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Q21联盟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

更新时间:2020-08-17 浏览次数:25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 1. 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 . 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B . 民主共和观念逐步被人们所接受 C . 建立了中华民国人民翻身当主人 D .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
  • 2. (2019九上·浙江期中) 小明同学到广州某地参观时,看到了以下场景和图片,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发动反蒋起义 B . 北伐推翻清政府 C . 第一次国共合作 D . 第二次国共合作
  • 3. (2019九上·浙江期中) 在小明家中珍藏着一份民国的报纸——北京《晨报》,回答小题。

    1. (1) 《晨报》上的发行日是“民国10年”,按照公元纪年法,这一年应该是(    )
      A . 1918年 B . 1919年 C . 1920年 D . 1921年
    2. (2) 在这张北京《晨报》中可能看到的消息是(    )
      A .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失败外交 B . 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召开 C . 蒋介石任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 D . 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
  • 4. (2019九上·浙江期中) 据《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记载: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这次会议是(    )
    A . 遵义会议 B . 八七会议 C . 中共八大 D . 七届二中全会
  • 5. (2019九上·浙江期中) 著名的历史人物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功绩的组合正确的有(    )

    ①孙中山——成功的领导了南昌起义

    ②彭德怀——指挥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

    ③毛泽东——提出“枪杆子中出政权”论断

    ④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6. “奇怪的战争”指二战全面爆发初期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的状态。之所以“宣而不战”是因为(    )
    A . 英法认为二战尚未全面爆发 B . 德国“闪电战”进展迅速 C . 苏联正在东线与德军决战 D . 英法仍未放弃绥靖政策
  • 7. (2019九上·浙江期中) 这是关于二战期间的某次事件的评价:“没有一个人曾料到日本人竟敢以如此罪大恶极的方式侮辱美国的威力……大家立即团结起来,一致支持总司令罗斯福。”这次事件是(    )
    A . 七七事变 B . 偷袭珍珠港 C . 诺曼底登陆 D . 中途岛战役
  • 8. (2019九上·浙江期中) 1941年12月,《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指出:“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峰,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材料反映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是(    )
    A . 中日两国实力过于悬殊 B . 国民政府曾对日本抱有幻想 C . 日本停止对重庆的轰炸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建立
  • 9. (2019九上·浙江期中) 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下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

    A . 夫唱妇随赴战场 B . 抗日流血不流泪 C . 国共北伐齐协力 D . 解甲归田喜而泣
  • 10. (2020九上·嘉兴期末) 二战中某国际文件指出:“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该国际文件是(    )
    A . 《大西洋宪章》 B . 《波茨坦公告》 C . 《开罗宣言》 D . 《慕尼黑协定》
  • 11. (2019九上·玉环期末) 电视连续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典型事件中,最能反映这句台词的是(    )
    A . 转战陕北 B . 挺进大别山 C . 三大战役 D . 围攻中原
  • 12. (2019九上·浙江期中) 下列选项中与下图报道的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B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 . 中共八大后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D . 开国大典前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 13. (2019九上·浙江期中) 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

    ①美苏争霸

    ②两极格局形成

    ③联合国成立

    ④冷战结束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4.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 . 促进朝鲜统一 B .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为了保家卫国 D . 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 15. (2019九上·浙江期中) 浙江有一位民族实业家——刘鸿生。下图是他创办的鸿生火柴厂与其他4家企业合并后生产的宝塔牌火柴盒上的贴标。该贴标反映了当时国家正在进行(    )

    A .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 16. (2019九上·浙江期中) 下列属于“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成就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②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③修建青藏、新藏、康藏公路

    ④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17. (2019九上·浙江期中)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 . 土地的使用权 B . 土地的用途 C . 土地的所有权 D . 土地的规模
  • 18. (2019九上·浙江期中) 下列成就,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科学工作者排除“左”倾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

    ①鞍钢三大工程相继竣工

    ②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19. (2019九上·浙江期中) 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档案表,表中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元

    A . 土地改革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B . 对外开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C . “大跃进”的浮夸风、高指标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 20. (2019九上·浙江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孙中山先生当年说:“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因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诏书中“民军起事”指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后全国政治形势如何?
    2. (2) 运用所学史实,说明孙中山先生提出怎样的革命理念,并如何与时俱进的完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
  • 21. (2019九上·浙江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19年在巴黎和会狠狠地给了中国一记“耳光”时,中国人不再沉默。

    材料三:《新青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这种对旧传统的挑战遭到了守旧人士的指责,但深受广大知识分子欢迎。他们称《新青年》是青年的“良师益友”,说:“青年得此。如清液闻钟,如当头一棒。”

    1. (1) 材料一中“唤醒国家及人民”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2. (2) 材料二中提及的“中国人不再沉默”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该历史事件取得哪些初步胜利?
    3. (3) 综合三则材料,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指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 22. (2019九上·浙江期中)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以“共和国的艰辛历程”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活动一:读文析史】

      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占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该通电的直接背景是什么?概括该通电的核心主张。

    2. (2) 【活动二:看图说史】

      上述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是(填序号),任选其中的一个事件阐述其重要意义

    3. (3) 【活动三:史论结合】根据表格要求填写相应的史实或结论。

      史实

      结论

      1927年,毛泽东率部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废除

      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 23. (2019九上·浙江期中) 1979年1月1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照片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序言中写道“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

    1. (1) 邓小平在此时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重大历史背景是什么?
    2. (2) 列举史实说明“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的内涵。
    3. (3) 简述邓小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做出的突出贡献。
  • 24. (2019九上·浙江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 , 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祭黄帝文》毛泽东(1937)

    材料三:

    表1:抗战家书部分目录

    时间

    人物

    1931年10月

    侨居菲律宾华侨林锡国

    1936年8月

    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

    1937—1942年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

    1942年5月

    赴缅远征军国民革命军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

    表2: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中国战场

    35个师团

    太平洋、东南亚

    17个师团

    1942年

    中国战场

    37个师团

    太平洋、东南亚

    15个师团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111万多人

    太平洋、东南亚

    不到10.9万人

    (附注:中国军队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于1942—1945年组织赴缅远征军与日军作战,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的日本侵略者。)

    1. (1) 写出材料一年代尺中A,B所对应的历史事件。
    2. (2) 材料二中“民族阵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运用史实说明中国人民是如何“坚决抵抗”?
    3. (3) 结合材料中的相关史实,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