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873—1930年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情况(注:出口合计100)( )
年份 | 生产资料 | 半制品 | 制成品 | ||||
农产品 | 手工开采 | 机器开采 | 手工 | 机制 | 手工 | 机制 | |
1873 | 2.6 | —— | 不及0.05 | 37.4 | —— | 58.3 | 1.7 |
1893 | 15.6 | —— | —— | 28.4 | 0.1 | 53.4 | 2.5 |
1910 | 39.1 | 0.2 | 0.5 | 13.1 | 11.9 | 28.3 | 6.8 |
1930 | 45.1 | 1.2 | 3.4 | 3.4 | 12.2 | 27.1 | 7.4 |
图6 教皇子午线
材料一 在古代典籍中,“革命”一词是指顺承“天命”的朝代更易之意。及至20世纪初年,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用西学中“革命”(Revolution)一词的含义取代经典阐释并附以自己的理解,公开打出“政治革命”的旗帜以号召国人变革或推翻专制皇权。
——摘编自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材料二 长期以来,在对待传统政治制度问题上,曾存在绝对化的倾向。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历史经验:其一是有发达的政治分工和悠久的权力制衡观念;其二是积累了一整套比较科学的人事管理的经验。现实政治制度的优点与缺点,往往与传统政治制度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逐步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据何毅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历程和成就》
材料 具体而言,中华传统文明至少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一是以农耕文明为主轴,以草原游牧文明与山林农牧文明为两翼,并借助商业和手工业予以维系的复合型文明。
二是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以血缘网络与地缘网络为两翼,并借助众多经济共同体及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大一统文明。
三是尊德性,崇礼义,重教化,尚君子,以伦理为本位的泛道德主义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三大文明特征的长期存在支撑和保障了千年中华帝国的有效治理和体系的存续。
——摘编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或结论),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不能照抄材料原文,要做到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论从史出。)
材料 随着“一五”计划的执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全国高等学校从1952年起,在大规模进行院系调整的同时,全面地、系统地开展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专业教育”的本科教育培养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大学本科教育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改革。19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与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大学本科教育越来越重视社会急需的实际应用人才的培养,对过去培养目标过高、专业设置过窄的情况进行了调整,本科职业教育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传统的“专业教育”的弊端已经充分地被人们认识到,本科教育的专业口径进一步拓宽,国家专业目录种数大幅度减少,本科教育强调基础宽厚,更加注重做事与做人教育的统一。
——摘编自康全礼《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法并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法国总统戴高乐上台后提出要建立独立的“核打击”力量和在北约内同美英平起平坐,遭到美国反对。于是法国迫使美国撤走驻在领土上的战略轰炸机,拒绝将自己的空防系统纳入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当中。法国后又断然否定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申请,并同西德签订《法德友好合作条约》。美法在这一系列问题上的矛盾冲突,成为法国发展对华关系的动力。1962年6月前后,戴高乐开始把承认中国问题提上日程。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也把法国当作“对第二中间地带开展工作”的突破口,酝酿改变对法政策。1962年因法国侵略而引起的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后,中法建交的另一大障碍消除了。经过多次接触和四次正式谈判,中法最终在1964年达成了建交协议。
——摘编自姚百慧《论美国与中法建交的关系》
材料 李珣,五代前蜀人,古代著名药学家,是定居于中国的波斯商人后裔。魏晋以来的本草学著作都是将外来药物与本土药物混杂收载,查找极为不便;再加上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对海外药物的产地、形态、功效、性味、泡制、使用、禁忌等方面的记载还很简略,甚至错误百出。到了唐末五代,距唐初颁行国家药典《新修本草》已有近三百年,正是海外贸易大发展时期,大量海外药物经由外商传入中国。李珣以个人之力量广泛汇辑百余种海外药物,上百次地引用四十余种前人著作,并在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深化所著的《海药本草》一书,在中国古代药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被称作古代本草学高峰的《本草纲目》中,引用《海药》达百余处;有些海外药物,在《海药》收载后,直到现在仍为中药中的常用药。
——摘编自王棣《唐代海外药物的传入与李殉<海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