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2

更新时间:2020-04-23 浏览次数:149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晋军在《结构的力量:“泰坦尼克号”上的生与死》一文中指出:与性别、阶层这两个结构因素相关的制度安排,影响了“泰坦尼克号”上的生与死。文章以此为基础讨论了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认为其“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生存机会的影响”。然而,“结构的力量”并不是“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全部涵义。

        何为社会结构?米尔斯认为这个概念最通常的用法是指各项制度的组合。也就是说,“泰坦尼克号”上结构的力量,并非由于头等舱、女性、儿童自带免死金牌,而是由于与舱位、性别、年龄相关的制度安排影响了不同乘客的生存机会。在“泰坦尼克号”上,票价越高,其舱位距离逃生甲板就越近,乘客到达甲板的时间也越早,登上救生艇的可能也就越大。针对舱位(即阶层)差异的制度安排,造成了乘客的幸存率总体而言逐级递减。另一方面,“女士和儿童优先”的撤离原则,使得船上女性和儿童的幸存率比男性更高。这些制度安排才是影响个人生存机会的结构力量。

        然而,“结构的力量”之所在,也隐藏了“结构失效”的可能。在制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人们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会影响结构的效力。“泰坦尼克号”在乘客撤离时,采用了“女士和儿童优先”这一基于性别和年龄的制度安排,但这一制度安排在两舷的具体实践是不同的。左舷的二副一律不准聚集在左舷甲板上的二等舱男性乘客登艇,而右舷的一副在甲板上没有女士和儿童的情况下允许聚集在右舷甲板上的三等舱男性乘客登艇,这就造成了二等舱男性的幸存率比三等舱还低的事实。任何制度安排,都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人们的行动才能发挥效力;无论是结构的力量,还是结构失效,都是人们面对制度安排时行动选择的结果。这就是行动的力量,而这也是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概念的另一层含义。

        “泰坦尼克号”船难常常被当作现代社会的一个隐喻。在人生与历史交织的这艘邮轮上,人们之间在阶层、性别、年龄、族群/种族等维度上都存在差异,针对这些差异的种种制度安排,使得差异意味着不同的生存机会,这就是社会结构。而每个人都处在这一结构的某个位置上,这个位置影响了人们可能获得的机会,“泰坦尼克号”上结构的力量恰源于此。然而,结构虽然会影响人们的行动,却不能决定每个人的行动。于是,结构的效力要受到每个人行动选择的限制。“泰坦尼克号”上结构的力量与失效都跟个体的行动选择息息相关。然而,每个人行动时都选择自己当时认为的“最优解”,但每个行动都会影响到许多其他人。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行动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行动的重量。

    (节选自何江穗《行动的重量:“泰坦尼克号”》生与死的另一面)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结构的力量”是指与结构因素相关的制度安排对个人生存机会所产生的影响力。 B . 舱位本身并不体现结构的力量,只有对它作出制度安排,才成为一种结构的力量。 C . “行动的力量”是指人们面对制度安排时行动选择对自己生存机会产生的影响力。 D . “泰坦尼克号”上乘客的命运是由“结构的力量”和“行动的力量”共同造成的。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篇有关社会学的论文,“泰坦尼克号”船难是全文唯一的论据,用以阐释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含义。 B . 第一段是引论,由晋军的文章写起,指出其片面性,进而提出中心论点,即“结构的力量”并不是“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全部涵义。 C . 第二段阐释社会结构以及“结构的力量”的含义,第三段着重阐述结构力量的局限性,指出“结构的力量”隐藏“结构失效”的可能。 D . 第四段指出“泰坦尼克号”船难是现代社会的隐喻,指明结构力量与个体行动选择的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总结全文,回扣中心论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结构的力量体现为相关的制度安排,若没有“女士和儿童优先”的撤离原则,“泰坦尼克号”上的女性和儿童不会比他人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B . 老舍《茶馆》里的松二爷因取消了“旗人”的特权,游手好闲,不自食其力,最终饿死,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完全是个人行动选择的结果。 C . “泰坦尼克号”是现代社会的缩影,船上的人们之间在阶层、性别、年龄、族群/种族等维度上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意味着不同的生存机会。 D . 所谓行动有重量,是指个人行动选择可以改变既定的制度安排,打破客观存在的差异,获得或者丧失可能的生存机会,而演绎别样的人生。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C919,中国首型国产大型客机。C是China的首字母,也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英文缩写的首字母。第一个“9”的寓意天长地久,“19”代表我国首型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今天的民用航空研发制造领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利润最丰厚的一个产业,一直被空客(Airbus)和波音(Boeing)两家航空巨头所垄断;能够进入这个领域,和“A”“B”并列,出现一个“C”,形成未来民用航空这样一个三足鼎立的态势,这是C919研发的最终一个目的。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打工者,差不多已经快要60岁了。20年后,谁来为第一代打工者养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仅仅靠低端的低利润的产业结构,显然不足以满足这样巨大的需求。产业升级要瞄准最高端的产业,瞄准市场规模大、利润高的产业,所以实现“ABC”三足鼎立是和国家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连的。

