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小明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鹦鹉图片的情景,左图是书上鹦鹉图片,右边四个图是他看到的鹦鹉的像.开始将凸透镜紧靠课本观察,然后逐渐增大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则他先后看到的像应是( )
项目 |
指标参数 |
工作电压 |
15V |
功率 |
30W |
电池容量 |
2000mAh |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15.30 | 23.02 | 25.60 | 28.50 |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15.30 | 23.15 | 25.60 | 28.50 |
②若将纸板B向后折,使两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我们在纸板B上没有看到反射光,此时(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的存在.
③在图甲的装置中,让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方向射出.
④若开始实验时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如图乙所示),(能/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实验一:在“探究固体熔化”的实验中,
①图a是冰的熔化图象,处于冰水混合状态的是图中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需要热量;
②图b是用“水浴法”做冰的熔化实验装置,实验结束后,由于忘记熄灭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维持100℃不变(外界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则此时试管中的水(填“沸腾”或“不沸腾”).
实验二: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c所示的图象.(不计热量损失)
①实验时,选用初温和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②加热10min,甲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甲液体的比热容是乙液体的比热容的倍.
A.更换电池或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短路
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至最大值位置 D.断开电路开关
①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额定电压;
②保持滑片位置不变,只将电压表的a点接线改接到c点,测出R0两端的电压U0 , 通过计算得到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指出他的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两个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巨磁电阻效应
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发现,在铁、铬相间的三层复合膜电阻中,微弱的磁场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巨磁电阻效应”.
更多的实验发现,并非任意两种不同种金属相间的三层膜都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组成三层膜的两种金属中,有一种是铁、钴、镍这三种容易被磁化的金属中的一种,另一种是不易被磁化的其他金属,才可能产生“巨磁电阻效应”.
进一步研究表明,“巨磁电阻效应”只发生在膜层的厚度为特定值时.用R0表示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表示加入磁场后的电阻,科学家测得铁、铬组成的复合膜R与R0之比与膜层厚度d(三层膜厚度均相同)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994年IBM公司根据“巨磁电阻效应”原理,研制出“新型读出磁头”,将磁场对复合膜阻值的影响转换成电流的变化来读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