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2019-2020学年九...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3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19九上·白云月考) 下列词语中,每对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婷/请      梁/贫 B . 息敛声/风    金不昧/级而上 C . 风雪途/歌载舞  鲜/钻 D . 守/脚      愤图强/令人
  • 2. (2019九上·白云月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鲜妍  心无旁骛  赃物  扭捏作态 B . 奔弛  戛然而止  猝然  人情世故 C . 燥热  藏污纳垢  镌刻  名付其实 D . 制裁  长途跋涉  惊骇  穿流不息
  • 3. (2019九上·白云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年一度的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拉开了帷幕。远远望去,大渡河畔人声鼎沸 B . 在本次研学旅行中,大家走访了扬州段的历史河道,并津津乐道地谈论运河的故事。 C . 他们两人感情很好,间不容发 , 非常亲密。 D . 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 , 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 4. (2019九上·白云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广州市民幸福感提升,是由于社区微改造、旧楼加装电梯等民生实事上的努力的结果。 B . 在党的诞生地浙江嘉兴,大家围绕“红船精神”的表述,在不同层面组织过几次讨论。 C . 由于网络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通过手机进入课堂,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自由选择。 D . 我国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还不长,在健全、建立制度方面还存在问题。
  • 5. (2019九上·白云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世园会北京园里,上演了一场花艺音乐秀,四位歌手化身花艺模特,带来《北京记忆》等歌曲,歌声在胡同里荡漾回旋。花影、树影、云影、风声、水声、曲声,还有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________,成为世园会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相比于________的歌声,歌手身上的配饰更是________,那些配饰不是________的钻石玛瑙,而是与世园会主题________的花艺。

    A . 此起彼伏    高山流水    别有用心    珠光宝气    相辅相成 B . 相映成趣    高山流水    别具匠心    花枝招展    因地制宜 C . 相映成趣    耳熟能详    别具匠心    珠光宝气    相辅相成 D . 此起彼伏    耳熟能详    别有用心    花枝招展    因地制宜
二、名著阅读
  • 6. (2019九上·白云月考)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甲)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乙)那大王却待挣扎,鲁智深把右手捏起拳头,骂一声:“直娘贼!”连耳根带脖子只一拳,那大王叫一声:“做甚么便打老公?”鲁智深喝道:“教你认的老婆!”拖倒在床边,拳头脚尖一齐上,打得大王叫救人。

    ①(甲)段中“他”的绰号是。(乙)段鲁智深在桃花村痛打周通,表现了他的性格特征。

    ②(甲)段中的“鲁提辖”与(乙)段中“鲁智深”都是指鲁达。为什么在前后情节中他的称谓发生了变化?

三、句子默写
  • 7. (2019九上·白云月考) 古诗文默写。
    1. (1) 根据课文,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激而悲者矣。 B .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C .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凌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E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F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义,欲辩已忘言。
    2. (2) 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中只选四题作答)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我报路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 (3)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诗句。

      何谓知己?知己就是“我寄愁心与明月,”的休戚与共(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提携玉龙为君死”的义无反顾(李贺《雁门太守行》),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至死不渝(李商隐《无题》),是可以克服空间阻隔的“,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志趣高雅。

四、对比阅读
  • 8. (2019九上·白云月考)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①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 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②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③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 , 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 (1)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伛偻提携(

      ②耳乎其所闻(

      ③非非竹(

    2. (2) 下列各组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临溪渔/则必即醒心 B . 行者休树/所欲有甚生者(《鱼,我所欲也》) C . 以见夫群山相环/无丝竹乱耳(《陋室铭》) D . 醒能述文者/君子深造之道(《孔孟论学习》)
    3. (3) 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 (4)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第一段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景,充分表现了滁人、宾客、太守的欢乐。 B . 甲文写滁州的老老少少互相提携出游,前后呼应,歌声不断的情景,正是政通人和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欧阳修虽遭贬,但他并不消沉,而是为政一方,造福一方。 C . 甲乙两文都写了太守的醉和众宾的欢,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题,而乙文的景色更富于变化,更能表现作者爱好游乐的性格。 D . 在滁州西南泉水边,有“丰乐亭”和“醒心亭”;“醒心亭”在“丰乐亭”的东边,地势比“丰乐亭”高。欧阳修与众宾客游乐时,一般是在“丰乐亭”饮酒喝茶,有时醉了或感觉疲劳时就到“醒心亭”去眺望风景。
    5. (5) (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五、诗歌鉴赏
  • 9. (2019九上·白云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1) 诗中的“酬”“翻似”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 10. (2019九上·白云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市花:昔日素馨今日木棉

