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

更新时间:2020-02-13 浏览次数:2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19高一上·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该节目通过选手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用           、 打动人心的诗词唤起深埋在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带领观众畅享中国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古典之美。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          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               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司空见惯    脍炙人口      引人入胜      自然而然 B . 司空见惯    朗朗上口      身临其境      顺其自然 C . 耳熟能详    脍炙人口      身临其境      顺其自然 D . 耳熟能详    朗朗上口      引人入胜      自然而然
  • 2. (2019高一上·西安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老杨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也不出办公室一步,却喜欢指点江山 , 令人生厌。

    ②大红宫门式样的背包、龙椅图案的抱枕、朝珠耳机……一样样带着历史印记的物件以现代化的面貌粉墨登场 , 让人眼前一亮。

    ③95岁的老红军栗元海溘然长逝。一生没有婚娶的老人别无长物 , 独留下一张当年解放军西南军区核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

    ④与霍去病处于同一时代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霍去病的葬礼描述得十分详细,甚至对其谥号的意义都进行了解释,却没有具体解释为什么这位威名赫赫的将军会在风华正茂之时早卒。

    ⑤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峥嵘岁月 , 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

    ⑥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即使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效益的快速提升,因而更大的产业效益的获得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休戚相关

    A . ③④⑤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⑥ D . ①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 3. (2021高一上·渭南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气象

    杨义

    毛泽东诗词的数字表达法,与中国语言的表达方式相关,如《唐诗纪事》卷七所载初唐四杰的轶闻:“骆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时人号为‘算博士’。”毛泽东诗词用数字用得多,用得圆熟流转,有的地方简直达到化境。他多用“万”“千”等大数字,顾盼生风,相当出彩。数字可以使语言凝练、声情并茂、气度恢宏地囊括大千世界,有道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又有道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如此苍茫的境界,使《世说新语》记述的谢道韫的“咏絮才”佳话,简直成了小儿女把戏。

        以数字写战争,战争的规模、目的、民众基础和行军速度,都写得气势淋漓。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如“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又如“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反击国民党军队对中央军区的“围剿”,既有战争氛围的渲染,又有战争气势的张扬,其强烈的审美效果多与数字相关:“万木霜天红烂漫……雾满龙岗千嶂暗……二十万军重入贛,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反“围剿”中那种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被一组数字表现得动人心魄:“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数字的使用,在特定战役中呈现出统计学的具体性,在大规模的战争过程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呈现出审美学的概括性,比如长征胜利,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的概括;解放战争攻克南京,取得历史性胜利时,大笔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由于这些数字出自大怀抱、大手笔,又与鲜丽独特的意象进行多姿多彩的组合,在运用手法中又呈现具体性和概括性、空间延展和实践飞跃的多样性及疏密有致的节奏感,因而颇有一些数字句成为全篇的警策所在,成为千古妙句。比如《七律・登庐山》在“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之后,又有数字句“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答友人》在“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之后,又有数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些数字或为地理方位,或为江流走势,或点亮神话物证,或对天象进行人间剪裁,都令人联想到“李白文章,锦心绣口”,展开了一番别有情致的天上人间的精神畅游和文化对话。

    (原文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毛泽东诗词的数字表达法,与中国语言表达方式相关,而这可谓渊源有自,在古籍《唐诗纪事》中可寻到例证。 B . 毛泽东写诗词用数字,创作具有数量多、质量优的特点,有一些使用数字的诗(词)句简直臻于化境,艺术效果非凡。 C . 毛泽东在写诗词时多用“万”“千”等大数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万水千山只等闲”等皆可为证。 D . 毛泽东以数字入诗词,语言凝练、声情并茂、气度恢宏地囊括大千世界,使得诗词形成了一种大的怀抱和境界。
    2. (2) 下列诗(词)句,不符合用数字写战争而写得气势淋漓的一项是(    )
      A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 .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C .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D .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毛泽东在写诗词时使用数字,是为了展现战争的规模、目的、民众基础和行军速度,甚至写出了战略战术的灵活机动。 B . 毛泽东写战争时使用一些数字,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果,有的诗词渲染了战争的氛围,有的诗词则张扬了战争的气势。 C . 毛泽东诗词中的数字和鲜丽独特的意象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组合,在具体性、概括性和节奏感等方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D . 毛泽东诗词中的数字,涉及地理方位、神话物证和个人想象等内容,使人感受到其独有而鲜明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志趣。
  • 4. (2019高一上·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 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 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 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一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 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 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
      A . 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 B . 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 . 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 D . 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2. (2) 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 B . 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 . 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 . 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3. (3) 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 . 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此给予了肯定。 C . 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 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 . 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 5. (2019高一上·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徐志摩的故乡

    张同吾

        去年晚秋时节,在北方已是万木萧疏了,而在江南海宁却仍是杂花生树,层林尽染,浓浓的绿荫掩映着红顶楼房,一派幸福安详的景象。

        海宁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曾三次登临百里长堤观潮,白光耀眼,惊涛裂岸,声如万马奔腾,状若山倾海翻。我因而理解了:是海洋文化和潮文化,在海宁人聪颖细腻的文化性格中增添了大气、潇洒与果敢,所以这里才会诞生国学大师王国维、训诂大家朱启凤、语言学大家许国璋、书法大师张宗祥、佛学泰斗太虚、红学家吴世昌、金石家钱君匋、军事家蒋百里、电影艺术家史东山、诗人穆旦、作家金庸等。

