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名师猜题卷1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217 类型:高考模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1. (2020·江苏模拟)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国学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________的国学著作,凝聚了很多古人的智慧,难免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国学的________决定了国学阅读必须注重甄别,择善而读。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唯有细嚼慢咽,拒绝________,才能真正领悟慢慢领悟,融会贯通。

    A . 卷帙浩繁  鱼龙混杂  生搬硬套 B . 洛阳纸贵  参差不齐  生搬硬套 C . 卷帙浩繁  参差不齐  囫囵吞枣 D . 洛阳纸贵  鱼龙混杂  囫囵吞枣
  • 2. (2020·江苏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教育学生是老师的责任,老师怎样处理学生,如果不涉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违背社会公德,                                                 ,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就是了。。

    ①家长对此有异议

    ②如果老师违规或者存在师德师风等问题

    ③还可以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或者投诉举报

    ④都属于教育方式方法的范畴

    ⑤涉及违法犯罪的则有相应的法律解决渠道

    ⑥可以通过与学校、老师沟通的方式来解决

    A . ⑥②④①③⑤ B . ⑥⑤②④①③ C . ④①⑥②③⑤ D . ④⑤①⑥②③
  • 3. (2020·江苏模拟) 下列联语从上下两句的关系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A .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 B .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杜荀鹤) C .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 D . 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徐霞客) 例句: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
  • 4. (2020·江苏模拟)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社会难免会没有阴暗面,我们常常喜欢放大黑暗,然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义愤地谴责和鞭挞黑暗。其实,我们更应该去做那束光,那束在黑暗来临的时候照亮他人的光。谴责和鞭挞让我们高尚,但没有后续行动,高尚也仅仅是口头的。

    A . 客观公正地对待阴暗面  B . 用积极的行动影响世界。 C . 用大爱之心去温暖世界。 D . 要做名副其实的高尚者。
  • 5. (2020·江苏模拟) 下列各项中,对漫画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是(  )

    A . 成功产生于长期的坚持中。 B . 人生安全不能靠虚幻维持。 C . 讽刺无所作为的消极等待。 D . 临溪慕鱼,不如退而结网。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 6. (2020·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鸿雪因缘图记》序

    龚自珍

        《鸿雪因缘图记》者,兵部侍郎江南河道总督长白麟公之所作也。自髫发之岁,至四十岁,为图八十,是为第一卷;自四十至五十,为图复八十,为第二卷。其第一卷,阮相国、祁尚书序之矣。道光辛丑秋,自珍游淮,以内阁后进礼谒公浦上,睟乎其容,慰劳有加,使自珍缀言于第二卷之简端。微公命,自珍固有所欲言,重以公命,乌能无言。

        古今名臣硕辅所遇之世不齐,为承平之臣易乎?为优劳况瘁、盘根错节、立奇功、大变之臣易乎?则必曰为承平者易矣。虽然,固有辨。今使所遇而永承平无事也,起家功名,致身华贵,一切勿问,固不得预于贤大夫之数。其人固良易贤矣,不甘以科名华贵竟矣,不过博览书史,周知掌故,上足以备人主燕闲之顾问,宦辙所至,宏奖士类,进其春华秋实之士而奋舞之,其人虽贤,诚无甚难及者。若乃内韫含韬略,外示纾余,蓄孟门、积石于方寸,可以谈笑生风雷,而汪洋澹涵,冲乎夷易,使人不见驶疾惊骇之迹,猝有事变,投袂而起,若劲弩激箭之发,若储之数十年于其怀抱间者。之人也,盖于天下可以常、可以变之全局大势,烂熟于胸中,而不可方物以逶迤于承平华贵者也,斯岂寻常意计所能以臆轩轾者?今我麟公,其人哉,殆其人哉。

        百有六十图,虽亦谈人伦之乐事,门内之祥和,簪笔以入,承轺以出,无亢厉之言,有回翔之态。公弱冠通籍于全盛之朝,家世翔华,山川清晏,宜其然也。然而微窥公行部所及,山川形势,人民谣俗,古迹今状,皆备载之,弗为无本之说,与不之言,而又问