        在广州人心目中,公认的千年市花是淡雅柔美的素馨、百年市花为英雄豪迈的木棉。

    坊间“市花”素馨艳压千年

        《本草纲目》里说,素馨“枝干袅娜,叶似茉莉而小,其花细瘦四瓣”。素馨原名“耶悉茗”,早早从西域漂洋过海来到广州,自秦汉年间到清末,两千年来占尽了广州人的宠爱。旧时的广州城西和珠江南岸,有专门种植素馨花的“花田”。

        公元前196年,开越大夫陆贾出使岭南时,就发现岭南不分男女老幼,个个都爱以鲜花簪头,而他们戴得最多的就是素馨花。唐宋年间,城西花地渐得开发,出现了成片成片的花田,花农种得最多、卖得最多的还是素馨。明代,广州的各大城门口开始有了花市,用清初大儒屈大均先生的话来说,这些花市“所卖止素馨,无别花,亦犹洛阳但称牡丹曰‘花’也,富者以斗斛,贫者以升量”,每天要卖出几百担之多。屈先生的话或许夸张了些,但说素馨是城门花市当之无愧的主角,谁也无异议。直到清代中期,“珠悬玉照”的素馨花田仍是许多诗人笔下最美的风景,女孩儿戴在头上的素馨花梳、美容用的素馨油、装点家居的素馨花碟、过节点的素馨灯、喝的素馨茶……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怀想不已。

        想象一下,在这两千年间,不管哪朝哪代,如果官方有兴趣来评选一下市花,老百姓定会投票给素馨。素馨是老广州最悠久、最美丽的花事记忆,是当之无愧的古代民间“市花”。

    建市后木棉首膺市花殊荣

        素馨虽在广州得宠两千年之久,但从清末开始,随西洋花卉、新式饰品与合成香品潮水般涌入广州,便失宠了,到了今日,几乎被人遗忘。现在,提起市花,我们想到的肯定是木棉。其实,从古至今,木棉也深得广州人的喜爱。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岭南先民就用木棉花絮纺出了洁白如雪的“广幅布”。盛唐年间,越秀山麓广种木棉,花开时节,满城男女老少都喜欢来此踏青,还有文人写下了“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欲行未行不忍别,落红没尽郎马蹄”的诗句,令人回味无穷。

        木棉花被称为“英雄花”,最早出自400多年前抗清志士陈恭尹的《木棉花歌》,直入云霄、火烧天际的木棉花让他感慨万千,于是他挥笔写下“粤江二月三日来,千树万树朱华开……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花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的千古名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就此定格,并流传至今。

        1921年,广州建市,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现代市制的城市;1928年,掀起评选“市花”活动,在这之前,木棉“英雄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广州各新式学校的校徽,就多以木棉为标志。评选活动一开始,市民对木棉花的呼声最高,官方遂于1929年初宣布木棉为“市花”,一来顺应民意,二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与广州民众勇敢无畏的精神最为契合,这也是木棉第一次在广州荣膺“市花”之殊荣。

     “英雄花”木棉二度加冕

        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初沐之时,广州再次在全市范围内举行市花评选活动。花城市民热情高涨,推荐的候选花卉有58种之多,最终,木棉以75.9%的支持率,被选为市花。其广为流传的“英雄花”形象,1929年首膺“市花”的殊荣,花可入药、花絮可纺棉、木材是栋梁的多重价值,都是它力压群芳、众望所归的理由。

        拥有市花冠冕的木棉,与广州人的生活形影不离。许多骑楼的花窗上,雕刻着它的倩影;电视台与航空公司,以它为标志;红棉牌吉他、红棉牌凉果、红棉牌自行车、红棉牌红糖等本土产品曾是几代广州人的美好记忆,如今借由电子商务,木棉再次进入年轻人的视野。

    ——选自(《广州日报(2019年1月7日)》,有改动)

        链接一:

        要成为市花,至少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特征并生长良好,其次则是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代表城市形象。

        大多数城市确立市花的过程都有一套比较规范而民主的程序。通常先经过市人大常委决定开展评选活动,然后广泛征集备选方案,结合专家推荐、群众投票、部门讨论等方式,最终通过确定。在此过程中,政府机关和普通市民均有同等的参与及发言的权利。因此,最终选择的结果是有着广泛的大众基础的,使得所选植物的象征意义上升为地区的文明标志和文化象征。

        ——选自网络

        链接二:

        园林设计师吕兆球表示:“我赞成重定素馨为广州市花。”理由是:素馨进入广州已有二千余年,从南汉至民国,在民俗文化上,深深影响每一个广州人,在大量的地方文献及现存相关地名、实物中均有印证。

        博友“夏墨生”说:伴随广州人亲密生活了2200年,有极其丰富、深厚、独特文化历史沉淀的素馨花,早已是特殊意义的“广州人”,她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沉淀可以让各种各样的公众广泛参与、品味、体验,她有责任也有能力以全新的姿态成为广州形象新符号。

