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豫西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2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史记》写道:“益让帝禹之子启。”同时《战策》也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 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反映了( )
    A . 本次继承符合传统模式 B . 选贤举能制度得以确立 C . 禅让制被世袭制所代替 D . 血缘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 2.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甲骨文是研究商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料。在卜辞中屡见商王卜问各地“受年”“受禾”等情况,圃、囿、果树、杏等字,在卜辞中也较常见;卜辞中还有“蚕示”的记载,祭祀典礼还相当隆重。甲骨文的卜辞记载表明(   )
    A .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 商朝重视农业生产 C .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 中央集权逐渐形成
  • 3.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中期历经九个君王的100余年的战乱与此有关。据此可知(   )
    A . 商代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B . 王位继承制亟待规范调整 C . 内乱都源于继承制度缺陷 D . 商朝尚未确立中央集权制
  • 4.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夏朝、商朝的神始终不脱宗族神、部落神的性格,而西周却出现了一个超越部族范围的至高天神权威,甚至周王也必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天命观树立了君主权威 B . 礼乐制加强了中央权力 C . 宗法制维系了等级秩序 D . 分封制扩大了统治疆域
  • 5.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礼记•礼运》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这反映了(   )
    A . 礼具有治理国家的功效 B . 孔子最早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C . 礼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意义 D . 礼治是孔子的核心思想
  • 6.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秦始皇废除了古代的封国建藩制度,将战国后期已实行的郡县制推广全国,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郡。郡设郡守,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税收收入、治安情况等,中央对其下属进行考核。这反映出秦朝(   )
    A . 世袭制度完全退出政治舞台 B . 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C . 中央财政收入实现迅速增长 D . 监察制度保障社会长期稳定
  • 7.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秦汉时期中央的御史组织被称为御史府,其最高长官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依法拘察百官的非法行为的权力,使得官员们对自身的职责不敢懈怠。秦汉时期的官员普遍品秩不高,御史大夫秩仅有二千石,而丞相和太尉却秩在万石。这反映出(   )
    A . 秦汉御史大夫位卑权重的理念 B . 汉朝完全继承秦代的职官制度 C . 皇帝的决策失误因此得以避免 D . 御史大夫的地位实际高于丞相
  • 8.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下表为《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时期的部分侍中(皇帝亲信、近臣)。材料说明汉武帝时期(   )

    姓名

    本官

    身份

    卫长君


    外戚

    卫青

    建章监、大中大夫、大将军

    外戚、功臣

    霍去病

    骠骑将军

    外戚、功臣

    霍光

    奉都将军、光禄大夫、大将军、大司马

    重臣、外戚

    金日磾

    驸马都尉、车骑将军、光祿大夫

    功臣

    A . 已经出现了外戚专权 B . 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C . 运用新途径加强皇权 D . 诸侯国势力被大大削弱
  • 9.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东汉中期,选举之政已失其实,流弊甚大,各郡所察举的孝廉,只是徒有虚名而已。为了纠正这种流弊,汉顺帝接受左雄的建议,规定了严格的制度并采取了限年考试的办法。材料表明 (   )
    A . 察举制已经失去了选拔人才作用 B . 东汉察举制为科举制产生奠定了基础 C . 东汉采用考试选官代替察举制 D . 孝廉成为东汉士大夫做官主要途径
  • 10.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由皇帝赋予。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
    A . 满足了皇帝集权需要 B . 削弱了三省长官权限 C . 扩大了宰相的行政权 D . 造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 11.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一些节度使不但阻断漕路,甚至借口衣食不足,抢夺漕运(朝廷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等物资)物资以供军用,给朝廷带来极大危害。这反映出(   )
    A . 全国各地动荡不安 B . 藩镇割据不得民心 C . 中央权力受到威胁 D . 经济重心移至南方
  • 12.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钱穆认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 权而设此制度”。据此可知,行省的设立(   )
    A . 出于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考量 B . 体现出选官用官制度的进步 C . 加强了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 D . 提局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 13.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明太祖朱元璋感慨:“百僚未起朕先起,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上三竿犹拥被。”由此可知明初(   )
    A . 缺乏必要的辅政机构 B . 撤销了内侍机构 C . 分化事权致使效率低 D . 扩大了六部权限
  • 14.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下面是明朝首辅制度后期运作与最初设计的差异表。由此可知,首辅制的设立和变化(   )

