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哲学的指导作用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②自然科学的进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创造条件
③自然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直接理论来源
④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使哲学富有生机和活力
①造福社会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④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①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②意识影响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意识是对客观世界能动和真实的反映
④意识是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
①通过实践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
②服务于实践才能使所学到的知识具有实际意义
③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④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①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④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②坚持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③大力引导事物发展方向的转变
④坚持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
①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②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④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①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②要注重事物的量的积累
③要满怀信心地迎接困难和挑战
④要正确看待前进道路上的曲折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②辩证的否定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①体制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③创新推动扑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创新能够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①能使经济基础更好地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②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③能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合生产力状况
④能逐步解决我国现阶段的对抗性矛盾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要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③群众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④人民群众的劳动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①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起主体作用
①价值是人们对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评价
②价值是主体满足客体的程度
③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
④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砥砺自我,发展自身才能
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④充分利用社 会条件
①理想信念对实现人生梦想具有决定性作用
②在脚踏实地中放飞人生梦想
③人生梦想应该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④人生梦想的实现在于自我满足
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角度,阐释材料中的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的原因。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在2017年地方“两会”上,文化建设被各省区市列为重要工作,亮点频现。
“一带一路”成为各省区市“两会”的热词。甘肃提出要办好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第七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加强文化旅游对外交流合作。福建要求进一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发挥“侨”的优势,重点拓展与东盟的交流合作,打造“一带一路”茶乡通道。新疆提出要加强与周边国家在文化、科技、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办好第五届中国新蹬国际民族舞蹈节等交流活动。
多地《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山西提出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推动山西优秀文化“走出去”,让三晋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特别要把文化旅游业加快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四川要求推动自贡灯展等“走出去”开展对外文化贸易活动。甘肃提出深度挖掘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开展文化创意、文化设计和文化贸易。
作为民事领域的根本大法,民法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幕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因为种种原因的掣肘,一直未能实现民法典的编幕。我国现行民法通则的法律规范得到司法适用的不超过十条,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要求,不能回应和满足民众的权利吁求。
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编幕民法典和制定民法总则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任务。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10月和11月在北京、四川、宁夏和上海召开4次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并到基层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反复修改。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完成民法典的编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