    民生之疾苦,讨军实之有无,天下形势,半在于是。而姑韬晦其所学,不欲张大其名目,以托于百六十篇之绘事记云尔。

    1. (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勘大变之臣易乎      勘:平定 B . 殆其人哉            殆:赞赏 C . 侈门内之祥和        侈:显扬 D . 与不急之言          急:紧要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龚自珍是作为后进内阁的官员拜见麟公的,麟公和蔼可亲,给了他很多安慰和鼓励,且让龚自珍为他的第二卷画作序。 B . 作者认为,天下太平时的臣子好当,但是他们也容易滋生贪图享乐、追求荣华富贵的思想,一生平庸,无所作为。 C . 作者认为,麟公是太平时代的官员,却不是只知享受高官厚禄的人,不能用寻常的意想和估计去推测他的为人。 D . 《鸿雪因缘图记》内容丰富,有人间亲情,有家族情况,也涉及人民困苦的生活,军备虚实,以及天下的形势。
    3.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公命,自珍固有所欲言,重以公命,乌能无言。

      ②而姑韬晦其所学,不欲张大其名目,以托于百六十篇之绘事记云尔。

    4. (4) 作者分析了哪三类“承平之臣”,请利用文中词语进行简要概括。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 7. (2020·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王沂孙

    白石飞仙,紫霞凄调,断歌人听知音少。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

    风月交游,山川怀抱,凭谁说与春知道?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

    【注释】①草窗:周密。南宋亡后,周密与王沂孙等过从甚密,并结成诗社,互相唱和、赠答,写了些慨叹亡国之作。后隐居不仕,归隐山林。草窗词卷:指周密《蓣洲渔笛谱》。②白石,指南宋词人姜夔。周密词即学白石词的清空俊雅。③紫霞:南宋词人杨缵,他善识曲创调。

    1. (1) “几番”二句是怎样状友人身世和才思的?
    2. (2) 前人论及本词是说,“风月”、“山川”二句倜傥而凝重,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 8. (2020·江苏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1)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2. (2) 问今是何世,,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3. (3) ,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4) 东船西舫悄无言,。(白居易《琵琶行》)
    5. (5) ,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6. (6)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7. (7) 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翼《诗论》)
    8. (8) 往者不可谏,。(《论语 微子》)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 9. (2020·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斫琴心语

    田金发

        “世有嘉木,心自通灵……自力正直,巍巍德荣。”

        吟诵着久远的诗句,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跨过一条淡淡的小溪,那一排岩石后面,就是父亲种的两棵梧桐。青绿色的树皮光润洁净,细直的树干像挺拔的腰杆。春天,满树紫花,恍若云霞;夏天,浓荫蔽日,凉风飒飒;秋天,风吹叶落,满地金黄;冬天,墨枝披雪,遒劲沧桑。

        “一棵是我师傅的,一棵是你的。”

        “你的呢?”

        “我是这片石头,守着你们。”

        说话的是父亲,问话的是我。

        父亲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家里穷,十几岁不得不出门学艺。从没听说过古琴,到对古琴如数家珍。从第一次选料做琴,到成为小有名气的斫琴师,父亲整整用了二十年。靠着斫琴以及古筝等其他乐器的制作,父亲吃饱了饭,有了积蓄,成了家。

        十五岁那年暑假,父亲让我学习斫琴。

        一开始,父亲不让我动手,也不教也不讲,只是不住地使唤我搬木坯,打扫刨花和锯末,气得我一直嘟囔:不干了!可是想想父亲一台学习机的许诺,又把所有的气恼压回去。

        一周后,父亲带我回老家。我第一次见到这两棵梧桐树。

        父亲取出古琴,对着大树弹起来。曲罢父亲问我听出了什么?我摇摇头,父亲点点头。

        “学贵乎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父亲看着梧桐树继续说:“那年我刚学艺,师傅外出。附近邻居过来借刨花引火,我随手拿了块旧木头塞给他。没想到竟然犯了大错。”

        “为啥?”我问。

        “那块木料,是师傅的师傅留给他最珍贵的念想啊!”