        海宁又是诗人徐志摩的故乡。他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它们恒久的艺术魅力穿越时间的帐幔,至今仍辐射光芒。我来到位于硖石镇的徐志摩故居,重温他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一生。

        这座略带浅红的灰色楼房约600平方米,周围是一片美丽的草坪,围绕着铁铸栅栏,是典型的花园洋房。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徐父尽管反对这桩婚事,却拧不过儿子的韧性,为之建筑了这座典雅的住宅。庭院和廊下均由名贵大理石铺就,一层厅堂是西式地板和吊灯,摆设着中式桌椅,二层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卧室则是一派西式陈设。徐志摩十分喜爱这座中西合璧的宅第,称其为“香巢”,又将他与陆小曼的起居室题名“眉轩”。每天清晨他都去买一束鲜花送给妻子,新婚燕尔娇宠之至。

        徐志摩确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林徽因的清纯隽美、风华绝代,陆小曼的能歌善舞、柔美娇艳,都令他奋不顾身的追求,诚如他对恩师梁启超坦言:“我之甘冒世之不韪”“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灵魂得以救度,生命却殁于英年,他是为赶赴北京听林徽因讲演而在空中遇难的。一年之后他热恋的“徽徽”痛定思痛,写下这样的诗句:“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漫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而唤作“眉”的小曼在多年之后有《为志摩扫墓》一诗:“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两位才女,前者情深义切,后者痛断肝肠。瞻视橱柜中的种种实物和墙壁上的许多照片,眼前仿佛有朗朗新月冉冉升起。他是“新月派”的灵魂,那些沐浴过欧风美雨的才俊,胡适、闻一多、朱湘、孙大雨、邵洵美、林徽因、陈梦家、沈从文、卞之琳等都围绕着他,如群星拱月。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和自由,此亦是他诗歌美学的精髓。由于历史的倾斜和观念的偏颇,他在半个世纪中受到贬损,但其美丽的文学光焰无法遮拦。伴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他的诗又重暖人间。有人说他是过分西化的,殊不知他的文化之根植于中国沃土,他自书楹联“山高水长中有神悟,风朝雨夕我思古人”。因此他的诗才有优美的意境、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和精湛的语言。一篇篇抒情短章广受读者的喜爱,那首仅有五行的《沙扬娜拉》堪称短诗极品,而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更是家喻户晓、历久弥新:“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

        站在徐志摩故居的庭院,仰望湛蓝的天空,我想起他乘飞机时的感言:这座飞机带着我的灵魂飞过高山,飞过大潮,飞在丛林间。我当时就希望这样飞出这空气的牢笼,飞到整个宇宙里去……着隔世的玄思和遐想,已成为现实,如今有多少诗的后继者,在更广阔的时空里飞翔。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徐志摩的故居、爱情、诗歌三方面入手,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徐志摩的形象,且选材典型,详略得当。 B . 首段景物描写,表现幸福安详的景象,烘托出了作者对徐志摩深切的缅怀和哀悼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C . 本文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诗歌、人物语言,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又使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饱含深情。 D . 这篇文章看似平淡,实则娓娓道来,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富有极强的表现力。
    2. (2) 请简要概括徐志摩的形象特点。
    3. (3)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
  • 6. (2019高一上·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煤的对话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 (1) 下列对诗歌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我”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 . 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我”渴望火的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 . 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我”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 . 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
    2. (2) 这首诗作于1937年春天,正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你能结合时代背景和煤的特点简单分析一下这煤和我们的民族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 7. (2019高一上·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黄鹤楼①

    毛泽东

    茫茫九派②流中国,沉沉一线③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④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释】①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②九派:派,水的支流。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③一线: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④酹: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这里是对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1. (1) 下列对本词体裁与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词词牌是“菩萨蛮”,词题是“黄鹤楼”,属于小令,小令或单阕或双阕,也有多阕。 B . 词的开篇,作者以俯仰视角来谋篇布局,凭依高处,纵目落笔,取势辽阔旷远。 C . 词的上阕中,作者运用“象征”“叠词”的手法,表现出了凄迷、压抑的社会背景。 D . 上阕末句中的“锁”字既呼应了前面的“穿”字,又形象地表现出景物的特点。
    2.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 8. (2019高一上·西安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1) 《沁园春•长沙》中,作者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动态地写出大好秋景的语句是:“, 。”
    2. (2) 《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 “, 。”
    3. (3) 《再别康桥》中点明作者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诗句是,。”
    4. (4) 《雨巷》中,戴望舒描写姑娘犹如丁香一般从诗人身边飘过的诗句是:“,。”
    5. (5) 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一时找不到出路,沮丧、挫败感便会向我们袭来,这个时候我们经常会想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来形容此时的局面,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怕失败,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往往会迎来新的机遇,这时,我们又会想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来表达我们喜悦的心情。
五、语言表达
  • 9. (2019高一上·西安月考) 《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等词语,描绘了康桥明净动人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个画面,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做到情景交融,80字左右。

    秋雨      庭院    树叶      人

六、命题作文
  • 10. (2019高一上·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70年前,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那一刻,掀开了新中国的帷幕。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70年,壮丽辉煌。

        今天,我们自豪的看到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东方。

        70年,中国人创造了波澜壮阔的绚烂历史!细数那些骄傲的瞬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蘑菇云冲天而起;人造卫星在世界上空响彻曲调豪迈的《东方红》;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的上空五星红旗猎猎飘扬;女排勇夺冠军;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主火炬燃起……无不让我们热泪盈眶。

    对于祖国发展,你记忆中还有哪些难忘的画面?请以“那一刻,我为祖国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综合运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③书写美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