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宋代城市经济相当发达,餐饮业也随之繁荣起来。饮食业的繁荣呼唤监管政策同步发展,为此,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首先,《宋刑统》全文照录唐律条文,对民间脯肉市场进行了刑法规范。其次,配合禁榷品专管制度,对茶、盐等食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再次,为了规范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非禁榷品的质量标准也作了明文规定,对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产生一定效果。
——摘编自潘荣华、杨芳《我国古代食品卫生监管经验与启示》
材料二:19世纪束20世纪初的美国食品掺假尤为严重。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他主张积极干预食品药品中存在的问题。社会上兴起了一场以中产阶级为主,有各阶级广泛参与的社会进步运动,新闻媒体发动了“黑幕揭发”运动,食品药品行业是其关注的重要对象。这些运动不仅给罗斯福总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而且唤醒了广大的民众,最终加速了《纯净食品法》的出台,开启了是美国食品监管的“联邦化”序幕。
——摘编自吴强等《转型期关国食品法律法规研究》
材料三:19世纪后期,一些疾病随海外貿易传入中国。为防止大规模的传染病流行,20世纪20—30年代,主要商埠开展了一定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例如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仿照英国,成立公共卫生处,逐步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卫生法规,并建立了公众投诉制度。但只是在少数城市,如上海、广州、汉口等,才进行了专门性的食品卫生管理。
——摘编自陆文雪《上海工部局食品卫生管理研究《1898—1943》
材料:1950年前,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出版了《美国与中国》,费正清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最基本的特征是中国决定放弃自己国家所有的传统和制度,然后把西方所有的文明和制度包括语言作为一个对应体,所以中国的现代化就是西方不断冲击中国、中国不断作出反应的过程,这就是“冲击—反应模式”。可是,在1991年,费正清在出版的《中国新史》一书中说:“经过50年的阅历和观察,我发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很可能不是一个冲击—反应的结果,而是一个自身内在基因变革和内在发展冲动的结果”。
——摘自袁振国《双优先: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
围绕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摘编自刘铁男、赵辉《周世宗柴荣的经济改革策略考证》等
材料: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防止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联合国各会员国依据《联合国宪章》第43条等条款的规定提供军队供安理会支配,这是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关键环节。战后安理会创建联合国军队进展迟缓的残酷现实,严重挫伤了国际社会对于联合国组织的热切期待和信心。面对这一困局,杜鲁门政府一度打算促请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敦促有关各方设法加连宪章第43条的实施,“以促此项军队早日实现,至少使苏联之孤立态度暴露于举世各国之前”。由于英、法两国的反应均表现消极,中国出于稳定中苏关系及协调大国关系等考虑,也不愿在此事上过分刺激苏联,加之此举不符合宪章有关条文的规定,还有可能导致国内外来论对美国的联合国政策产生负面评判,杜鲁门政府最终频置了这一设想。联合国军队需终没有建立起来。
——摘编自韩长青(联合国军队构想的缘起及命运》
1681年,平定三藩,统一南方;1683年,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理:1685年、1689年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胜利;1698年,平定噶尔丹叛乱。
——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康熙亲自向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几何学、测量学、解剖学和医学,并在宫中设实验室,进行化学和药学的研究。康熙于1692年3月22日发布敕令,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敕令指出:天主教的教义大致与中国礼教相符。中国政府既容许人民信奉喇嘛教、佛教、回教等诸外来宗教,自无禁绝基督信仰的理由。
——《康熙帝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