    ——选自网络

    1.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素馨花源自西域,来到广州后,在旧时的广州城西和珠江南岸均有专门的花田种植。 B . 清初时,在广州各大城门花市素馨每天被卖几百担,屈大均先生说其是花市的主角。 C . 木棉被称为“英雄花”源自陈恭尹的《木棉花歌》,之后木棉“英雄花”形象流传至今。 D . 广州各新式学校的校徽,在1928年“市花”评选活动之前,多数以木棉作为标志。
    2. (2) 下列对材料中“素馨花”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素馨花由开越大夫陆贾出使到岭南时发现,并引领岭南的民众以素馨花簪头。 B . 素馨花如洛阳牡丹花一样美丽迷人,唐宋年间广州花农种得最多,卖得最多。 C . 素馨花因为成了许多诗人笔下最美的风景,所以许多女孩儿都戴上素馨花梳。 D . 素馨花得宠千年,最终因西洋花卉、新式饰品和合成香品涌入广州而渐被遗忘。
    3. (3)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宋年间,广州城西面的田地适于种素馨花,花地渐得开发,出现了成片成片的花田。 B . 自秦汉到清末,不管哪朝哪代,如果官方有兴趣评选广州市花,老百姓定会投票给素馨。 C . 拥有市花冠冕的木棉,与广州人的生活形影不离,由红棉命名的产品也受广州人追捧。 D . “夏墨生”认为素馨花有丰富的内涵和沉淀,它必以全新的姿态成为广州形象的新符号。
    4. (4) 文章以什么行文顺序介绍木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的顺序有何好处。
    5. (5) 木棉和素馨哪个适合作为广州市花?请结合其特点及市花评选条件谈谈你的看法。
  • 11. (2019九上·白云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秋山寻野

        ①那年秋天,在京郊的山区闲居。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乡院,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鸟鸣,让人流连忘返。一位出租车司机看见我说:“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

        ②我说:“就这么办吧,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儿去。

        ③车子大约开了一个时辰,在一个名叫“桃园仙谷”的地方停了下来。他告诉我说,进山后舍弃大路,走小路,保证会有发现。

        ④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尽管这儿已是大山之腹,但仍有不少游客,如过江之鲫。景区示意牌上写明,前面山腰有个大瀑布,游客们自然趋之若鹜。我则像只离了群的孤雁,沿山间小路缓缓而行。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

        ⑤环山小路非常难走,既没有石阶铺路,也没有示意路标,这正是我要探秘的地方。走了一段崎岖山路之后,我发现,在路旁林木的枝条上,一缕白布条在秋风中飘摇。我猜测,这是进山人怕归来时迷路,而拴系下的路标。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原来,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野趣的“情痴”,早已经有先于我者叩访此地了。

        ⑥果不其然,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发现了几束开在山坡上的野花。继而,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⑦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静坐溪水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野的纪念。然后,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这时才发现,刚才有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己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一叶知秋,这真是秋天山野物写生。

        ⑧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久违了,天空的美神,在喧嚣的城市,无法找到你的身影,在这寂静无声的大山深处,你带给游人的是天籁声声。时光似乎倒流过去半个多世纪,情不自禁地记起了儿时,每逢雁鸣长空,我和小伙伴们仰望雁阵时,呼喊出的童真:

        南来的雁,

        北来的雁,

        在我篮里下窝蛋……

        ⑨此刻,我虽然没了儿时的梦幻,但在大山深处看长空雁过,仍然激起自己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目送着大雁们的身影,一直消失在长天之角眼里只剩下天空扎眼的瓦蓝。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一口好酒让我爽透心扉。

        ⑩遥想当年的陶渊明,在桃花源的山中,常以巷巾——也就是古人头上的帽翅,过滤其自酿的白酒,以求其纯。时间跨越了一千多年,新时代的文人,虽然无法演绎陶翁的恬淡,只想摆脱开城市生活的喧嚣,在野山中享受一回独饮之乐,也算得上是难得的乐子了。

        ⑪出山时,秋阳高悬。司机问我:“您老玩得开心吗?我立向他表示了谢意,这真是一次沁人心脾的逍遥游呢……

    1. (1) “秋山寻野”中的“野”,包含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 (2) 在进山寻野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寻到了哪些“野”的东西?

      ①受骗上当—()—()—()—沁人心脾

      ②开在山坡上的野花和万绿丛中的红艳—()—()—(

    3. (3) 品析语言。

      ①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 (4) 文中引用了童谣和陶渊明“巷巾滤酒”的材料,有什么作用?
    5. (5) 请对文章的第④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七、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