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1953年——1957年 (2)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主要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 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 |
①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②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④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材料一:
材料二: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材料三: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 1957年农轻重比例(%) |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 |
农业 | 52.8 | 43.5 | 4.5 |
轻工业 | 29.6 | 29.2 | 12.8 |
重工业 | 17.6 | 27.3 | 25.4 |
材料二:《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从1953﹣1956 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材料三: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一:“法治”即法的统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如果更深入地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
﹣﹣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大事图表。
历届人大 | 立法数量(条) |
五届人大 | 60 |
六届人大 | 63 |
七届人大 | 87 |
八届人大 | 117 |
九届人大 | 113 |
历届人大立法情况
材料一: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论证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长期以来,我们从苏联借鉴过来的经济体制却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邓小平还一再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认为任何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他主张,要全面开放,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