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户村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0-05-27 浏览次数:24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八下·德惠月考) 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 (2020八下·复兴期中) 夏衍描述道:“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上午 10 时半到车站欢迎苏联代表团我拍了照。下午2时半到天安门城楼。一望之下,是一片红旗的海。这一场面,是先烈们用鲜红的血换取来的。3时15分毛主席宣告政府成立,朗诵公告,阅兵。”夏衍描述的是(  )
    A . 和平解放北平 B . 开国大典 C . 欢送志愿军入朝作战 D . 解放西藏
  • 3. (2020八下·复兴期中) “这一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建设赢得了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这一胜利”指的是(   )
    A . 淮海战役 B . 西藏解放 C . 土地改革 D . 抗美援朝
  • 4. (2020八下·复兴期中) 毛泽东曾兴奋的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据此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   )
    A . 新中国成立 B . 抗美援朝的胜利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西藏和平解放
  • 5. (2020八下·玉田期中) 如图是小明同学在历史课堂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的学习笔记,下列主题最符合笔记内容的是(   )
    (1)时间:1953年——1957年

    (2)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主要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
    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
    A . “一五”计划 B . 三大改造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国有企业改革
  • 6. (2020八下·复兴期中) 1953年,以毛为首的一个委员会开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当时有人作了一首八行押韵诗,归纳了宪法中某一政治制度的正确功能: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办也有诀,不离原则;工作检查,党委有资。这一制度指的是(   )
    A . 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7. (2020八下·复兴期中) 如果为如图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

    A .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 . 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 .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 8. (2020八下·复兴期中) 如图是中国1957﹣1965的年国家经济情况走势图,导致从A到B和从B到C变化的主要因素(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 B . 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 D . “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 9. (2020八下·复兴期中) “早请示,晚汇报”“语录歌”“红太阳”“效忠信”“揪斗”“一句顶一万句”等词汇、语句成为流行语的时期是(   )
    A . 辛亥革命时期 B . 抗战时期 C . “大跃进”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10. (2020八下·滨州月考) 为了更好的开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某地准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一部电影,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A . B . C . D .
  • 11. (2020八下·复兴期中)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
    A . 遵义会议 B . 新中国成立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中共十五大
  • 12. (2021八下·新会期中)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 13. (2020八下·复兴期中) 据1985年北京青年经济学会对429家国有工业企业的调查,1984年这些企业的平均自销率(即自销产量占全部销售产量的比率)为30.08%,而1985年1﹣6月升到了43.8%.此变化说明(      )
    A . 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取得成效 B . 工业企业的自主 C .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废止 D .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得到加强
  • 14. (2020八下·复兴期中) 头条新闻作为报道之魂、历史之窗,体现着时代的变迁。下列报纸的头条新闻反映了我国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是(   )
    A . B . C . D .
  • 15. (2023八下·惠来期中) 2019年4月,智利总统皮涅拉在中国访问期间,考察了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是这个城市制造不出来的!”这个城市是(   )
    A . 南京 B . 上海 C . 深圳 D . 青岛
  • 16. (2023八下·南宁期末) 阅读如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

    A . 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 . 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 . 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 . 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 17. (2023九上·吉安开学考) 1978年思想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二者的相似之处是( )

    A .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 .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路线 C . 回答了姓社姓资的问题   D .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
  • 18. (2020八下·复兴期中) 老师给某学习小组出示了几个时间节点,告诉同学们,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会议时间点,这个学习小组的四位学生做出了下列解读,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

    A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B . 教育改革的成就 C . 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D . 外交事业的发展
  • 19. (2020八下·复兴期中) 胡锦涛指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说明十七大强调要贯彻落实(  )
    A . 科学发展观 B . 邓小平理论 C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 毛泽东思想
  • 20. (2020八下·复兴期中) 下列我国的重大措施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诸世界的美好愿景的是(   )

    ①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②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④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4小题,其中第21题15分;22题18分;23题17分;24题10分,共60分)
  • 21. (2020八下·复兴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材料三: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个事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指出其中的两位英雄人物。
    3. (3)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提到国家在农村推行了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其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4. (4) 材料二、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 22. (2020八下·复兴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二:《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从1953﹣1956 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材料三: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 (1) 据材料一,指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归纳包括农业在内的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4. (4)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 23. (2020八下·复兴期中)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治”即法的统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如果更深入地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

    ﹣﹣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大事图表。

    历届人大

    立法数量(条)

    五届人大

    60

    六届人大

    63

    七届人大

    87

    八届人大

    117

    九届人大

    113

    历届人大立法情况

    1. (1) 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哪项举措体现了作者的观点?
    2. (2) 据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措施及重大成效。
    4. (4) 从以上探索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 24. (2020八下·复兴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论证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长期以来,我们从苏联借鉴过来的经济体制却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邓小平还一再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认为任何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他主张,要全面开放,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 (1) 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理论贡献。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解决的当时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3. (3) 据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归纳毛泽东、邓小平毕生致力于完成的共同事业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