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7-09-18 浏览次数:515 类型:中考真卷
一、基础题
  • 1. (2015·武汉)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 秀颀      桑(zǐ)      (qiú)枝   汗流浃背 B . 窒息      (jié)据     (kuì)乏     拈轻怕重 C . 耷拉      (cù)然     狡(xié)     自出新裁 D . 水渍      轩(xiè)    (lǚ)力       入不敷出
  • 2. (2015·武汉)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倾听使人            ,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             ,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                ,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                  ,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 . 谦虚  安宁  警醒  丰富 B . 丰富  谦虚  安宁  警醒 C . 警醒  丰富  谦虚  安宁 D . 安宁  警醒  丰富  谦虚
  • 3. (2015·武汉)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B . 长江文明馆的筹建填补了全国范围内没有以大河流域为主题博物馆的空白。 C . 城管委鼓励在地铁站周边设置非机动车收费停车位,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D . “湖北省环保政府奖”近日揭晓,获奖者中首次出现两位农民,并代表获奖者发言。
  • 4. (2015·武汉) 把下面句子还原到文中的位置,正确的一处是(    )

        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得何等的好!

        现在人们注重用传统经典来教育下一代。(A)一些家训,一些幼年启蒙读物重新受到关注。(B)其中有的是对行为举止的强调,今天看来虽然严格,但能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有的是对道德情操的熏陶,意旨深远,直指伟大民族的精神源头。(C)有了这样的认知,难得不让人产生敬畏。(D)可喜的是,不少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阅读理解
  • 5. (2015·武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病菌影响心理与行为

           病菌影响身体,不言而喻;可病菌影响心理和行为,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病菌导致的传染病给人类和其他动物带来了沉重的生存压力。只有那些拥有能够抵御病菌威胁的身体和行为机制的物种,才能在一个遍布微型捕食者的世界里存活下去。如果把来自病菌的威胁看作一把锁,那么人类至少有两把可以开锁的钥匙。其中一把是我们熟悉的身体免疫系统,而另一把就是行为免疫系统。

           不过,生物学家认为,身体免疫不是万能的,它不是免费的,需要付出代价。身体免疫可能发生识别错误,结果可能导致对自身正常细胞或者组织的攻击。身体免疫系统的运作需要耗费相当能量,可能会影响其他身体机能的发挥。身体免疫需要让一批细胞担任抗体,从而可能削弱或者破坏这些细胞原有的功能。因此,尽管身体免疫通常很有效,也不能经常使用。否则,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身体免疫还具有滞后的特点,只有在病菌进入人体之后这一系统才会启动。

           加拿大心理学家舍勒和邓肯提出了行为免疫系统的概念。这是一套包括了情绪、认知、动机和行为在内的复杂系统,其功能是在身体免疫系统启动之前,提早发现并远离可能存在病菌的场所或线索,从而减少疾病感染的可能。其实,很多动物都在这么做。比如,牛羊会避免在撒满粪便的草地上觅食,雌性牛蛙会避免跟已经染病的雄性牛蛙交配,一只得了小二麻痹症的黑猩猩会被其他黑猩猩孤立。

           舍勒和邓肯指出,人类的不少社会心理类似于行为免疫。某些个体在形体和动作方面偏离常态,因而可能被无意思地感知为疾病症状,进而导致了针对他们的歧视。

           舍勒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人们歧视某些人,是因为把他们当成了病菌携带者。认为自己身子弱容易染病的人,很少跟残疾人、肥胖者、破相者以及年老者交往。他们害怕染病,因此拒人于千里之外,虽然这些人可能并未携带病菌。

           害怕病菌还会导致对陌生人的恐惧。人们对自己人的偏爱,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跟我们携带有相似的病菌,因而不太可能把致命疾病传染给自己。跟自己人相比,陌生人更可能导致疾病感染。同时,陌生人也更可能有意无意违背当地的习俗,而这些习俗不少都是用来防止疾病传染的。舍勒等人发现,人们面对陌生群体,越是觉得容易感染疾病,就越是容易怀有敌意,甚至有可能产生一种强烈的种族主义倾向。

           当然,行为免疫虽然导致携带病菌者被别人孤立,但也给了他们自己观察世界的机会。写《我与地坛》和《病隙碎笔》的史铁生,疾病缠身,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能跟轮椅亲密接触。他对世界的观察非常深刻,笔下不时会有富有哲理的句子。无独有偶,进化生物学的创始人达尔文也是一生为病困扰,身体不好,需要妻子照料。他长期深居简出,在孤独中笔耕不辍,完成了不少伟大的作品。

    (选自《中国科普文学精选》,有删改)

    1. (1) 下列对“身体免疫不是万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身体免疫系统在杀死病菌的同时可能会误杀我们体内的正常细胞。 B . 身体免疫系统在发动攻击时可能会影响其他身体机能的发挥。 C . 身体免疫系统的运作会消耗大量的能量,经常使用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D . 身体免疫系统虽然能有效阻止病菌进入我们的身体,但具有滞后的特点。
    2. (2) 下列对“行为免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为免疫包含了情绪、认知、动机和行为等因素。 B . 行为免疫是在身体免疫系统失败后启动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C . 行为免疫能让人提早发现并远离病菌,从而减少疾病感染。 D . 行为免疫可能会导致一些人产生针对他人的歧视心理。
    3. (3) 下列对“人类的不少社会心理类似于行为免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某些形体和动作偏离常态的个体因被怀疑为病菌携带者往往被歧视。 B . 一些人因害怕被病菌感染,很少与残疾人、肥胖者、破相者以及年老者交往。 C . 由于自己人可能携带更少的病菌,人们往往偏爱自己人。 D . 因为对感染病菌的恐惧,一些人对陌生群体怀有敌意。
  • 6. (2015·武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君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相传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②侔(móu):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1. (1) 对下列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梁尝有疑狱:案件 B . 臣,民也鄙:浅陋 C . 不知狱当:应当 D . 未有也殆:恐怕
    2. (2) 对下面划线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家有二白璧