        父亲闭着眼睛,满脸泪水。停了好久,才继续说道:“那块木料,师傅保存了很多年,每天看一眼,琢磨如何下手,做一张最好的古琴。没想到我却有眼不识金镶玉,把它当柴火烧了。”

        “那后来呢?”我担心地问。

        “我师傅气得整整病了一个月。我生怕师傅把我赶走。谁知他再也没提此事。”

        我长长地替父亲叹了口气。

        父亲看我一眼继续说:“直到好多年后我准备出师才对我说:丢了木头事儿小,丢了心人就毁了。记住:万物不可轻侮。做琴如此,做人亦如此。”

        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话也就随风而逝。

        随后的日子里,我上学、工作、结婚、生子。本想着幸福的人生就这样走下去,谁知工作单位经营不善解散了。

        经历了一系列生存挫折后,我又找到父亲开始学斫琴,不为别的,仅是为了养家糊口。

        父亲对我更严格了。

        “有的材料要先在水里泡半年,定型需要一到两年。”

        “灰胎要刮五六层,每一层胎刮完以后都要等干透之后才能打磨找平上漆。”

        “斫琴要刀到手到,心到眼到。”

        ……

        父亲一遍遍地说,我一遍遍地改。我慢慢发现自己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斫琴,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斫琴,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也许是因为对古琴有了更深的理解,听着父亲的话也感觉格外有道理。父亲见我听话,反而唠叨少了。

        那次我见完客户回来,根据客户需求规划出图纸拿给父亲过目。当时他正在吃饭,见我拿来图纸立刻停下给我指点。这个怎么铲,那个怎么刨,连比划带说,唯恐不详细。母亲端过来午饭,他赶紧递给我一碗。我让他先吃再讲,他说我讲完再吃。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想起第一次学琴时父亲对我的吆喝,再到如今平易近人,我突然笑了。

        有一年,我独自回了趟老家。

        两棵梧桐树越发粗壮,像两个巨人,笑看云淡风轻。

        三天后,我伐下了其中一棵,带回作坊。第一斧子下去梧桐发出的声音,仿佛惊动了什么似的。我有强烈的预感,父亲的意愿成了!

        板材晾了一年后,我开始斫琴。此后又两年,我独自待在一个山脚下的作坊里,用这棵梧桐剖成的十张板子做面板做了十种琴。挖槽腹、用梓木斫底板、披漆胎、罩面漆……两年时间,除了春天的风、冬天的雪,除了夏天的泉流和秋天的大雁,没人知道我在这里。我自己坐在石头上,于夕阳余晖中看挂在墙上的尚未完工的琴坯。没人跟我说话,但我能真切地听到万物说话的声音,每一声都真实而纯正。

        父亲五十六岁生日那天,我把他带到琴房。十张琴一字排列,整整齐齐。父亲看了看琴,又看了看我,随手拿起一张弹起来。

        琴声淡淡,朴实清新。恍惚中我似乎听到斧凿丁丁,桨声欸乃,而青树绿荫里,一位老者正曲罢收琴,问小子曰:“薄木丝弦,其音何谐?”小子曰:“琴为心声,人琴合一。”

    (选自《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03日 )

    1. (1) 父亲种下两棵树,为什么要一棵给师傅,一棵给儿子?。
    2. (2) 文中“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话也就随风而逝”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3. (3) 标题为“斫琴心语”,根据文本,概括“心语”的具体内容。
    4. (4) 请结合文本,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 10. (2020·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

    於可训

        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最著名的莫过于松、竹、梅、兰、菊这五种不同科目的植物了。中国古人立身处世的观念,既强调“入世”所需要的积极进取、正直忠勇、刚毅坚韧的品德和意志,也重视“出世”所保有的清高孤傲、淡泊宁静、飘逸萧散的情怀和意趣。这样的文化和人格诉求,正好与松、竹、梅的某些特性相对应,松、竹、梅自然就成了古人这种人格力量的化身。马克思说,“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就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松、竹、梅这样的自然事物,因此也就以它们与中国文化独特的本质力量相适应的性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格精神的对象物。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却是自魏晋以降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

        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但是,当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现实中遭受挫折、与现实发生冲突而又无力抗争、不愿屈服时,也有转而以一种遗世独立、超然物外或纵情山水、放浪形骸的态度对待现实者。这固然也被古人视为一种骨气或风骨,但在现代人看来,却是一种比较消极的人生态度。虽然历代都有这样的隐士或逸人,但魏晋时代的士人似乎于斯为甚。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骨又有性质上的区分。

        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侧重于人的主体性,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风骨也指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和革命精神。具体到一个革命者和共产党员来说,风骨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是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一心为公的品格,是光明磊落的胸襟,是清正廉洁的作风。

