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0-01-06 浏览次数:2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二、综合题
  • 32. (2019七上·中山期末) 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湖泊中的剑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小虾以剑水蚤为食,小鱼能吃小虾。

    1. (1) 该生态系统中能制造有机物的是,剑水蚤、小鱼则属于者。
    2. (2) 除图1中所示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还应该有者。
    3. (3) 如向湖泊中投放一些肉食性大鱼,大鱼以小鱼为食。则小虾在数量(纵坐标)上的变化与时间(横坐标)的关系如下图2中的所示。
    4. (4) 一段时间后,湖泊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恢复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5. (5) 写出图1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
  • 33. (2019七上·中山期末) 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另一边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
    2. (2) 进行染色时应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
    3. (3) 染色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

      ①该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

      ②从视野A→C需调节显微镜的,从视野B→D需将玻片标本向,(填“左”或“右”)移动。

      ③在视野C中,细胞内着色较深的结构是

  • 34. (2019七上·中山期末) 下图是大豆有关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图B中⑤是由图A中[]发育而来。
    2. (2)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图C中[],长有许多的,增加了吸收的表面积。
    3. (3) 图D的主要结构是,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4. (4) 图E中的果实是由图D雌蕊中的发育而来的。
    5. (5) 大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经叶脉、叶柄、茎中的运输到植物的各处并提供能量。
  • 35. (2019七上·中山期末)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喜高温、多湿环境,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但是,西北某地农民因地制宜,综合应用多种“稻田怪招“,不施农药与化肥,还能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元素)。其主要“怪招”有:

    ①针对种植地是土壤颗粒细小、透气性差的黏土的情况,种植前往土壤掺入一些沙子。

    ②水稻种植一段时间后,将灌溉后通常保留20厘米的稻田水位改为2.5厘米。

    ③每隔7-10天,给稻田断水一段时间,形成缺水环境,以杀死稻田中的小动物及寄生虫,而后地稻田进行补水。

    综合上述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种植地的土壤中掺入沙子,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增强了水稻根的作用。
    2. (2) 为了提高产量,稻田灌溉后降低水位,能快速提高稻田白天的温度,促进水稻的作用,又可快速降低稻田夜晚水温,抑制水稻的作用,利于的积累。
    3. (3) 稻田寄生虫以及其他小动物的尸体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各种被根吸收,避免化肥的大量使用,提高了水稻的品质。
  • 36. (2019七上·中山期末) 为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生选用如下装置进行了实验:

    1. (1) 实验前,将装置B和C中的天竺葵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消耗叶片中的等有机物。
    2. (2) 若选装置B和C作一组探究实验:

      ①探究的问题是:

      ②作出的假设是:

      从B和C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脱色、漂洗、分别滴加碘液后,发现C的叶片变蓝,说明了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 (3) 通过挤压的方式将A装置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验证了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