    首辅制度

    官署本质

    角色

    品阶

    职权

    最初设计

    内朝官

    文学侍从

    正五品

    赞襄辅政

    后期运作(以嘉靖至万历前期为例)

    官府一体(以内朝官的身份,行外朝官宰相之权力)

    俨然“权相”

    名为正五品,却因加官或兼掌部院而官至正一品、正二品

    事无不统

    A . 在制度上保证皇权不被分割 B . 表明内阁是政府的正式首长 C . 折射阁臣权力不受任何制约 D . 适应了君主集权的政治需要
  • 15.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清朝满族和蒙古贵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的通婚活动。顺治帝曾对蒙古王公说: “朕世世为天子,尔等亦世世为王,屏藩百世。”这种联姻活动 (   )
    A . 有效地实现对少数民族进行管辖 B . 抵御了外国势力对新疆地区的渗透 C . 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D . 有利于加强对北部边疆地区的统治
  • 16.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梭伦按年收入标准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以前是按出身分公民为三个等级,即贵族、农 民和手工业者),四个等级的公民都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具有选举权、表决权等参 与国政的政治权利。这一举措(   )
    A . 削弱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B .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成熟 C . 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 D . 铲除了旧贵族的政治特权
  • 17.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在伯里克利时代的城邦国家系统中,最高国家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下设五百人议事会、执政官和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和元老院等机构。法庭分组审理各种案件。元老院类似于现代参议院,负责审理刑事案件和行使监察、宗教方面的职责。材料说明( )
    A . 雅典城邦萌生分权政府的形态 B . 古雅典城邦是典型的民主政治 C . 雅典城邦法治在不断发展完善 D . 雅典民主政治促进文化的繁荣
  • 18.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抽签选举制使得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公职,忽视了不同公职的特殊要求,不仅不利于人们特长的发挥,甚至相当于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择业权,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这种制度(   )
    A . 是导致雅典动荡的根本原因 B . 解决了城邦公民之间的矛盾 C . 忽略了公民政治才能的差异 D . 实现了大范围的绝对民主
  • 19.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伯里克利曾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材料说明了( )
    A . 伯里克利改革获得成功 B . 各级官职的产生途径 C . 陶片放逐法效果明显 D . 雅典民主政治优越性
  • 20.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据此可知,罗马法(   )
    A . 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 . 体系十分完备 C . 具有一定理性色彩 D . 注重审判程序
  • 21.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有人认为,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至于20岁以下与60岁以上者、孕妇和育儿母亲 可以免予酷刑。由此可知,罗马法(   )
    A . 司法过程彰显人文情怀 B . 体系完备影响深远 C . 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D . 立法内容与时俱进
  • 22.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罗马公民法规定,普通平民立遗嘱需五个证人和司秤在场。《查士丁尼法典》规定,私式遗嘱确立过程中,立遗嘱者必须邀请七名证人到场证明其遗嘱行为。盲人遗嘱邀请七名证人到场外,遗嘱需由一名公证人代作笔录并当众宣读、签名盖印。据此可知(   )
    A . 罗马法的形式主义不断强化 B . 必要的形式有助于减少纠纷 C . 罗马法在变通中更具灵活性 D . 罗马法侧重维护贵族的利益
  • 23.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若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那么就应该根据使用与持有该物的时间而获得其所有权,无论其取得的方式是购买、赠与或其他合法途径,还是因为不知情而误信该物原所有者为其真正所有者。这一规定出现的背景是(   )
    A . 自然法的理念被日益认可 B . 平等公正的社会风气形成 C . 罗马由共和国过渡到帝国 D . 诚信未从道德过渡到法律
  • 24.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进入罗马帝国时期,“皇帝自己可以制定法律;这就是说,法律再也不必在公民大会制定”。“君主所悦者即具有法律效力”,这是帝国拥护者中意的箴言。材料主要说明罗马法(   )
    A . 主要维护贵族政治经济利益 B . 成为皇帝维护个人专制工具 C . 立法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D . 雅典民主制是一种精英政治
  • 25.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公元前4世纪时期的罗马,市民法(也称公民法)占统治地位,而且就整个罗马私法而言,市民法是早斯不成熟的一部分法律。这种不成熟主要表现为(   )
    A . 法律适用的主体范围相对较小 B . 仍然以习惯法为主要表现形式 C . 不符合当时罗马帝国扩张需要 D . 只在西罗马帝国范围内被使用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 26.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我国就初步建立了考课官吏的制度。秦汉时,考课官吏重外官、轻内官,既有“郡国上计”,又有“六条”刺察,还没有形成以才、守、政、年为考核内容的完整规范。而继考课之后的赏罚,多取决于皇帝。考核权的行使,或由丞相,或由三公。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材料二   唐朝考课之法见于《唐六典》。按唐制,任何人一经入仕,不论身份和地位,都须参加考课。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尚书省考功司负责考核四品以下官吏,三品以上高官由皇帝亲自考核。考课制按其不同职责来实际考核官吏治绩,即“四善二十七最”。“四善”重在对官员品德操行的要求,“二十七最”是对不同职责的官员提出的具体才能标准。