    (摘自《国产大飞机C919的意义及影响》)

    材料二

        目前,波音公司 60%以上的零部件对外转包,空客公司也有 1500 多家零部件供应商分布在全球 27 个国家。不过C919更多一些。咱不用它的东西可以不?——完全可以。也许你的国产的东西更好,更先进。但是,作为客户的航空公司可能不会接受完全没有经过考验的产品。毕竟,客机是载人的。任何风险都是不可以接受的。民航客机和军用大运不同,军用大运针对的是打仗,只要能把足够重的装备、人员、物资投送上去,投送到需要的距离上去,其它的问题统统都可以往后排,比如经济性油耗问题、舒适性问题等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安全性的问题都可以往后排。民用大型客机则不同,兼顾各方要求比军用大飞机要难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军用大飞机要解决有无的问题,而民用大飞机不仅要解决有无,而且要好,要比别人更好。所以,采用成熟、可靠的产品,是商业化运营的客机必然选择。

    (摘自《大飞机C919其实是中型客机,空壳子意味着知识产权》)

    材料三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指制造工艺不受挟制,不存在因为知识产权协议不能制造或销售的情形。而完全自主制造,换个说法就是“国产化率”,是指在实际装配中制造材料不受挟制。如果大飞机的零件全部来自国内厂家,那么在特殊情况下,例如战争禁运,飞机仍然能够正常制造,这个肯定是最高目标了,但是和平时期重要性并没有那么高。和平时期,采购物美价廉的配件才是正确思维。补充一点,知识产权协议不延伸到商品之外。举个例子,飞机座椅。采购支付后,已经为座椅的知识产权完全付费,装飞机上还是装汽车上,是客户的事情,这些行为不受协议管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才是有竞争力的商品,才能取得商业竞争优势!至于20姬,Y-20这种,军事产品压根不讲知识产权。国防利器有权让法律走开,这是比法律更上位的存在!而C919,定位不同,“合法准生”才是第一位的。

    (整合网上相关信息)

    1. (1) 下列各项,不是直接阐述生产C919大飞机的意义的一项是(   )
      A . 独立自主地生产出首型国产大型客机,彰显我国完全自主制造的能力。 B . 打破航空巨头的垄断,与空客和波音形成民用航空三足鼎立的态势。 C . 解决第一代打工者20年后的养老问题,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D . 实行产业升级,在最高端的、市场规模大利润高的产业中占有地位。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军用大运飞机不同于民航客机,它要求能把足够重量的装备、人员、物资投送到一定的距离上,并不一定要比其他国家的好。 B . C919大飞机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但并未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因为作为商品的零部件已不在知识产权协议保护之内。 C . C919大飞机虽然有若干国外企业的零部件,但是仍然属于完全自主制造,因为在实际装配中零部件作为制造材料不受挟制。 D . 军事产品不存在“合法准生”的问题,一是因为军事产品不是商品,不讲知识产权,二是因为军事高于法律,法律无权过问。
    3. (3) C919大飞机用了许多国外零部件,原因是什么?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

    马金莲

        羞脸鬼,羞脸鬼,端个瓦盆要浆水。

        这是我们编的顺口溜儿。

        快做晚饭的时候,二奶奶来了,她个子小腿短,走路慢悠悠的,微微撇着脚,她的鞋永远是不会穿起来的,不管是烂鞋还是刚上脚的新鞋,她一律将后跟踏倒,像拖鞋一样耷拉着,奇怪的是她这个样子走路,竟然没有一点声息。

        二奶奶肯定是来借东西了。我们的目光习惯性地去看她腋下,看见一个瓦盆夹在那里。这就对了,又要浆水来了。

        卧浆水是多麻烦的一件事,担水烧火,累人,费柴火,不是件轻松活儿。我们辛辛苦苦做好了,她就来吃现成的。况且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十几年以来都是这样。

        我妈受不了了,凉着脸接过瓦盆放在案板上,不说话,只是薄薄地笑着。二奶奶不说话,走过去自己揭开缸盖,踮着脚往里瞅,哟,新卧了浆水啊?

