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名校联盟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302 类型:高考模拟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 1. (2020高二下·大冶月考) 著名法学家朱苏力指出:“西周自觉挪用了宗法和血缘关系来建构大国体制,但不可忽视的是,西周分封了一部分功臣,建立了一些异姓诸侯国,……从当时看,这不过突破了宗法原则,是例外;但后来的历史表明,这其实是伟大的先例。”此处“先例”指的是(   )
    A . 向精英政治发展的重要一步 B . 开始摆脱宗法礼制原则的束缚 C . 尝试构建中央集权大国体制 D . 分封是对宗法制的创造性运用
  • 2. (2019·湖南模拟) 在古代中国经济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专有名词,如“盐铁专营”、“漕运制度''、“景德镇官窑”、“江宁织造''等。这些专有名词反映了古代中国(   )
    A . 官营和民营的内在矛盾 B . 官商合流趋势得到加畳 C . 别具特色的手工业技术 D . 封建官府的垄断性经营
  • 3. (2019·湖南模拟) 据戴震故乡《休宁县志》所载,这个只有六万五千人的县境,从清初至道光年间,仅“节妇”、“烈妇”就达两千余人,女子“不幸夫亡,动以身殉,经者、刃者、鸩者、绝粒者,数数见焉”。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封建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束缚人性 B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空前加强 C . 理学规范妇女日常行为的作用有限 D . 儒家信仰的理论重建任务尚未完成
  • 4. (2019·湖南模拟) 明清统治者所主张的是,除非作奸犯科,若民间有纠纷则由个人与宗族一起商量着办。不然,若老百姓健讼成风、人人告状……于是统治者就培养老百姓打官司的耻辱感,并将替人打官司的讼师称为“讼棍”、“讼鬼”,将其列入无赖、泼皮一列予以打击。明清统治者的这一做法(   )
    A . 意在消磨人民的反抗意识 B . 削弱了法律的权威 C . 有利于减少官府执政成本 D . 不利于社会的和谐
  • 5. (2019·湖南模拟) 1871年中日两国签订《清日修好条规》,条规共十八条,其中第八条规定“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即领事),约束己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词讼案件,皆归审理,各按己国律例核办”。这表明(   )
    A . 两国交往将遵循国际准则 B . 两国对近代外交均缺乏了解 C . 日本迈出侵略中国第一步 D . 清政府的主权意识有所提高
  • 6. (2019·湖南模拟)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人之生也,应战胜恶社会,而不可为恶社会所征服;应超出恶社会,进冒险苦斗之兵,而不可逃循恶社会,作退避安闲之想。呜呼!欧罗巴铁骑,入汝室矣,将高卧白云何处也?吾愿青年之为孔、墨,而不愿其为巢由(巢父和许由的并称。相传皆为尧时隐士,尧让位于二人,皆不受此时陈独秀对孔子与墨子的认识是(   )
    A . 勇于进取,关心时局 B . 逃避现实,无所作为 C . 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D . 民主死敌,君主卫士
  • 7. 如图是1952〜1977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图(国家统计局《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该图(   )

    A . 揭示了新中国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 B . 反映了新中国工业化总体上升趋势 C . 强调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十分落后 D . 说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
  • 8. (2019·湖南模拟) 20世纪50年代后期,各种国际力量分化重组。毛泽东同志冷静分析形势,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即通过依靠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提出的背景是(   )
    A .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支援中国建设 B . 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新中国建交 C . 新中国周边的外交环境逐渐恶化 D . 团结欧洲和亚非拉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
  • 9. (2019·湖南模拟) 深圳大学教授阮炜指出:“只有抽签,才能让'所有的人'获得出任领导职务的平等机会,才能打破精英跟一般人的界线,才能有真民主。雅典民主固然激进,还没有激进到不搞选举。他们确实大搞抽签,但只是抽选出诸如'执政官'一类的人来。这大体上都是虚职,有实权的重要职位他们并不搞抽签,将军这种最高军政职位更是完全由票决产生。”他意在说明,古代雅典(   )
    A . 本质上是专制统治 B . 民主有很大局限性 C . 仍有赖于精英统治 D . 公民不能参与决策
  • 10. (2019·湖南模拟) 如图反映了1778年2月,84岁高龄的伏尔泰回到阔别28年的巴黎,妇女们趁他经过时,偷偷地从他的皮衣上拔下一根毛当做圣物保存的情形。伏尔泰之所以如此受到人民欢迎,主要是因为他(   )

