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 将Zn和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 |
B | 除去CO中的O2 | 通过灼热的铜网 |
C | 除去硫酸镁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 | 加入过量氢氧化镁,过滤 |
D | 鉴别AgNO3、Na2CO3两种无色溶液 | 稀盐酸或氯化钡溶液 |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只含有Fe;
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
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C;
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t2℃时,A,B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A>B;
②t2℃时,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A>B;
③通过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使A,B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
④t2℃时,将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100g.
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可以直接转化,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同学进行了实验一,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同时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2,说明酸能与可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
乙同学进行了实验二,当滴入几滴稀盐酸后,发现试管②中无明显变化,于是得出“酸不能与难溶性碱反应”的结论.
丙同学对此产生质疑,并利用实验后的物质继续探究:
【分析】丙同学测定试管②中上层清液的酸碱度,读出pH=12,说明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是.
丙同学将实验一所得溶液缓慢滴加的过程中,除上述现象外,大烧杯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