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固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乙)“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丙)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 , , , , , 。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
①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
②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③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④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
⑤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这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何以成“癌症患者福音”
张田勘
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30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和格雷格·塞门扎共同获奖,理由是发现了生物氧气感知通路,即细胞感知氧气和适应氧气供应的途径和机制。
就像汽车发动机必须要有氧气供给让燃油燃烧,产生动力,驱动汽车高速飞奔一样,人体需要通过氧气帮助细胞产生能量,以供给全身肌体使用。然而,细胞感受氧气并不等同于汽车发动机的氧气供应,如氧气供应不足,就不会充分燃烧或不能燃烧油料,难以驱动车辆,而细胞在低氧条件下也会感知氧气,并促使肌体以别的机制来维持各种功能。
三位科学家的发现可以概括为,他们发现了低氧诱导因子,这个因子不仅能使细胞耐受低氧,也能使细胞耐受营养过剩。其机理是,让细胞从需氧的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转变为糖酵解代谢模式来产生能量,以维持各种功能。
这个发现有多方面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生物氧气感知通路的发现是基础研究,既然是基础研究,首先可以跳脱具体的治疗疾病或其他实用价值的窠臼,从更为广泛的科学发现来探究这一发现的意义。可以看到,基础研究的目的是发现真相或真理。幸运的是,这一次,研究人员没有让细胞感受氧气的真相从鼻尖下溜过,而是穷追到底,尽管一波三折,但最终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少数细胞和组织能感受到缺氧。但是,凯林、拉特克利夫和塞门扎通过各自的研究证明,人和生物体的多数细胞都能感受氧气的变化,尤其是低氧,因而可以产生不同的反应,从生理到病理现象。而这一发现的意义就是从过去的独特性上升为概括性,从个性延伸到共性。有了这个认识,才能从具体的疾病发生机理上认识疾病,从而治疗和预防疾病。
生物氧气感知通路的发现,为癌症治疗带来希望。作为共性的基础是低氧诱导因子会发挥中心作用,有了低氧诱导因子,就可能让人和生物适应低氧环境;反之,如果缺少低氧诱导因子,则会产生严重后果。对转基因小鼠敲除低氧诱导因子基因,小鼠会出现血管发育和氧依赖基因表达的严重缺陷,在子宫内发育期就发生早死。这说明低氧诱导因子基因缺失,会让生物无法正确感知和利用氧气,从而损害器官,甚至死亡。
但是,低氧诱导因子也并非总是产生好的作用,它还可以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后者是负责血管生成的分子。人体内产生过量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又会促进血管和红细胞的生成。这也为肿瘤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因为血管生长和红细胞能为癌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使得它们更有产生和疯长的条件,从而让肿瘤恶化。
有了这些认识,就可以帮助人们抗御癌症和治疗癌症。现在已有很多药物公司在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这个靶点研发新药,并且也上市了一些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生物氧气感知通路的发现和阐明,也为治疗其他疾病(如贫血等)奠定了基础。
节选自《新京报》(2019年10月9日),有删改
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
我问清了卫生员,原来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哪怕有一二十条棉絮也好。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不一会儿,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的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
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待了一会儿,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的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 , 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儿。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的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
(后文中,小通讯员在战争中为救伤员和担架员而英勇牺牲。)
(甲)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乙)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选自朱熹《百丈山记》,有删节)
【注释】瀵:fèn。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
①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②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
伤秋①
(唐)杜甫
林僻来人少,山长去鸟微。高秋收画扇,久客淹荆扉。
懒慢头时栉,艰难带减围。将军犹汗马,天子尚戎衣。
白蒋② 风飙脆,殷柽③晓夜稀。何年减豺虎,似有故园归。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在安史之乱客居他乡时所作。②蒋:筊草的别称。③柽:chēng,一种落叶小乔木。
成长过程中,我们选择阅读,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为了读出一个更广大的世界,也有观点认为是为了读出一个更明晰的自己。
对于以上不同的观点,你有着怎样的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