        一股煮干菜微微发酵后的酸味儿飘散了出来,谁都闻得出这是真正的浆水味儿,只是还没有发酵好,浓郁的菜腥味还没有消退。

        二奶奶的脸上闪过了一丝失望。她悻悻地夹上瓦盆离开了。

        爷爷和二爷爷是亲兄弟,他们从小没娘,兄弟间的关系要比别人亲厚得多。爷爷常在强调,要我们对二爷爷一家好一点。有一年,爷爷缝了个二毛皮大衣,穿着去寺里礼拜,看见二爷爷穿着单薄,冷得脸色都白了。兄弟两个边走边说话,走到家门口,爷爷脱下皮衣披到兄弟身上,说送给他了。直到第二年冬天,爷爷也还是没能够穿上新做的皮衣。

        奶奶是个老实人,但是为着这件皮衣,她很多年都耿耿于怀,说起来就忍不住抱怨爷爷。

        还是说浆水和酸菜吧。它们是同一口缸里待着的,从浆水缸里捞出的菜,就是酸菜,泡着酸菜的水,就是浆水。酸菜和浆水是骨肉相连水乳相融的关系,就像一家人中两口子的关系,就像我家和二爷爷家的关系。

        饭桌上爷爷终于无法忍受,拍着筷子不看奶奶,说家里有两个女人呢,连一口浆水都做不好,要你们是做啥的?

        奶奶一看这场面,气短了,一点都不敢犟嘴,给爷爷调一筷子油辣子,说新磨的胡麻油,滚滚的热油泼的辣椒,闻着都香!你不尝一口?

        第二天的干粮时节,爷爷拿起一个馒头,掰开了刚要吃,奶奶端着一大碟子酸菜上来了。碟子一落桌,一股酸菜伴着胡麻油的清香味道散开了,白生生的萝卜条,翠黄的叶脉,碧绿的菜叶,杂拌在一起,上面还抹了红红的辣椒油。

        爷爷眼神不好,没看清是什么,但是抽了一下鼻子,酸菜吗?酸菜成了吗?呵呵,你这老奶奶,酸菜已经成了咋不早说呢?边说边夹起一大筷子,一口馒头,一口酸菜,吃得滋味绵长。两个馒头不见了,一碟子酸菜也消失了。

        奶奶不高兴了,你咋一个人把酸菜吃光了呢?也不知道给我们留点。

        爷爷放下筷子,朝阳的光从向东的窗口照进来,光斑洒了爷爷一脸,他一脸金黄,很快这层金色绽开了花,冰面破裂了,爷爷笑呵呵说:没了再调一碟子嘛,你这死老奶奶,吃酸菜还能把家里给吃穷了?说着端起碟子,把最后残余的一筷子菜也吃了,连碟底那点汤水也喝了。

        奶奶彻底不高兴了,嚷了起来:谁叫你把汤也给喝了?

        爷爷摸一把胡子,呵呵笑个不断,站起身拍打一下屁股,溜下炕去,他要收拾一番骑着骡子去赶集了。

        奶奶再去捞一碟子酸菜,这一回舍不得拌清油了,多多地撒了一点干辣子面。然后一口洋芋一口酸菜地吃起来。

        我和姐姐在院子里跳绳。被我们绕着跳来跳去的草绳,正是串过干菜的冰草绳。它们和萝卜叶子绑在一起后,一起变干了。现在干菜卧出了酸菜,草绳没什么用处了,我们每人一根,在院子里乱舞着。

        我们终于跳乏了,将草绳搭在牛圈门上,看着牛一点一点往大嘴巴里叼。牛很笨,明明已经吃进去了,可是舌头在那里乱搅,忽然又吐出来,只能又往进吃,白白长了个大嘴巴,连一根草绳都不能吃得利索点。

