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期...

更新时间:2020-05-17 浏览次数:13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二、解答题
  • 21. (2019八下·丹东期中)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图所示日期为日前后,此时地球公转到乙图(填字母)位置。
    2. (2) 中考当天(2019.7.1),地球的位置距离A、B、C、D四点最近的是点,此时南非高原是(干、湿)季
  • 22. (2019八下·丹东期中)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乙北部都临洋,都有特殊纬线穿过,大部分位于(五带),北部部分地区位于北寒带,纬度较高。
    2. (2) 甲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被称为“”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或”“轻工业”)发达
    3. (3) 从资源和人口方面分析西伯利亚大铁路依南部山区而建的原因 
    4. (4) 乙地区地形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的原因?
    5. (5) 乙图中②国家是,该国在中考(7月1日)时的气候特征是.
    6. (6) 下列选项中,对于乙地区畜牧业叙述正确的是(   )
      A . 热带草场广布 B . 生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 C . 劳动力丰富 D . 产品多为羊毛且出口
  • 23. (2019八下·丹东期中) 读“东南亚中南半岛和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图可见,中南半岛山脉与河流的分布特点是
    2. (2) 下列关于中南半岛旅游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迷人的热带风光 B . 壮阔的沙漠风 C . 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D . 极富宗教色彩的名胜古迹
    3. (3) 形成南亚北部高大山脉的原因是板块(“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
    4. (4) 影响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5. (5) 两地主要粮食作物都是
    6. (6) 下列关于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地是相邻的

      ②两地都是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③两地都与我国接壤

      ④两地都是天然橡胶的主要产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24. (2019八下·丹东期中) 读相关材料和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东北三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目前面临着资源日趋枯竭,产业结构单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问题,东三省的经济发展后继乏力,滞后于我国其他许多地区,所以,振兴东北工业发展东北经济是我国的一个重大课题。

    1. (1) 甲图中我国最早日落的省级单位是
    2. (2) A山脉东部地形区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有“”之称。
    3. (3) 甲区域由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是
    4. (4) 对比两个区域,钢铁工业发展的突出优势条件分别是什么?
    5. (5) 请你参考材料,谈谈你对振兴东北工业的建议。(两点即可)
  • 25. (2019八下·丹东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回答问题。

    美国东部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逐步进行西部开发.同样,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重心在东部经济地带,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 (1) 甲图中A处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该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农业部门)。在美国,与A处自然环境相似,且农业部门相似的农业带是(填序号);乙图体现了美国农业生产特征是
    2. (2) ④处为区,其农作物与我国处种植的粮食作物相同.
    3. (3) 结合美国农业带②,说说中国吉林省为什么可以大面积种植玉米(一点即可)
  • 26. (2019八下·丹东期中)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省区简称)④行政中心。
    2. (2) 深圳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其中制糖工业的原料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支柱产业是
    3. (3) 台湾岛因物产丰富美称众多,请你列举两个美称
    4. (4) 右图省北部高原指的是高原,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地区;从地势上看,属于第级阶梯;南部山区指的是(填“山脉名”);图中渭河是(填“河流名”)的支流。
    5. (5) 北部高原传统的民居叫做
    6. (6) 下面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北部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
      A .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减少环境压力 B .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C .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 D . 开荒种地,大力提高耕地的亩产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