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对野生动物制品近乎狂热的痴迷,催生了一个庞大的象牙盗猎和售卖网络。尤其近年来随着盘手串的风气兴起,对象牙珠子的需求更加旺盛,这个网络幕后的操盘手们随机应变 , 创造了一个自认为无懈可击的销售模式,市场日益壮大。而这背后是整个非洲象种群的灾难,每根象牙背后,都是残忍的杀戮,手串上精美的象牙珠子,其实都是杀生的记号。如果盗猎的势头再不遏制,非洲象将在10年到20年内灭绝。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责无旁贷。那些在这个犯罪链条上铤而走险的人,无疑是在玩火自焚。
有时候,坏情绪并不全然是一件坏事。当你发现一件事情不太理想的时候,就是你要挑战自我,发生改变的时候。怨天尤人,你就会越来越弱;反躬自省,你才能越来越强。有了抱怨,就去改变。相信自己的潜能,不断探索和提高自身能力,方法总比困难多。智者都会把负面情绪当成积极改变的起点,而不是向生活低头的终点。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 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鸂鶒(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材料一:
6月25日2时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
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此次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2019年6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
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2019年5月27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
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材料四: 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拉・斯蒂金斯表示:“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2018年9月25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
露天教室
(李汉荣)
记得那是秋天,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我们坐的那个教室,低矮,潮湿,光线昏暗。几十个小孩子挤在教室里,又闷又暗,比不上家里那么自在、随便。我和同桌喜娃都感觉上学不好玩了。
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姓王,别的老师叫他岳仁老师,他好像是忍不住了。那天上语文课,王老师扶扶眼睛,擦擦脸上的汗,说,同学们,闷不闷呢?大家齐声说:闷。热不热呢?热。暗不暗呢?暗。怎么办呢?教室默然。王老师看看大家,说,我有一个想法,校长也同意。我上语文课的时候,如果天不下雨,就到野外去上。这一段主要是识字,许多字在大自然里都能找到,我们的祖先就是在大自然里受到启发,发明了这些字,那么,我们也可以在大自然里体会先人们造字的艺术。同时,野外敞亮,空气好,对大家身体有好处。你们愿意吗?愿意!于是,我们来到了露天教室,距离学校约有三百米,是一块比较平坦的坡地,四望皆山,中间是一小块平原,一条小河朗诵着一组费解然而好听的句子蜿蜒北去。我们坐在草地上,在没有文化的天底下、野坡上学文化,一切都变得陌生、神秘起来。
我们把目光从天上收回来。老师说,我们的四面八方到处都写着山,这就是象形字,模拟自然物象发明的字。发明这个字的古人,说不定与我们一样,也是个山里人,再看“水”,随着老师的提示,我们的目光都投向了前面的那条小河。是的,我们看见了水,认识了水。水,从河里流进书里,又流进我们的记忆里。最有意思的是这几节课。那天早上第一节是语文课,我们早早就来到坡地。当我们打开课本,天空也哗啦一下子打开课本,蓝莹莹的黑板上,写着亮灿灿的一个“日”字。而离开“日”字不远,蓝黑板上还隐隐约约写着一个“月”字。这白昼的月亮,夜晚的字迹还没有从黑板上擦去。老师兴奋地望着我们,望着天空。他几乎是手舞足蹈领着我们齐声读起来。我们都离开课本,望着天上的旭日和残月。太阳渐渐靠近了月亮。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看,天上的板书,那是一个什么字?坡地上响彻着童声:明,光明的明,明天的明,明白的明。就这么我们认识了日,认识了月,认识了明。那个蓝莹莹的黑板,就写着这三个字。三个字,再过一万年都在记忆里刻着。
还有一次,老师教我们读写“人”字。一撇一捺,很好写。但做人可不容易啊。同学们,我们一生一世都要写好这个人,做好这个人啊。
