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毕节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诊断性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0-01-16 浏览次数:17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19高三上·毕节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考古学具备更好发展的条件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世界上各个民族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历史传承,或用文字记载,或以神话和传说等方式口头传承。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数千年来,历代史家为记述和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进行了不懈努力,留下了珍贵的学术遗产。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深入研究历史,其中也包括推动我国考古学发展。

        考古学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利用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研究历史。考古学研究人类过去的生活,探讨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进程、特点与规律,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借鉴。考古学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研究,只有依靠考古发掘获得的资料才能不断深入。可以说,考古学与文献史学是推动历史学发展的两个车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考古学是具有自身特点的学科:考古学是一个交叉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中与自然科学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考古学研究对象的真实性和解释的多样性,决定了考古学更加需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更加需要严谨科学、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学风与学术精神;考古学的研究区域和内容既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又往往具有国际性,适于开展国际交流;考古学的研究年代虽然非常久远,但与当今时代又密切相关,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古城保护利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考古学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我国生态环境多样、文化丰富多彩,许多考古学研究方法与手段都有用武之地,往往能产生更多成果;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生生不息,许多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依然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肌体之中,民众对考古学具有亲切感和浓厚兴趣等。

        新时代推动我国考古学更好发展,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考古学研究的资料是实物,但这些实物资料除了诸如甲骨文、金文的文字资料,通常不能直接反映历史事实,大都需要考古工作者进行阐释。不同的人对同一资料可能作出完全不同的阐释。因此,考古学研究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考古为国家、民族和人民服务。学术无国界,学者有立场。考古学研究要以传承文明为己任,在一系列涉及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必须坚守底线,与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在考古学上的表现作坚决斗争。三是坚持考古学科学化、国际化、大众化的发展方向。推进科学化,就要大力发展科技考古,加强科学技术手段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使考古研究手段更加科学化。推进国际化,就要树立全球视野,推动我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交流互动,并加大考古“走出去”的力度。推进大众化,就要通过举办公共考古讲座、开展考古研究成果的普及宣传等手段,让考古走进寻常百姓家。

        新时代,我国考古学要发挥优势,在深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考古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提高我国考古学的国际地位,在国际上掌握更多学术话语权,努力把我国建成世界考古研究强国。

    (《人民日报》2019年6月17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所以世界各民族都很重视自己的历史传承。 B . 历史学发展离不开考古学,没有考古学的地下发掘就没有历史学的持续发展。 C .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不能直接反映历史事实的出土实物,解释会出现多样性,这就需要严谨的学术精神。 D . 推进考古学的科学化就要大力发展科技考古以及在考古研究方面加强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历史研究入手引出考古学的概念,然后阐述考古学的价值、特点等,文末又展望考古学的未来。 B . 历史学的发展需要考古学与文献史学的共同推动,但文中主要论述考古学对历史学的价值。 C . 在论述考古学的特点时,文章从多个角度论证,以此得出我国考古学的优越条件。 D . 文章从指导思想、服务对象、发展方向三方面,分析了我国考古学要坚持的重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历代史家坚持不懈的记述和研究,也离不开考古学对人类过去生活的研究。 B . 考古学对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研究特别重要,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规律与特点也有启示意义。 C . 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古城保护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考古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当代生活密切相关。 D . 我国要建成世界考古研究强国,就要发挥优势,建立具有自身特色、风格、气派的体系,掌握更多国际学术话语权。
  • 2. (2019高三上·毕节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这次探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新闻发言言人于国斌说。      

        落月后,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

        15时7分,科技人员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22时22分,巡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踏上月球表面。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表示:“飞几十万公里, 关键是着陆,要不翻车,月球车要安全走下来。苏联连续失败16次,主要是下去的瞬间翻车了。”

        (摘编自《半月谈》2019年1月3日)

        材料二:

        嫦娥四号登月是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它不只涉及技术,嫦娥四号的成功就像伴随登月向世界分发的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张名片。只有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和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才可能成功。

        中国人隐忍而系统地为这次成功做了准备。他们先发射了绕月运行的探测卫星。成功后,又于5年前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上了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嫦娥三号甚至还携带了名为玉兔的月球车。

        航天业迄今的重要参与者美国、俄罗斯和欧洲正是这种持之以恒行动的反面教材。它们费力地说服政府提供太空任务所需的预算,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航空航天署只能惊讶地旁观中国人的太空行动。虽然单纯从技术角度看,它们也能做到。

        (摘编自德国《明镜》周刊2019年1月3日)

        材料三:

        欧阳自远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曾成功推动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升空。此后,“嫦娥计划”从一号到五号探测卫星,全都离不开他的参与和推动。

        中国的探月准备工作做了35年,其中仅是论证,就整整10年,但对于欧阳自远来说,更难的是如何赢得国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最初面临的质疑很多,近20年来没有其他国家提过探测月球,为什么中国要去搞探月?尤其令欧阳自远感到压力的是,国人只愿看到“嫦娥”系列卫星一个接一个地成功,无法想象一旦出现失败会是怎样。 “开汽车有时都会遇到发动机发动不起来的状况,对于如此复杂的探月工程,问题怎么可能没有?所以我们的压力很大,要出去就必须成功!”

        回忆往昔,欧阳自远仍然心情激动: “当卫星上轨道,我从来没那么激动过,抱着孙家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我们两个七老八十的人说不出话来,眼泪一直在往下流。

        (摘编自《环球人物》2019年1月4日)

        材料四: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功实现月表 “越野”,令无数中国人激动不已,而“嫦娥登月”背后的航天人也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与过去不同,与国外不同,中国飞控中心坐着的几乎全是年轻人:一群80后、 90后,筑就了这条长达38万公里的奔月路。

        航天队伍的年轻化,已然成为中国航天的独特优势。今天,中国航天15万研究员中,10万人属于“80后”,平均年龄为31-33 岁。这样的年龄优势,让国外同行感到“恐怖”。美国宇航局研究员平均年龄是42岁,欧洲和日本科研人员年龄更大,俄罗斯还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

        更值得称赞的是,这群献身航天事业的年轻人的意志品格丝毫不输老一辈。 他们既有初生牛犊的闯劲,又有拓荒牛的冷静, 还有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摘编自《长安观察》2019年1月5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其意义重大,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B . 因为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嫦娥四号探测器得以进行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 C . 对科学家欧阳自远来说,他最初面临的质疑很多,尤其让他感到压力的是,国人只愿看到“嫦娥”系列卫星发射成功,无法想象失败的后果。 D .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功实现月表“越野”,令无数中国人激动不已,让其它国家羡慕不已。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嫦娥四号探测器得以开展工作,需要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因为月球背面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 B . 衡量登月探测器成功的关键是着陆,还要保证月球车不能翻车, 苏联多次登月探测失败,足以说明成功的难度之大。 C . 国家的支持,老一辈科学家的积极参与、推动与艰辛付出,中国航天队伍的年轻化与青年航天人的奉献精神都是此次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成功的因素。 D . 中国飞控中心坐着的几乎全是群80后、 90后,与过去不同,与国外不同,表明中国在航天事业上具有巨大的优势。
    3. (3)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在探月工程中面临哪些困难。
  • 3. (2019高三上·毕节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蝉

    残雪

        城市里热浪滚滚,不断传来老人们中暑而死的消息,救护车穿城而过,发出震天惊叫。那些宠物狗呆在背阴处,伸长了舌头喘着气。

        郊区的情况就要好得多。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住宅小区,高大的杨柳成荫,蝉们在树间终日歌唱。在伸入云霄的几棵老杨树的树冠上,一只生着强健翅膀的老蝉,总是呆在鹊巢下边的粗枝上。它生性孤僻,似乎每时每刻都处在回忆之中。它是一只年老的雄蝉,作为群体的首领当之无愧。的确,很少有蝉在地下度过8年黑暗时光的。那段时光全面地塑造了它的性格。它是一个老单身汉,大家觉得它与众不同。

        那是一个人们称之为“桑拿天”的日子。老单身汉当时就呆在它的老地方。它的思维进入了某个它的群体难以达到的层次。忽然它听到了周围杂乱无章的歌唱声,它低下头想了一想,然后就有点踌躇地、断断续续地唱起来了。它的歌声刚一停,大合唱就响起来了。那是天地间的大合唱,老单身汉听了之后差点晕了过去。当然不是难受,而是无比的激动与欢乐。

        它就这样成了领唱者。它虽成了领唱者,还是独来独往。它知道住宅里有人把它看作眼中钉。有一个半大顽童,总是用一把结实精致的弹弓瞄准高枝上的它,他射出的子弹好几次与它擦身而过。每当这类情形发生,老单身汉的内心就变得一片空白。它不知道要如何躲开人类的阴谋,它还是坦然地领唱,它有这么多同类,它们全都聆听它,追随它,它又怎能懈怠?