      ②侧而视

      径相如也

      ④然价一者千金

      A .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 .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 . 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 . 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3.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 . 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 . 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上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 . 作者姐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4.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三、默写
  • 7. (2015·武汉) 补写句子

    1. (1) , 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2. (2)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3. (3) ,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4) 陆游《卜算子·咏梅》一词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零落”的意思是 , 该词句表达了词人对梅花品格的赞美。

四、现代文阅读
  • 8. (2015·武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给成人读的童话

    周国平

           ①最近又重读了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还重读了安徒生的一些童话。和小时候不一样,现在读童话的兴奋点不在故事,甚至也不在故事背后的寓意,而是更多地感受到童话作家的心境。我发现,好的童话作家一定是及有真性情的人,因而在俗世中极为孤独,甚是悲凉。他们之所以要给孩子们讲故事绝不是为了劝喻,而是为了寻求在成人世界中不易得到的理解和共鸣。也正因为此,他们的童话同时又是写给与他们性情相通的成人的,或者用圣埃克絮佩里的话说,是献给还记得自己曾是孩子的少数成人的。

           ②童话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王子,他住在只比他大一点儿的一颗星球上,这颗星球的编号是B612.圣埃克絮佩里写道,他之所以谈到编号,是因为成人们的缘故﹣﹣

           ③大人们喜欢数目字。当你对他们说起一个新朋友的时候,他们从不问你最本质的东西。他们从不会对你说:“他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他爱玩什么游戏?他搜集蝴蝶吗?”他们问你的是:“他几岁啦?他有几个兄弟?他的父亲挣多少钱呀?”这样,他们就以为了解他了。假如你对大人说:“我看见了一所美丽的粉红色砖墙的小房子,窗上爬着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是想象不出这所房子的真实模样的。然而,要是对他们说:“我看到一所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高呼:“那多好看呀!”

           ④圣埃克絮佩里告诉孩子们:“大人就是这样的,不能强求他们是别种样子。孩子们应该对大人非常宽容大度。”他自己也这样对待大人。遇到被生活外在光环所蒙蔽的大人,“我对他既不谈蟒蛇,也不谈原始森林,更不谈星星了。我就使自己回到他的水平上来。 我与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那个大人便很高兴他结识了这样正经的一个人。”

           ⑤在这巧妙的讽刺中浸透着怎样的辛酸啊。我敢断定,正是为了摆脱在成人世界中感到的异乎寻常的孤独,圣埃克絮佩里才孕育出小王子这个形象的。他透过小王子的眼睛来看成人世界,发现大人们全在无事空忙,为占有物质、拥有权力、炫耀虚荣之类莫名其妙的东西活着。他得出结论:大人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相反,孩子们是知道的,就像小王子所说的:“只有孩子们知道他们在寻找些什么,他们会为了一个破布娃娃而不惜让时光流逝,于是那布娃娃就变得十分重要,一旦有人把它们拿走,他们就哭了。”孩子们看重的是它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所以他们并不问破布娃娃值多少钱,它当然不值钱啦,可是,他们天天抱着它,和它说话,便对它有了感情,它就比一切值钱的东西更有价值了。这种对待事物的态度就是真性情。许多成人之可想,就在于失去了孩子时期曾经拥有的这样的真性情。

           ⑥安徒生也流露出这样的真性情。在一篇童话中,他让一些成人依次经过一条横在大海和树林之间的公路。对于这片美丽的景致,一个地主谈论着把那些树砍了可以卖多少钱,一个小伙子盘算着怎样把磨坊主的女儿约来幽会,一辆公共马车上的乘客全都睡着了,一个画家自鸣得意地画了一幅刻板的风景画。最后来了一个穷苦的女孩子,“她惨白的美丽面孔对着树林倾听。当她望见大海上的天空时,她的眼珠忽然发亮,她的双手合在一起。”虽然她自己并不懂得这时渗透了她全身的感觉,但是,唯有她懂得了眼前的这片风景。

           ⑦无须再引证著名的《皇帝的新装》,在那里面,也是一个孩子说出了所有大人都视而不见的真相,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也许每一个优秀的童话作家对于成人的看法都相当悲观。不过,安徒生并未丧失信心,他曾说,他写童话时顺便也给大人写点东西,“让他们想想”。我相信,凡童话佳作都是值得成人想想的,它们如同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身上业已习以为常的庸俗,但愿我们能够因此回想起湮没已久的童心。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1. (1) 第①段中,作者感受到了童话作家怎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

    2. (2) 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的内容表现了大人们什么样的特点?

      ①大人们喜欢数目字

      ②我与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

    3. (3) 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读懂这片风景的只是女孩子而不是其他人?

    4. (4) 作者对写童话给成人读的这类作家持有怎样的态度?本文列举的给成人读的这类童话具有怎样的特点?

五、综合性学习
  • 9. (2015·武汉)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 (1) 百善孝为先。尽孝就应该奉养老人、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祭奠祖先。学校正在开展以“弘扬孝道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你从三个不同方面就“中学生如何尽孝”提出具体建议,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表述。

    2. (2) 你将主持以“孝道”为主题的班会,准备在开场白中向大家讲述孝道对于中学生成长的意义。于是,你这样说:。(100﹣120字)

六、作文
  • 10. (2015·武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