    1. (1) 以松、竹、梅中任一对象为例,具体解释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

      ①对象的性质

      ②本质力量的性质

    2. (2) 松、竹、梅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格精神的对象物?
    3. (3) 简要概述“风骨”在古代与现代的不同体现。
七、作文(70分)
  • 11. (2020·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些人以为自己付出的是努力,实际上只是体力。真正的努力与体力付出的差别在于有无智慧的投入以及是否有高比率的回报。

        对于“努力”和“体力”,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 12. (2020·江苏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郡》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 , 于此焉变矣。

    (节选自朱熹《诗集传序》)

    1.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 (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三个部分是
    3. (3) 请用自己的话简述《周南》《召南》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九、名著阅读题(15分)
  • 13. (2020·江苏模拟) 名著阅读题
    1. (1)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边城》里的天保和傩送,两人都是船主,又都是船手,对待爱情又都具有自我牺牲的美德,当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 B . 《茶馆》以写人来带动情节发展,每一个出现的人物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或相互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 C . 《哈姆莱特》中美丽、年轻、纯洁的奥菲莉娅,深爱着哈姆莱特,但因哈姆雷特的出走和父亲被杀死的双重打击而精神失常,抑郁成疾,最终不治而亡。 D . 《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嫁给德·篷风,她只给丈夫友谊而不和他同居,几年后丈夫去世,欧也妮成了富有的寡妇,她将大量的金钱用于慈善事业。 E . 《三国演义》中,孙坚被刘表部将率伏兵乱箭射死,尸首也被夺走,年幼的孙权入城和刘表讲和,刘表被孙权真情打动,同意以孙坚尸首换回被俘的黄祖。
    2. (2) 简答题

      ①《红楼梦》“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中,“我慌张的很,连扇子还跌折了,那里还配打发吃果子。倘或再打破了盘子,还更了不得呢。”这话是谁说的?请结合这一情节,概述其性格特点。

      ②《呐喊》中的《白光》,主人公是谁?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十、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 14. (2020·江苏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老觉得,我们现在的阅读很像是投食模式。一到周末或月底的进食时间,流水线一样的资讯平台就开始推送了,详尽的内容简介、写作特色、章节摘要、专家评说,切成很小的碎块、撒好了提神的调料和悦目的花边,排列整齐地进入到我们各自所趴着的笼子里。投食而来的那些书单,挤挨挨地进入视线,爱恋的感觉就此稀薄了,似已没了起初的忠贞和虔诚,因它们不是我日思夜盼、苦苦求索而来的,甚至可能是并不需要的、伴有轻微质疑的。当然,是可以看的,足可以翻上大半天,直看得挺胸凸肚,可随后只消半个黄昏,就饿了,加倍的饿,空洞到极点的饿。我饿着。我羞耻于这种饿。这怨不得别人的,为什么会在大丰大收、供给丰沛到过剩的背景下如此之饿?是我的无能,是我自个儿丧失了觅食和追求的能力,去荆棘、去莽原、去冰雪中捕食的能力,从被抛弃的垃圾堆里、从加锁的门背后、从被打包变卖的废品中,翻找到那些破旧、残缺、没了用处、味淡如水的,但真正适配自己的东西。我只能吃大路货,叼起降落到眼跟前的发亮玩意儿,哼哼唧唧地表示津津有味,以大合唱、团体操的标配方式来阅读、思考、发声。每次看到书单和排行榜,看到几乎像课堂作业般整齐的赞美式反馈,我总升腾起一阵迷雾般的焦虑,我不知道我能否有勇气立即站起身、跑出去,趁着肢体与脑力尚未完全绵软,离开这无需任何心力的富足之地,跃入旷野,跃入干涸,激活被干扰和驯化过的视觉与嗅觉,恢复那种挑剔但准确的灵敏,重新长出野蛮有力的肌肉……最终,在视线尽头的大地深处,在被忽略被冷落的地方,在依稀可辨的光线中,遭遇到我一直寻找和渴求的那本书。

    (选自南报网《投食下的阅读饥饿》)

    1. (1) 文中所说的“切成很小的碎块”,具体指什么情况?
    2. (2) 作者说“我饿着”是何意思?为什么又说“我羞耻于这种饿”?
    3. (3) 请分条阐述“投食下的阅读”的危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