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董仲舒对于当时社会贫富不均,豪富广占土地的现象极为不满意,然于国家直接统制各种事业亦极反对。后人转述其言云:“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武帝)一面与商人角力,一面开疆拓土,安能容纳董仲舒之策。武帝之算缗,虽不在于平均地权,然却有抑制豪富,摧毁大地主之效。(董仲舒)乃一面主张限田,一面复主张盐铁皆归于民。是非但与武帝功利政策相忤,即在其建议之本身,亦有自相抵触之嫌。
——摘编自李剑农著《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1942年间,罗斯福利用各种机会发表他对战后世界和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看法。他认为,只有关国等少数大国才能维持战后的世界秩序,主张在法西斯国家被解除武装以后,由美、英、苏、中这四个大国充当世界警察,在各自的区域内发挥主导作用。
苏联政府坚决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际安全机构,这一机构同时还应拥有武力保护国际安全的某些必要条件。因此苏联认为新的国际组织的成员应该有所选择而不是普遍的、广泛的,以免形成对于苏联不利的大多数。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避免重蹈覆辙,陷于被动和孤立的地位,苏联坚持大国一致的原则,即在国际安全机构中大国拥有否决权。
1943年10月,四国正式在“普遍安全宣言”上签字。宣言宣称:“根据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这些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为会员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摘编自《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大英博物馆有两件特别的文物。一件是在非洲馆的来自埃塞俄比亚一个基督教堂的圣坛服装,年代大约为1700年。这件衣服的料子是中国的丝绸,但是由来自也门的犹太织工织造的。另一件来自关于毛泽东事迹的展览,那里展出了一块墨西哥银元,铸造于1896年。之后,在中国的一个通商口岸,一个中国商人在这块银元上打下了自己的印记,表明他以个人的声誉担保这块银元的重量和成色。又过了一段时间,这块银元被印上了“全世界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的字样,变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个革命根据地里的流通货币。
——摘编自《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
材料一:
图4 安徽凤阳龙兴寺画像 图5 大明王朝北京太庙画像
材料二: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孝文陵神功圣德碑时,已着力刻画朱元璋“非凡”的外貌。龙髯长郁,然项之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之如神。《明太祖实录》在追述朱元璋少年之事时赞曰:“上稍长,资貌雄杰,志意廓然,独居沉念,人莫能测。”《明史》据此写道:“(上)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
——摘编自胡丹《朱元璋相貌之谜的考析与解读》
材料:完颜阿骨打即帝位时曾宣布:“今日成功,皆诸君协辅之力,吾虽处大位,未易改旧俗也。”后又下诏“事务大小,一依本朝制度”。宁江洲大捷后,“初命诸路以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又“一如郡县置吏之法”,把猛安谋克作为由皇帝任命的管理女真族事务的地方行政长官。太祖在收国二年二月下诏:“折身为奴者,或私约立限,以人对赎,过期则为奴者,并听以两人赎一为良。若元约以一人赎者,即以元约。”天辅二年六月,“诏有司禁民凌虐典雇良人,及倍取赎直者”。七年二月,下诏“被虏及鬻身者,并许自赎为良”。
——摘编自戴逸主编《中国大通史》
材料:自1871年以来,法国人就已经懂得他们不能单独地同德国对抗。一战中,英美不断地向法国输送新军火工业必需的煤、焦炭、生铁、钢和机床,向法国提供了总数超过36亿美元的贷款,还向法国供应急需的粮食。同样,当福煦(法国元帅,1918年5月任协约国军总司令)在1918年9月组织最后的反攻时,可供他使用的兵力有102个法国师、60个英国师、42个美国师和12个比利时师。只有这些国家的军队联合行动,才能最后把令人生畏的德军赶出法国领土,使这个国家再次获得自由。
——摘编【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