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人教版 /选修4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地理选修四第一章第2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同步训练

更新时间:2016-02-15 浏览次数:1100 类型:同步测试
一、 选择题
  • 1. (2017高一下·汪清月考)

    读下图,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②① C . ②④③① D . ②①③④
  • 2.

    下表是我国某一地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产业及人口的变化情况。根据下表,以上数据显示的现象不能反映下图的是(  )


    年份

    项目    

    1950

    1980

    2002

    城市数目/个

    1

    3

    12

    工业总产值/万元

    12

    1 765

    250 000 000

    城市人口/万人

    12

    65

    326

    城市人口比重/%

    7

    36

    48.2


    A . B . C . D .
  • 3. 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


    A . 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 . 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 . 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 D . 城郊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 4.

    下面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近十年该城市(  )

     

    A . 城区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B . 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C . 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 D . 郊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 5.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下图,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 . B . C . D .
  • 6. 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 . 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 . 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 . 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 7.

    图示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


    A . 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 . 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 .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 . 环境污染加剧
  • 8. “没有最堵,只有更堵”,北京、武汉等城市因交通拥堵而被称为“堵城”。以下关于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 . 开辟公共汽车、自行车绿色通道 B . 限制私家车的使用 C . 减少市区主干道红绿灯设置 D .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 9. 一般来说,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国家人口城市化水平大于60%,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小于30%。2011年我国这两个数据分别为51.3%和36%,依据我国国情与发展趋势,可推断今后我国将(  )

    A . 减缓工业化进程,保持城市人口比重基本稳定 B . 提高农业人员从业比重,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C . 加快推进中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D . 大幅扩张大中城市用地规模,提高大中城市环境人口容量
  • 10.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图,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 . 初期阶段 B . 中期阶段 C . 后期阶段 D . 逆城市化阶段
  • 11.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 . 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 .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 .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 12.

    2012年7月10日晚的一场暴雨,让北京再次上演了“看海、观瀑、车成潜水艇、人变美人鱼”的情景。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城市内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 . 降水强度太大 B . 排涝设施太差 C . 绿地水塘太少 D . 气象预警滞后
  • 13. 一般而言,城市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都高于郊区,这是由于(  )


    A . 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高压区 B . 城市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 C . 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 D . 城市大多位于沿海低地
  • 14. 暴雨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  )

    ①环境质量下降 ②交通堵塞 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④排水系统能力弱 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②③⑤
  • 15.

    下图表示两类国家不同时期城市化进程。读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城市化的进程快、水平高 B .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二战后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C .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目前已变慢,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工农业生产持续上升,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D . 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减慢主要是因为城市吸收不了太多的劳动力,农业提供不出更多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
  • 16. 下列关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始终呈低水平缓慢增长 B . 产业革命时期,世界城市化速度最快 C . 二战以后,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 D .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始终低于发达国家
  • 17. 在城市建设中,连云港市率先提出要把连云港打造为“和谐港城”、“绿色家园”。下列措施有利于建设“绿色家园”的是(  )

    ①改造老城区,建设别墅群 ②进行合理功能分区 ③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④扩大城市规模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8. 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种类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


    A . 落叶阔叶树林 B . 常绿针叶树林 C . “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 . 人工草地
  • 19.

    下图是上海市不同年份的用地面积变化示意图,图示变化能直接体现出的是(  )

    A . 上海市的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 B . 上海市的人口越来越多 C . 上海市的农业用地比重减少 D . 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日趋合理
  • 20. 针对城市出现的交通污染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 . 限制城市汽车数量 B . 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C . 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D . 发展卫星城市,开发新区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材料一: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历经改革开放30年的栉风沐雨,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风景秀丽、投资环境优良、经济发达、初具现代城市规模、人口过500万的滨海城市。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日益提高,图甲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乙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1. (1) 20世纪80年代后,深圳经济迅猛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  )

      A .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 .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 . 良好的区位条件 D .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 (2) 根据图甲、图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3. (3) 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 22.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 (1) 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 (2) 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

    3. (3) 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

  • 23.

    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到t4的历史发展过程。

    1. (1)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2. (2) 此过程可能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等。

    3. (3) 如何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城市问题。

  • 24. 据下表分析回答问题。

    城市

    面积(km2)

    1990年人口数(万人)

    人口密度(人/km2)

    道路密度(km/km2)

    人均道路长度(m/人)

    人均道面积路(m2/人)

    上海

    0.6万

    1 350

    2 025

    6.66

    0.22

    2.38

    北京

    1.68万

    1 106

    647

    7.04

    0.49

    4.22

    天津

    1.1万

    916

    776

    8.75

    0.64

    6.18

    1. (1) 上海、北京、天津三大城市中,交通堵塞现象,最严重的是,判断依据是什么?

    2. (2) 造成该城市交通堵塞最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3. (3) 该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什么?

  • 25.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左图)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右图)。

    1. (1) 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 (2) 由左图和右图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水平,二者的关系是

    3. (3) 由左图和右图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