        小区的院子后面有这么多的蝉,它们的歌声并不为人们所欢迎。可是它们觉得自己有权利歌唱,于是它们就唱了,它们才不会为人类的眼色而改变自己呢。老单身汉对于自己同类的前途有着深远的忧虑,它觉得它们对这现世的生活无比信赖,也很满足,而这,正是它的最深的隐忧。可是它没法将自己的隐忧传达给它的同类,除了歌唱,它无法以另外的方式同它们交流。它的行为古板谨慎,严守沉默的原则,而且它长相威严,小辈中还没有任何一个敢于接近它,更谈不上同它商量什么事了。

        它从那树枝上可以眼观八方。它已经发现那只老蜘蛛很长时间了,这个发现并不令它愉快。它目睹了一次又一次同胞遇难的情景,那对它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经验。一段时间以来,蜘蛛那张巨网始终挂在车棚那里,老单身汉开始焦虑,为了传达自己的情感,它向同胞们发出了一些断断续续的、奇怪的声音。可是除了歌唱,同胞们并不能听懂它另外的语言,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同胞回应它。然而又有一只年轻的雌蝉落网了,在它的身体消失之前,老单身汉分明听到了短促清晰的呻吟。

        下雨了,老单身汉还在发愣。大雨淋在它身上,它一点感觉都没有。不知过了多久,它在东南风里隐隐约约地听到了老蛤蟆和它的蝉类同胞们的大合唱。它的视线穿过雨帘,看见老蜘蛛也在木窗那里聚精会神地观雨,它仿佛从老蜘蛛的神态里看见了自己。

        蛛网下的遗骸吸引了小区里面的居民。老单身汉的遗体很特别,虽然已经被解体成四大块,如果将它拼起来,还是一只完整的老蝉,但是它的头部不见了。那会是怎样的一场恶斗?

        蜘蛛也不见了,少年见过蜘蛛,他到那木窗后面去寻找,但找不到它的踪影。他在心里想:难道是同归于尽?那么,蝉的头部又到哪里去了?

        众蝉的大合唱又响起来了,年轻的领唱者声音生涩而踌躇,犹犹豫豫地唱了一声就没了下文,全体陷入沉默。然后,这拖得过长的沉默突然被海浪般热烈的合唱打破。以前从未有过沉默,这种沉默是不是觉醒呢?所有的蝉都把目光转向那高处的树枝,在它们熟悉的地方,一只怪模怪样的老蝉站在那里。是它,它又长出了身体,它正在集中意念让自己的身体发育。同胞们心知肚明:如果它有意念,它总能成功。

        在气候整体变化之前,老蝉不可能让它那小小的身躯发育完全了。它成天一动不动地蹲在枝头。失去了扩音器,它已无法再传达自己的激情给同胞们,可是在秋凉之前的这段最后的日子里,它每天都感到一种异质的幸福。

        秋风吹破了蛛网,也吹落了老蝉的遗骸。大地上的炎热终于消退了。寂寞的杨树的叶子呈现出怀旧的黄色,现在只有喜鹊和麻雀唱歌了。喜鹊和麻雀的歌断断续续,过于散漫,老杨树们记得的,只有那种雄伟壮丽的大合唱。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中老蝉是蝉中之王,体魄强健,性格孤僻,谨慎深沉,出类拔萃。它死后,年轻的领唱者,再也无法带领众蝉进行愉悦的大合唱,沉默表明了它们的觉醒。 B . 老蝉作为众蝉的引领者,生命坚韧,精神强大,凭借意念让身体再次生长,死而复生,获得了精神的永存。 C . 小说开头写了城市里热浪滚滚,不断传来老人们中暑而死的消息,救护车穿城而过,发出震天惊叫等自然环境描写,营造了喧闹而烦闷的气氛。 D . 小说结尾“老杨树们记得的,只有那种雄伟壮丽的大合唱”,说明老蝉向死而生,再次把自己的激情传达给同胞们,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2. (2) 小说中是如何刻画老蝉的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 (3) 小说中写老蝉发现老蜘蛛及“它仿佛从老蜘蛛的神态里看见了自己”的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 4. (2019高三上·毕节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 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馀,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 , 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 , 杀七都尉,秦军走。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 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 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奏。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 ”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 大破荆军。 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馀, 虏荆王负刍, 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改)

