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或实验结论 |
① | 向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乙二醇(HOCH2CH2OH) | 将乙二醇转化为乙二酸(H2C2O4) |
② | 向5mL 0.1mol/L AgNO3溶液中滴加1mL 0.1mol/L 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1mL 0.1mol/L KI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 验证AgCl的溶解度比AgI大 |
③ | 向KI溶液中滴入Cu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但无气体产生,再加入四氯化碳振荡,四氯化碳层呈紫色. | 说明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
④ | 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⑤ | 将铁粉投入到盛有稀HNO3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 说明HNO3将Fe氧化成Fe2+ |
①2NO2(g)+NaCl(s)⇌NaNO3(s)+ClNO(g)△H1<0 平衡常数K1
②2NO(g)+Cl2(g)⇌2ClNO(g)△H2<0 平衡常数K2
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容器内体系的压强减少20%,10min内用ClNO(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lNO)=7.5×10﹣3mol/(L•mi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①N2(g)+O2(g)═2NO(g)△H1=+180.5kJ•mol﹣1
②C和C0的燃烧热(△H)分别为﹣393.5kJ•mol﹣1和﹣283kJ•mol﹣1
则2NO(g)+2CO(g)═N2(g)+2CO2(g)的△H=kJ•mol﹣1
①CO在0﹣9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mol•L﹣1•min﹣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第12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为.
A.升高温度 B.加入NO C.加催化剂 D.降低温度
②该反应在第24min时达到平衡状态,CO2的体积分数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化学平衡常数K=(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已知某些硫化物的性质如下表:
物质 | 性质 |
Fe2S3 Al2S3 | 在水溶液中不存在 |
FeS | 黑色,难溶于水,可溶于盐酸 |
CuS | 黑色,难溶于水,难溶于盐酸 |
①写出阴极室的电极反应:.
②简述在反应室中生成聚合氯他铝的原理:.
Ⅰ.产物种类探究
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经查阅文献获得下列资料.
资料1:X射线晶体分析表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为中的一种或两种.
资料2:
硫酸/mol•L﹣1 | 黑色物质出现的温度/℃ | 黑色物质消失的温度/℃ |
15 | 约150 | 约236 |
16 | 约140 | 约250 |
18 | 约120 | 不消失 |
a.铜与浓硫酸反应时所涉及的反应可能不止一个
b.硫酸浓度选择适当,可避免最后产物中出现黑色物质
c.该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硫酸浓度>15mol•L﹣1
d.硫酸浓度越大,黑色物质出现越快,越难消失
Ⅱ.产物性质探究
Cu与浓H2SO4反应生成的CuSO4具有某些特定性质,一定浓度CuSO4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后生成蓝绿色颗粒状沉淀,沉淀可能是CuCO3 , Cu(OH)2 , 或者CuCO3与Cu(OH)2的混合物.
1)若沉淀是Cu(OH)2 , 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2)为了进一步探究沉淀的成分,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操作步骤为
a.取沉淀样品100克于B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打开K1 , K3 , 关闭K2 , K4 , 通入足量空气
c.关闭K1 , K3 , 打开K2 , K4 , 充分反应
d.反应结束后,关闭K2 , 打开K1 , 再通入足量空气
e.测得装置D的质量增加了22g
①步骤b的作用是
②若沉淀样品为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则Cu(OH)2的质量分数为,若不进行步骤d,则会使测得Cu(OH)2的质量分数为(填“偏高”“无影响”“偏低”)
已知:
a.A可与NaOH溶液反应 b.常温下,A能和水以任意比混溶
c.化合物C可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d.E存在顺反异构体
a.能与饱和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属于酯类 c.苯环上只有两个对位取代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