    A . 敢于批判法国的君主制度 B . 主张通过革命方式建立代议政府 C . 提倡人民主权的政治学说 D . 提倡的天赋人权代表了时代潮流
  • 11. (2019·湖南模拟) (西方危机是)在民主制度下左右两派都要为老百姓说话的结果,民主制度下老百姓对左右两派都是只喜欢一半的,左派上台,老百姓就寄希望于他们增加福利,但是不希望他们增税,右派上台,老百姓就寄希望于他们减税,但是不希望他们减福利。因此左派上台以后福利增加了,但是税收增加很困难,右派上台税收可以减,但是福利不能减,这么一来一回折腾了几次,国家肯定就要破产。”这表明,当代西方社会面临的经济困境,根源在于(   )
    A . 社会福利制度的拖累 B . 左右两派的权利争夺 C .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 . 西方民主制度的弊端
  • 12. (2019·湖南模拟) 2008年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治理平台出现了多边贸易体制停滞、区域合作进程加快的趋势。在各种多双边区域平台上,讨论的议题也超越了传统的贸易和投资范畴,触及日益多样化的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环境、劳工、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等各个经贸及“泛经贸”领域,这些都是目前国际经济规则谈判和研究的热点问题。这表明当前区域合作进程加快(   )
    A . 严重阻碍了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B . 有助于未来全球经济规则的重构 C . 家具区域间对立,危及世界和平 D . 否定了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0分)
  • 13. (2019·湖南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各地赋税每亩不过升斗”,但苏、松、嘉、湖等地有“每亩课至七斗五升的。宣德中加至一石以上,正统中又加至二石以上。弘治十五年松江府纳粮百余万石,多于金闽八府一州五十七县之输将”。当农民忍无可忍,社会面临动荡、战乱的危机时,统治者不得不进行某种“自救”性质的改革运动,……从农民的角度来说,由于始终被皇权专制制度压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早已吃够了“旬输月送无休息”的苦头,现在能够在重税、重役的压迫下喘一口气,因此还是欢迎统治者的某种“改革”措施的,社会秩序甚至可能由此暂时安定下来。但问题是,在皇权专制的无限政府的强力冲击之下,“改革”的那一条脆弱的“防线”根本无法阻挡“正税”之外再次出现新的杂税浪潮,农民哪里还有生路?于是,新的农民革命就又在酝酿之中了,最后,整个社会无可逃遁地坠入灭顶的深渊。

    --摘编自李炜光《中国历史上皇权专制的赋税之弊》

    材料二:1295年,英国由于战争的频繁爆发再一次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英王爱德华一世召开了由世俗贵族、教会贵族和平民三个等级代表参加的会议,代表们就征税额与国王达成了一致协议。这次会议被称为“模范国会”,标志着英国议会的诞生。议会诞生后,开始利用手中的“钱包权力”限制国王的权力。1297年,议会强迫爱德华一世签订了《宪章确认书》,征税须由议会同意即成定例,议会初步取得了对国王征税的批准权。从14世纪开始,议会逐渐取得了财政监督权。从征税权到财政监督权,议会的财政权不断扩大,这样议会和国王围绕征税权所引发的斗争更加激烈,并最终引发了1640年的内战,随之进入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

    --摘编自马金华《财政现代化与近代英国的崛起》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体现的共同问题,并说明中、英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表现及各自的解决路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解决问题的路径差异分别导致了怎样的历史结局。
  • 14. (2019·湖南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代中国,既与世界文明同频共振,亦与古老的文化传统血脉相连。回望历史,灾难和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中华民族每一次都能在废墟中浴火重生,进而延续与开创生机盎然的文明形态。从根本上来说,这源于中华文明对于世界文明的兼容并包、反思互鉴。由今视之,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两次最为畫大的文化事件,塑造了中国多元一体的文明样貌、促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一是公元一世纪时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其二是近世以来西方现代文化的传入。

    --摘编自林雅华《“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内涵》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5. (2019·湖南模拟) 材料:唐中宗复唐国号后,于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开始重修姓氏书,书成号为《姓氏录》。奏请修撰的柳冲称,之所以编订此书,是因为贞观《氏族志》修成后,数十年间有新兴门户涌现,也有贞观显贵后裔至此业已衰替,“门胄兴替不常”。此书原先命魏元忠等主编,但经历唐中宗、唐睿宗两朝迄未成书,后魏元忠等相继死亡,直到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才成书进上,复经刊削,到次年,即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最终判定颁行。这次改修抛弃了武则天主持下的显庆《姓氏录》,而以贞观《氏族志》为基础,在入录、叙次标准上,“崇重当朝冠冕”,同时“取德、功、时望、国籍之家,等而次之”,参照了名望时望亦即传统的“士林标准”,一定程度上照顾了社会舆论,非如显庆《姓氏录》唯以官品为断。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姓氏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修《姓氏录》的作用。
  • 16. (2019·湖南模拟) 材料:“每次现代战争都是一次革命。”再没有比二战更适合从这一视角来加以总结的了。这里所指的不是军事科学的革命与现代科学技术在战争时期的巨大飞跃,而是指世界政治发生的大变革。这场大厮杀最后造成了世界格局大改组,德日意法西斯为争夺世界霸权而战,结果却丧失了它们的海外帝国和全部霸权;丘吉尔很不甘心地为大英帝国安排了葬礼;法国与荷兰也都丧失了自己的殖民帝国。西亚、南亚和东南亚都因大战乱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新改组,并在战后年代里通过不同形式纷纷取得独立。在中国,紧随抗日战争而来的是解放战争,一个帝国主义最为惧怕的新的革命政权在中国大陆取得了胜利。法国的历史学家认为:“这场战争……其影响所及动摇了集体生活的条件、思考问题的方式、甚至人们对社会的看法。”

    --摘编自罗荣渠《辉煌、苦难、艰辛的胜利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的相关史实,说明“每次现代战争都是一次革命”的含义。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 17. (2019·湖南模拟) 材料: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上奏朝廷,建议修筑一条芦汉铁路,自芦沟桥至汉口,以贯通南北。他认为铁路之利,以通土货厚民生为最大,征兵、转饷次之。他提出芦汉铁路是“干路之枢纽,枝路之始基,而中国大利之萃也”。1896年10月,直隶总督王文韶、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设立铁路总公司,以盛宣怀为督办大臣,统筹芦汉铁路的修建。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全长1214公里的铁路干线芦汉铁路正式全线通车运行。一位到过汉口的英国人曾感叹,中国“内地商人很快地利用起这一改善了的交通条件''.就连汉口“草庐茅店,三五零星”的硚口至谌家矶一带,也变得“三十里几比室直连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主张兴修铁路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的角度评析张之洞力主修筑铁路的行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