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100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 .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 . 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 C .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 .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 2.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长途携带钱币在古代很不方便,唐朝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    )

    A . 设立邸店 B . 建立柜坊 C . 使用“飞钱” D . 发行“交子”
  • 3.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1989年,在亚太地区建立了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拟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洲联盟诞生。这些表明(    )

    A . 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削弱 B .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C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 . 世界发展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 4.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 .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 苏州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 D .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5. (2017高二下·钦北期末) 18世纪,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说明(    )

    ①乾隆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②中国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③英国经济比中国经济落后

    ④清朝统治者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6.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    )

    ①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      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7. (2017高二上·惠来期中) 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荣氏兄弟早年在钱庄当过学徒,1896年开设广生银庄,业务兴旺,但他们认为“钱庄放账,博取微利”,不如投资实业。1902年与人合伙创办了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这反映出( )

    A . 中国传统金融业的日益衰落 B . “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广泛 C .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到来 D . 商人投资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 8. (2019高一下·南昌期中)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    )

    A . 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 .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 . 采用机器从事生产 D . 由私人投资兴建
  • 9.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

    A . 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 . 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 . 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D . 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 10.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B .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 .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 11. (2017高一下·包头期末) 电视机以前体积大、质量重,大多数都放在电视机柜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机迅速实现瘦身,很多普通家庭都把它挂在墙上,电视机没了以往的“厚重”,以往的“厚重”机型几乎无人问津。这可以反映出(    )

    A . 新时期国人逐渐倾向于高消费 B . “厚重”机型已无其观看意义 C . 中国电视制造已走在世界前列 D . “时尚”成为国人的一种追求
  • 12.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

    A . 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变化 B .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变化 C . 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 . 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变化
  • 13. (2017高二下·钦北期末)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推到力主要是源于(    )

    A . 发电机和发动机的问世 B . 内燃机的发明 C .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 . 垄断组织的产生
  • 14.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国家迈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第一步是(    )

    A . 三角贸易 B . 新航路的开辟 C . 蒸汽机的改良 D . 世界市场的建立
  • 15.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下表为美国部分年代国际收支逆差情况统计(单位:亿美元)。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年代

    1950~1954

    1955~1959年

    1960~1964

    1965~1969

    年平均

    17

    25(不含1957年)

    28

    34

    A . 美元地位不断下跌,固定汇率体制日益动摇 B . 关贸总协定不利于美国海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C . 美国经济增长日趋缓慢,出现“滞涨”现象 D . 美国逐步失去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
  • 16.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 .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C .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 .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17.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

    A .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 B . 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特别重视,提出“以粮为纲” C . 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 D . 人们为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
  • 18.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罗斯福实施“新政”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美国渡过了1929﹣1933年的空前大灾难。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救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也缓过气来了。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 .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 发展国家福利制度 C . 加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体化 D . 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自我调整
  • 19.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 . 苏俄的社会性质 B . 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C . 苏俄生产力水平 D .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 20.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赫鲁晓夫时期,从1954年起,苏联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在这些地区新建了大量的国营农场。1960年前,全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其中1/3是新垦地提供的。但到20世纪60年代末,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呈现下降趋势,并且许多地方变成寸草不生的荒漠。对上述材料看法正确的有(    )

    ①赫鲁晓夫的改革采用了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办法

    ②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科学的态度,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③赫鲁晓夫的改革认识到了苏联农业落后的根源

    ④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 21.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曾几何时,中国服装纺织业最大的课题是如何在数量上满足亿万人民的衣被需要。在原材料短缺的情况下,人们穿衣很难再追求款式的新颖。五六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批示要加快发展纺织工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1977年全国棉布产量突破100亿米大关,1982年突破150亿米,并在1983年取消了布票。随后我国纺织服装业进入了历史最快的发展时期。1993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会见瓦伦蒂诺等世界服装大师时指出,中国要进一步发展服装工业,发展服饰文化。到2000年,我国服装产量达到了117亿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服装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之一。

    请回答:

    1. (1) 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纺织业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 (2) 请说说1977年以后促进我国纺织业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3) 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发展经济的启示?

  • 22.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日益重要,海权问题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材料二:1912年12月,中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司令黄钟瑛病逝。有感于当时仍然严峻的海防形势,孙中山先生在其亲笔题写的挽联中发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时代感叹。

    ——《近代中国海权问题的历史反思》

    海军实为富强之基,彼美英人常谓,制海者,可制世界贸易;制世界贸易,可制世界富源;制世界富源者,可制世界即此故也

    ——孙中山《十年国防计划》

    材料三:21世纪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头号大国,陆地空间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依赖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在由岛链形成的半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海上通道和能源安全保障将是21世纪初叶我国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

    1. (1) 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有7000年海洋文化,其航海在唐宋元迄至明中叶的七八百年内领先于世界。”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 (2) 材料二中孙中山感叹中国海权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权丧失的原因。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海洋观。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重要意义。

  • 23.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谨防多数人的意见。因为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

    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

    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

    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四: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 (2)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美国盛行什么经济思想?这对美国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

    3. (3) 从材料三的演说词中,你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他所开创的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二者有何共同特点?

  • 24.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美国是一个年轻而又强大的国家,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政府变成如同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场所,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服务的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明智试验”指的是什么?它与过去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变化?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克林顿执政时期“大胆、持久试验”指的是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美国的强大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