帝心异之。时京师虽解严,羽书旁午,廷栋剖决无滞。而廷臣见其骤用,心嫉之。给事中陈良训首刺廷栋,廷栋疏辨,乞岩疆自效,优诏慰留之。未几,工部主事李逢申勒廷栋虚名,崇道言廷栋轻于发言,致临洗、固原入卫兵变。帝皆不纳。五月,永平四城复,赏廷栋调度功,加太子少保,世荫锦衣全事。其秋,廷栋以兵食不足,将加赋,疏入,帝俞其言,下户部协议。户部尚书毕自严阿廷栋意,即言今日之策,无逾加赋。于是增赋百六十五万有奇,海内并咨怨。又极陈陕西致寇之由,请重惩将吏贪污者以纤军民之愤,塞叛乱之源。帝皆褒纳。廷栋居中枢岁余,所陈兵事多中机宜,帝甚倚任。给事中葛应斗勒御史袁弘勋纳参将胡宗明金,请嘱兵部;廷栋亦勒弘勋及锦衣张道溶通贿状。两人遂下狱。两人者,吏部尚书王永光私人也。廷栋谋并去永光,以己代之,得释兵事,永光遂由此去。御史水佳允者,弘勋郡人也,两疏力攻廷栋发其所与司官手书且言其纵奸人沈敏交关蓟抚刘可训纳贿营私廷栋疏辩求去帝犹慰留。
(节选自《明史·梁廷栋传》)
①时京师虽解严,羽书旁午,廷栋剖决无滞。
②给事中陈良训首刺廷栋,廷栋疏辨,乞岩疆自效,优诏慰留之。
诉衷情
(金)吴激①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②。
【注】①吴激,宋人,出使金国被扣,留仕于金多年。此词写于其归家途中。②华颠,头发花白。
①冬日的暖阳会吸引蚂蚁们倾巢出动。在阳光下,它们活动筋骨,悠闲踱步,一旦感到寒意,就会立刻躲进温暖的洞穴。
②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说:“政府和企业都在处心积虑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只要毕业生对就职条件要求不太高,找工作并不是一件难事。”
③狭窄的空间和严格的管理,会让人对航母生活心生厌倦,但有航母梦的追梦人却甘之如怡 , 他们执着的追求凝结着奋发进取、刚毅有为的精神。
④在大好形势下,执黑棋的一方走得非常不冷静,先是走出两手昏棋,几手后竟然又鬼使神差地走出了一步让人看不懂的败棋。
⑤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 , 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心中的活雷锋。
⑥前几日的“极寒天气”给我国南北地区都带来了五风十雨 , 对交通运愉造成极大影响,让旅客归家的路充满艰辛。
人脑一旦生锈, ① 有童话般的电脑问世, ② 无法写出好的作品来。 ③ 先进的电脑,也要接受人脑的信号制约;人脑 ④ 停滞不前,对一个作家来说, ⑤ 意味着艺术生命整体的枯竭与消亡 ⑥ 你还活着,你还戴着“作家”这顶桂冠。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A | 虽然 | 也 | 就是 | 一旦 | 虽然 | / |
B | 就是 | 也 | 再 | 如果 | 就 | 尽管 |
C | 即使 | 就 | 因为 | 如果 | 也 | 不管 |
D | 虽然 | 还是 | 因为 | 只要 | 也 | 尽管 |
地球上很少有完全不见生命的地方。,几乎总会有生物进化得能适应它。就算寒冰撕裂细胞膜,高热毁掉细胞机制,对大多数动物来说,,然而,一些生物可以通过坐等雨水降临而求生。各种奇特生命形式的存在打破了我们对于地球生命极限的认识。
假如你的朋友要从下图左下角所示的“目前位置”开车到右上角所示的“目的地”,但他根本不清楚路线,现在请你从下图中选择必要的信息加以组合,给他发一条简洁明了的手机短信,告诉他最佳的行驶路线。(不超过55字)
2016年5月,石亭景区在石亭山前大道旁按照1;1比例仿造了一座“埃及狮身人面像”,这座像坐北朝南,身长约60米,身高约20米,正面以及两侧有小门可以进入。东侧有煎饼果子摊位;西南是几个蒙古包,不远处还有木制的长廊及仿古的中式建筑;北侧有驯马场;西北侧有一些住宅楼。建成之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拍照,十分热闹。
此消息一出,网友们议论纷纷。有网友称赞石亭景区,认为景区很有想法,建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景区,效果极佳。也有网友认为这是抄袭侵权,应该禁止。还有网友认为不必大惊小怪,这种复制建筑在世界各地屡见不鲜。
对此,你怎么看?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