    1. (1) 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项是(    )
      A .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 B .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 C .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 D .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
    2. (2) 文中加点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 秦始皇,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把皇与帝合称皇帝,并自称始皇帝。 B . 荆,既指古代九州之一的荆州,也指春秋时的楚国。文中指后者。 C . 郡县,秦代的郡与县为同级行政机构。其中的“郡”与《过秦论》中“以为桂林、象郡”中“郡”的意思相同。 D . 百越,也称百粤,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也指此区域内存在的众多部族。
    3. (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王翦喜好军事,取得非凡战功。王翦曾带兵攻打赵国阙与,一连拿下九座城邑;曾领兵攻打赵国,迫使赵王投降,赵国各地全部被平定,成为秦郡。 B . 王翦行事小心,不被秦始皇理解。在攻打荆的问题上,年轻气盛的李信认为二十万军队足够,但王翦认为需要六十万军队,秦始皇笑话王剪年老胆怯。 C . 王翦索要田产,被人认为过分。王翦攻打荆时,向秦始皇索要许多良田美池宅苑,后来率兵已经到了关口,又派人请求朝廷赏赐五倍的土地。 D . 王翦带兵有谋,顺利击败荆人。王翦到了战场构筑坚固营垒采取守势,对方多次挑战而坚守不出,等到知道军队中的士兵比赛投石后,认为时机成熟,在荆军东去时,抓住战机,打败了荆军。
    4.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化汉语。

      ①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②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三、诗歌鉴赏
  • 5. (2019高三上·毕节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悲吴王城

    杜牧

    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

    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

    (注)吴王城:三国时期都城遗址。吴王孙权迁都鄂县,改名武昌。这首诗是会昌二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游览武昌时所作。当时,晚唐江河日下。苏小:南齐时钱塘著名歌妓。姹女:美貌的女子。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表面在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实际上蕴含了对历史兴废的感慨。 B . 颔联通过想象,虚写柳枝含翠,住所花开,意在感慨物是人非、盛景不再。 C . 颈联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达对那些花枝招展、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子的赞美之情。 D . 尾联既抒发了对吴王城衰败的悲叹之情,又表达了对晚唐国势江河日下的忧虑。
    2. (2) 这首诗歌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 6. (2019高三上·毕节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劝学》中善用类比说理,只要“”,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同理,只要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2.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用廉颇的典故,愤懑地间:“?”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
    3. (3) 《论语•学而》中,比较重视学习方法,认为“”是一件高兴的事情;《论语•为政》 同样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做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五、语言表达
  • 7. (2019高三上·毕节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街始建于明代,寓意长治久安。回望长安大街,它记载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和曾经有过的悲伤挣扎、奋斗喜悦,也记载着我们浴血奋战得解放,         成大道,砥砺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今天,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无比自豪,无比自信。56门礼炮,70响       , 仿佛历史跃动的脉搏诉说着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华儿女七十载春华秋实的拼搏。隆隆炮声如冲锋的战士          , 如燃烧的火炬薪火相传,我们的共和国就这样一路走来。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到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短短几百步距离,        了革命先烈奋斗的历程,无数苦苦求索奋勇牺牲的先辈凝望着我们,踩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

        一个崭新的时代,从我们手中诞生,民族复兴的梦想, 正由我们去实现。

        古老的中国、年轻的中国、充满希望的中国,遥远的世界、连通的世界、命运与共的世界,将共同见证我们这代人的新长征。今天,10 万群众和70组彩车将组成36个方阵和3个情境式行进方阵,围绕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披荆斩棘  轰鸣   前赴后继  浓缩 B . 筚路蓝缕  雷鸣   前仆后继  记录 C . 披荆斩棘  雷鸣   前赴后继  记录 D . 筚路蓝缕  轰鸣   前仆后继  浓缩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围绕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 B . 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 C . 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D . 围绕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切向前走,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B .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一直向前走。 C . 走到再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一直向前走。 D .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 8. (2019高三上·毕节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总结实践经验以便于传授,是谚语的一个主要性能,但并不是它唯一的性能。,就是传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认识。这种认识,,如 “众人是圣人”“同行是冤家”;也可以是一种比较(选择),如“巧言不如直道,能说不如能行”“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有的是赞扬或歌颂,如“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七十二行,种田为王”;, 如“财主门前孝子多”“玉皇拜财神,有钱大三级”等。

  • 9. (2019高三上·毕节月考) 请对下面的图表进行比较分析,写出三条结论。

六、材料作文
  • 10. (2019高三上·毕节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传统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新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正常情况下(指木桶的大小是一定的,也不斜放等)取决于三方面因素:第一是每一块木板的长度,最短的木板决定盛水量;第二是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第三是有一个很好的桶底。第一个因素好理解,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也无法装满水;同样,如果没有好的桶底,盛水也只能是空想。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