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
材料一: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
材料二: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教皇为国王加冕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3世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分子进行判决,轻则罚款,重则监禁,有的甚至被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在西欧中世纪,人们相信世上的一切权力都是上帝授予的。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
材料三: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经济上,城市的发展导致商品经济繁荣,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力量。城市往往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国内的封建大贵族,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应运而生,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材料一:拜占庭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繁荣,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君士坦丁堡有许多雄伟辉煌的建筑,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的结晶。
材料二: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吴于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一: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 欧洲 | 非洲 | 美洲 | 中国 | 世界总人口 |
1650年 | 18.3 | 18.3 | 2.4 | 22.9 | 5.45亿 |
1750年 | 19.2 | 13.1 | 1.6 | 30.9 | 7.28亿 |
1850年 | 22.7 | 8.1 | 5.1 | 35.1 | 11.71亿 |
1900年 | 24.9 | 7.4 | 9.0 | 24.9 | 16.08亿 |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
材料二: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一: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摘编自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们公开宣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他们的思想先驱。但在启蒙学派那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人权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更加根深蒂固。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