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视剧讲述了一个汉代的故事。画面里汉武帝站在颜体楷书的巨大屏风前,对出使西域的官员说:“你一定能够舌战群儒,不辱使命。”大臣回答:“武帝神武,万方臣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期中考试结束后,高二(6)班扎西准备给远在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察瓦龙乡岗藏村的爸爸扎西次仁写一封信,告诉此次考试成绩。请替扎西填此信封。(察隅县邮编:860600,林芝市邮编860000)
剪纸艺术与创新
李强
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明,衍生了许许多多的民间艺术,民间剪纸就是其中之一。它依附于作为人们生存形态的文化传统中,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我们现今能够见到的活态文明形态。
民间剪纸在传统节日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年俗为例,黄土高原、中原大地、胶东半岛的农村过春节,还是延续着铰红剪纸和贴窗花的习俗。红红的窗花,象征着节日的喜庆、吉祥,保留的是传统文化的记忆,传承的是节日本源的文化主题和方式。而婚俗文化习俗,则是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礼俗。喜花、礼花、坐帐花等约定俗成的剪纸符号,直观而鲜明地象征了天地阴阳相合、生命繁衍,营造出仪式特定的民俗文化空间。传统的农耕生产依赖于看天吃饭,大自然的风雨旱涝对于农、牧、渔业生产至关紧要。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一些农村,干旱时铰“碰头娃娃”剪纸贴在水缸上或院外,以祈求天降甘霖。民间剪纸所承载的是丰富而又古老的文化信息,形式上靠着民俗仪式和民间信仰的需求而传承发展。
中国民间剪纸的传承主体是山乡农村的妇女群体。剪纸折射出中国妇女的心灵之美和审美取向。在民间艺人眼中,中华大地,无花不美,无山不秀。他们通过一张张红纸,将生存中的信仰以及地域风俗,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代代沿袭下来。默默无闻的剪纸艺人,以其淳朴真实的剪纸对本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民间剪纸一直是因民俗活动的需要而存活的,民俗传承如没有太大的变化,民间剪纸的内容和形式也就相对稳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华民族几千年农耕文明正在向现代化、城市化转变。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文明形态中许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发生着深刻变化。农耕文明渐渐远去,新的文明形态正在悄然积聚生成,民俗传承也势必急剧变化。民间剪纸由于农耕文化基础和生存方式的改变,已经失去了它所依附的文化载体,失去了民俗生活需求的土壤。两千年来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的民间剪纸,首次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源和本土文化的象征进入国家发展视野。
民间剪纸的创新,一直以来是美术工作者探索的目标。旧有的剪纸,为所用而作,为一时高兴和审美满足而作,剪纸作品烧了、破了,没人为之惋惜,但它像花开花落一样,生生不息。一段时期以来,美术工作者用旧有的剪纸形式宣传新生事物,始称之“新剪纸”或“现代剪纸”。新剪纸是剪纸艺人受新生活、新事物的感染,为剪出眼前的新景象而生。这类剪纸用“旧瓶装新酒”的创作方式,承载起新民俗形式下的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
现代剪纸的创新和提高,需要深入生活,体验和挖掘生活中的美,以最精美的艺术形象和高超的技法去歌颂美,塑造美,这样才符合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规律。
(有删改)
(甲)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乙)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①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②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相反,一般的鱼虽然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时还被鲨鱼吃掉。
根据理解,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字数在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