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天台县坦头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

更新时间:2019-12-25 浏览次数:27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 1. 11世纪开始,西欧相继出现了许多新兴城市。其中以手工业享有盛名的是(    )
    A . 威尼斯 B . 巴黎 C . 热那亚 D . 佛罗伦萨
  • 2.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横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    )
    A . 西汉 B . 王莽政权 C . 东汉 D . 南北朝
  • 3. 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下列有关阿拉伯文化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①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

    ②阿拉伯文化具有鲜明的特性,这与阿拉伯帝国当时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有关

    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当时世界领先的科学成就。

    ④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这与他们重视教育有关。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4. 下列哪些内容可以作为答案回答下图著作封面的问题。(    )

    ①古希腊的城邦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

    ②古希腊诞生了对欧洲具有深远影响的民主制

    ③现在欧洲人使用的“哲学”一词来自古希腊语

    ④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诞生了悲喜剧之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萧山因县址西部有萧然山而得名。《汉书·地理志》记载:春秋时期,某国王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这里的“某国王”就是指(    )
    A . 阖闾 B . 勾践 C . 刘彻 D . 李世民
  • 6. 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汉武帝以后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分别是(    )

    ①基督教    ②伊斯兰    ③儒家思想    ④道家思想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④
  • 7. 韩非子所代表的法家之所以被秦国国君重视,因为法家主张(    )
    A . 顺应自然,清静无为 B .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C . 严刑峻法,加强君权 D . 倡导兼爱,反对战争
  • 8.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 . 秦朝→西汉 B . 西汉→东汉 C . 东汉→三国 D . 三国→西晋
  • 9.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
    A . “民贵”和“君轻” B . “无为而治” C . “仁”和“礼” D . 实行“法治”
  • 10. 《荀子·议兵》中提到“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商鞅变法中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    )
    A . 承认土地私有 B . 奖励军功 C . 奖励耕织 D . 建立县制
二、材料分析题(3题,共30分)
  •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诏书规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日本田令

    材料二:“凡天下丁男给田一倾。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给三十亩。”

    ——唐朝(622年)武德田令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重要改革?
    2. (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日本田令和中国唐朝田令有什么共同点?这个共同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3. (3)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日本的这次改革带来了什么重要影响?
    4. (4) 你从日本的这次改革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

    材料二: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 (2) 为巩固统一,“王”采取哪些措施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3. (3) “王”自认为是千古一帝,而材料二中司马迁却认为“王”是暴君,你又是怎么看待“王”的呢?为什么?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学终,至四书。……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于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三字经》

    材料二: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中国通史》

    1. (1) 指出材料一所渗透的儒家主要思想。
    2.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
    3. (3) 请列举正反史实各一例,印证“行仁政而王……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的重要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