        姐姐终于没心思捉弄老牛了,懒懒地松开了手心里的那最后半截草绳,拉上我的手,走,上山拾呱呱牛去。

        出门撞上奶奶端了一大盆浆水,她这是要给隔壁的二奶奶家送去。

        每次新的浆水卧成,奶奶都要这么送一回。一来叫二奶奶一家赶紧尝一尝新浆水。二来等于在告诉二爷一家,可以继续来我家要浆水吃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一缸浆水的馨香滋养两个家庭的日子又开始了。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顺口溜儿开篇,凸显了儿童的视角,从侧面反映二奶奶向我们家要浆水已有历史,不是偶然为之,便于突出我们家的宽容。 B . 小说描写二奶奶耷拉者鞋子走路的细节描写,着意刻画其懒散拖沓的形象,意在突出她懒惰的一面,为专靠蹭浆水过日子留下伏笔。 C . 小说写妈妈对二奶奶要浆水不满,奶奶对爷爷送皮衣给二爷爷不满,意在以她们微微的自私来反衬爷爷的大度,表现兄弟之间情义深厚。 D . 小说写在院子里跳绳、捉弄老牛、上山拾呱呱牛等情节,既展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也反映了儿童在大自然里自由成长的快乐。
    2. (2) 奶奶给爷爷吃的酸菜拌清油,自己吃酸菜时只撒了一点干辣子面,这一细节有哪些作用?
    3. (3) 小说标题中的以“1987年”有怎样的含义?试作探究。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为微行 , 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睢曰:“然。”须贾曰:“今叔何事?”范睢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睢曰:“主人翁习知之。唯睢亦得谒,睢请为见君于张君。”范睢归取大车驷马 , 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睢盛帷帐,侍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范睢曰:“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时而申包胥为楚却吴军,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于荆也。今睢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睢为有外心于齐而恶睢于魏齐,公之罪一也。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节选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B .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C .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D .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微行,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的人隐匿身分,易服出行或私访。 B . 无恙,指没有发生疾病,引申为无灾祸或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C . 驷马,四马共驾一车,乘坐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 D . 顿首,叩头,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亦为书信中常用的敬辞。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睢受辱于魏,得宠于秦。范睢在魏国受尽屈辱,几近被迫害致死,让魏国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范睢逃到秦国改名张禄,受到重用,官拜国相。 B . 范睢智赚须贾,巧辱对方。范睢得知须贾来到秦国,便穿着破旧的衣服步行到客馆见须贾,假借见张相将其领进相府,不动声色地羞辱了对方。 C . 范睢心系魏国,不忘故土。范睢虽被迫离开魏国,在秦国做了国相,但他的祖坟在魏国,先人葬在魏国的土地上,他仍然心恋魏国,未忘故土。 D . 范睢有心报复,不失理智。范睢对须贾有刻骨铭心之仇,他一心要报复须贾,但并未置对方于死地,而是在列数须贾罪状之后责令须贾回魏国。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

      ②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

  • 5.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释】①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姓名为晁衡。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大历五年卒于长安。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②扶桑:传说中的地名,相当遥远。近现代“扶桑”指日本。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国的渺远难即,以便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和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B . “向国”联写面对自己的国家只能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 C . “乡树”联是说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晁衡的家住在那孤岛中,言下之意是说日本国比扶桑更远。 D . “别离”联向友人提出了殷切的忠告:分别之后将要天各一方,我们应该努力保持互通音信,不能失去联系。
    2. (2) 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一联作简要赏析。
  • 6. (2020高二下·南雄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劝学》中以“”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而已。
    2. (2) 《逍遥游》中以“”写出了真正逍遥的三种人及其状况。
    3. (3)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具体描写“江山如画”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纵观今日之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大潮涌动。雄安新区连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      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协同并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在新发展理念中,“协调”是重要内容。一方面,注重发展的整体      , 是为了补足短板、避免“木桶效应”;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做好政策配套和制度衔接,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70年      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聚精会神走好脚下的路,      谋划未来的路。70年来,中国已经将当年的“一五”计划延续到今天的“十三五”规划,保持了长时间段发展的连续性和长远性。中国不仅有放眼长远的规划,也有聚焦当前的目标,确保每一步都能稳扎稳打。既能仰望星空看长远,又能脚踏实地抓当前,让中国的发展不断延伸到未来。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矢志  效应  日夜兼程  未卜先知 B . 誓志  效应  日夜兼程  未雨绸缪 C . 誓志  效能  风雨兼程  未卜先知 D . 矢志  效能  风雨兼程  未雨绸缪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各项改革举措、制度安排紧密相连,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 B . 各项改革举措、制度安排紧密相连,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同时也都会牵动其他领域 C . 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各项改革举措、制度安排紧密相连,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 D . 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各项改革举措、制度安排紧密相连,同时也会牵动其他领域,
    3. (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已经将当年的“一五”计划延续到今天的“十三五”规划,在长时间段上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和长远性。 B . 中国已经从当年的“一五”计划上延续到今天的“十三五”规划,保持了长时间段发展的连续性和长远性。 C . 中国已经在当年的“一五”计划上延续到今天的“十三五”规划,保持了长时间段发展的连续性和长远性。 D . 中国已经将当年的“一五”计划延续到今天的“十三五”规划,在长时间段上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和长远性。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物质带来幸福感就会逐渐递减,,才能为人们带来持续的幸福体验。近些年来,我国居民的幸福感整体处在较高位置。幸福曲线的上扬,,而是始终聚焦人民对幸福的新追求,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可以说,,而且在更好的生活状态、发展环境中增进着对幸福的体验。

  • 9. 下面一段话见于《瞿秋白传》,如果要给少儿讲故事,这段话该怎样表达?请根据少儿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不得改变原意。

        翌日,瞿秋白被押至郊野,行至亭中,见小菜四碟,美酒一瓮,便上前自斟自饮,回首对押解者说:“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

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语文老师参加国庆70周年征文竞赛,喜获一等奖,领到两千元奖金。朋友跟他开玩笑:“钱是阿堵物,诱人作龟孙;书生不言钱,言钱不书生。”语文老师亦笑着回答说:“钱是阿堵物,你孙我不孙;书生亦言钱,言钱亦书生。”两人哈哈大笑。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根据自己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