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组成 |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
B | 性质 |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碱反应;都能燃烧等. |
C | 用途 |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 |
D | 危害 |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等. |
金属 | Ti | Mg | Cu |
金属表面现象 | 放出气泡速度缓慢 | 放出气泡速度快 | 无变化 |
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取两块铜片,用砂纸仔细打磨,打磨的目的是。
②分别插入盛有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探究活动一)同学们把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到通红,取出铜丝,发现表面变黑,趁热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如图),铜丝很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铜丝灼烧后生成的黑色物质是,铜丝除了给反应加热外,还起到作用。
(提出问题)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有同学提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猜想一:SO2 猜想二:CO2 猜想三:醋酸(C2H4O2)
(讨论与结论)同学们讨论后发表看法:
小兵认为清想一错误,判断的依据是。
小周认为猜想二也错误,判断的依据是。
小华认为猜想三有可能正确,原因是醋酸具有挥发性,并有刺激性气味。
(探究活动二)小兰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后,发现猜想三也错误。请补充完成小兰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
同学们再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铜固体,震荡,变蓝色(已知:乙醇遇无水硫酸铜不显蓝色)。老师告诉同学们该反应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乙醛(C2H4O)。请写出由乙醇生成乙醛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提出猜想)保鲜剂可能的组成:①只有Fe2O3;②Fe和Fe2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探究已使用过的保鲜剂的成分
称取保鲜剂样品1.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
反应前 |
反应后 |
玻璃管和保鲜剂的总质量 |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 |
①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分析表中的数据后,得出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是 填标号 。
A、保鲜剂中铁的质量
B、保鲜剂中氧化铁的质量
C、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
反应完全后,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任意写一条)。
(实验探究)在如下图所示,保鲜袋中装有保鲜剂,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保鲜袋中(有少量空气),然后快速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再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采集的数据如下图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选填“M”、“N”、“Q”),指出曲线N在0~50s内下降的原因。
②查阅文献得知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试解释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③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请根据图像作出解释。
操作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剩余固体质量(g) |
21.6 |
19.2 |
16.2 |
16.2 |
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