正在这时,一个农民扛着一根扁担从不远的玉米地边走过。老师说,看前面,一个字走过来了,大家快认啊。那不是一个“人”字吗?是的,那个人的肩上多了个什么?一根扁担。是的,也是多了一横,这个人字就变成“大”字了。老师继续说,这就是说,劳动使人变大了,或者说,大人们总是很辛苦地劳动。我看着那个人,仔细读了一会儿,才知道,他就是我父亲。父亲始终不知道,多年前他是我们的一个象形字,他被很多孩子写进了记忆的黑板上。
老师接着说,是的,人的肩上扛根扁担就成了大字,劳动使人变得伟大了,但能不能说,人就是最大的东西呢?我们回答不上来。老师指着远处渐渐变小了的人字(我们的象形字,就是我的父亲),说,这位叔叔,也就是这个“人”字,因为劳动(那多出的一横,那根扁担)是“大”了,你们再往高处移动一点点,是个更大的东西,你们看见那是什么?老师指着我渐渐变小的父亲,那个移动的大字和大字上方,领着我们齐声读出一个字:天,天空的天,天亮的天,天天向上的天。
在坡地,在露天教室里,我们只上了不到十节课,这位王老师就被调到别处了,我们也就结束了这段快乐有趣的日子,重新回到低矮、潮湿、昏暗的教室。由“放生”回到“圈养”,回到小小的课本里。
这些年,已是中年的我,常常回想往事,把日历一天天倒着往回翻。翻着翻着,就翻到了童年的那些日子。我也曾访问过当年的中学小学,令我伤感的是当年的教室都拆了,校址也搬迁了,竟然找不到往日的一石一瓦。那多梦的年华,全都深埋进岁月的厚土里了。
去年,我回到故乡,找到了当年那个露天教室,我心中的名胜古迹。它还保持着当年的平缓,略微倾斜。王老师当年讲课的位置,稍高一些,在这样的角度面对他的学生,面对我们身边摊开的无限延展的课本,他可能找到了一种奇妙而宽阔的美感。现在想来,王老师虽只是个小学教师,但是他是深有教养、别有胸襟的人。从今天的眼光看,他也是个另类,是高品位的另类。我深深的想念着王老师,岳仁老师。我坐在被树木的绿荫和香气笼罩的坡地上,闭起眼睛,让时光倒流,流到那露天的童年,流到那鸟飞草香的童年,流到那写满象形字的童年。
山还在那里写着山,水还在那里写着水,云还在写云,雾还在写雾,田还在写田,苗还在写苗,虫还在写虫……
我用手掬起一捧土,贴近耳朵,我听到一片童声,由远而近。我伏下身子,注视一丛苜蓿花,那细微的香气向我心里吹送,与我身体里藏得很深的那些香气汇合了。我被这单纯的查浓缩成一个简单的思想,一个简单的字。我知道,这丛苜蓿花认识我,多年前,它就望着我笑,笑着笑着就凋零了。它把那段记忆藏在泥土里,年年都要捧出来复习一次,然后又珍藏起来。
到黄昏,我仍然坐在坡地上,一一辨认着写在高天厚地、刻在青山流水上的无数象形字,直到银河哗啦啦打开。抬起头,我看见宇宙的大书如此浩瀚,多少深奥的文字我们都不认识。我忽然意识到:我们人类懂得什么呢?顶多只是认识了几个常用字。在时间的滔滔辞源、空间的滚滚辞海面前,我们,只是牙牙学语的顽童。
是的,再豪华的殿堂,再排场的教室,都会被时间折掉、被岁月夷平。但是,有一种教室永远坚固,永远存在。
(有删节)
训俭示康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沽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莱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①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李文子相三君,妻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缕簋②朱纮③ , 山粢藻棁④ , 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蝤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注:①饘:zhān稠粥:②簋ɡuǐ古代盛事物的器具;③纮:hónɡ古代帽子上的带子;④棁zhuō梁上的短柱。
①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廉者,盖鲜矣。
②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预计明年上半年,“新型邮编行业标准”即可出台。新邮政编码的诞生,将对快递行业产生革命性的改变。届时,每个人都能注册精准的个人地址ID,这套地址ID,各快递企业可以共用。新型邮编更便于机器解析,基于地名地址库精准识别目的地,减少中转环节,提高中转时效。此外,便于机器识别的“新型邮编”,可为无人机、无人车等提供精细导航服务,加速快递行业的无人化进程。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某校家委会举办主题为“学生成长”的座谈会,认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难做到的是:①坚持目标;②抵制诱惑,守住内心的宁静;③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④感恩,不要把得到的一切看作理所当然;⑤懂得舍弃。
上述观点中,你最认同哪两点?试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成长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标题;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