    ——摘编自宿志丕《唐代官吏考课制度》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考课制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朝考课制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 27.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内阁无定员和无下属机构,殿阁名入衔也无定制。明代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尤其是首辅,俨然以相位自居,一切朝政归其调度,曾几度出现“朝政阁权独揽”局面,致使“各聘意见,以营其私,而党局分焉”,但内阁大学士品秩限定为正五品。乾隆时内阁定制为三殿三阁,殿阁名衔始终不易,阁员有定员,设有下属机构,职掌明确。清朝内阁为协助皇帝处理内外臣题本的事务机构。鉴于明内阁“各骋意见,以营其私,而党局分焉”,多尔衮、雍正等采措施剥夺内阁实权,规定在皇帝批答奏折时,“阁臣不得与闻凡军国重务皆归“议政大臣会议”。在阁员不能权移主上的情况下,清朝内阁大学士品秩升为正一品,为文臣最高荣誉。

    ——摘编自冯元魁、程翌康《略论清朝内阁的职掌与机制》等

     明清两朝,内阁发展明显有别。试根据材料概括明清两朝内阁的差异。

  • 28.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肘期,御史大夫既是御史府的最高长官,又领副丞相之职,在隶属关系上受制于丞相。自魏晋始,御史台成为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组织不断健全。政府对官吏的监督与惩戒构成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清代的《钦定台规》可谓历代监察法规的集大成之作,规制内容极严密。由于监察官员是治官之官,为“百官之率”,历代有作为的君主对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都给予高 度重视,并逐步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制度。古代监察制度是政治法律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统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为后世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到前1世纪)的监察体制可分为三部分。一是设立专门的监察官。起初只限贵族担任,公元前339年法律规定两个监察官必须有一人为平民。其职务从最初的调查户口、认定人民的身份扩大到编制户籍、清查奴仆和财产的数目、督察社会风气等方画。二是国民大会。国民大会由罗马具有公民资格的人组成,其职权是选举执政官和监察官,履行对行政机关的监督职能。是元老院。元老院作为国家咨议机关,实际上握有国家最高的军事领导权、外交权、对宗教事务的监督权以及种种财产和财政的管理权等行政权,但也同时行使相当大的监察权,主要通过受理公民控告官员勒索案及对此进行审判而体现出来。

    ——摘编自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罗马监察体制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罗马监察体制形成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