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来源 资本形式 | 1894年 | 1910年 | ||
国外资本 | 国内资本 | 国外资本 | 国内资本 | |
工业资本 | 2778 | 8418 | 36922 | 64775 |
非工业资本 | 18591 | 83700 | 147686 | 421035 |
——据侯家驹《中国经济史》整理 |
材料一 人口过渡理论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人口政策大事记:
①1980年9月,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②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
③1991年5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
④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⑤201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于2016年正式实施。
材料三 人力要素的效率提升体现在劳动者技能和企业家能力的提升上。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不仅要提高就业率和储蓄率,更重要的是重视人力资本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持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这归根结底要靠教育与科技。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率工作,给我们因人口减少灰霾一片的未来带来光明。
——根据蔡昉《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改编
材料 长期研究中国经济史的英国经济史学家伊懋可发现:中国在16—19世纪的经济存在“高度平衡陷阱”。即在技术投入、农业亩产已近极限的情况下,随着人口的增长,剩余产品数量也在减少,进而影响人均收入和需求。当时农民和南人的明智选择,不是去发明省力的机器,而是更多地节约资源和固定资本;战后美国经济学者纳尔逊提出资本形成效率低、人口增长快是阻碍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低水平均衡陷阱”;与此相似,索斯凯斯的“低技术陷阱”理论是指经济陷入低工资、低技术、低附加值的恶性循环的状况。
——据杜君立《现代化的历程》整理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材料 二战后,英国初步形成了初、中等和继续教育衔接的教育制度。80年代末,面对新形势,英国推出《1988教育改革法》。该法案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其中核心课程与基础课程合称为必修的“国家课程”。在管理体制上,新法律规定学校在多数家长要求下可以摆脱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直接接受中央教育机构的指导,中央政府按照招生规模分拨经费。一些高等院校也可以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的管辖,成为独立机构,取得法人地位。新设市立工艺学院与艺术学院,由独立于地方教育当局的校董会管理,国家支付经费,也可以获取工商业的赞助,学生免费入学。市立学院的课程重点放在科学和技术应用方面,学校与工商界密切保持的联系,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实用人才。
——辛爱灵《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研究》
材料 1921年,阿富汗独立。苏联试图置阿富汗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不断对阿予以经济、军事援助,苏阿关系获得了显著发展,特别是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成立后即成为苏联在阿的代理人。70年代末,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内部纷争不断,反政府运动也使政权岌岌可危。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武力铲除反苏的阿明势力。苏联的入侵引起当地伊斯兰势力的强烈反对,反苏运动此起彼伏。同时,美国对苏联行为做出激烈反应,里根上台后对阿富汗反苏势力的援助渐趋公开化,并对和谈持消极态度。1988年4月各方签署日内瓦停战协议,意图结束阿富汗战乱。苏联撤军后,美苏继续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援助,阿富汗随即陷入内战,宗教激进势力逐渐蔓延。
——摘编自李琼《阿富汗战争与国际政治博弈》
材料 梁漱溟(1893~1988),近代著名思想家,现代新儒家重要创始人,出身于中国传统官宦之家。梁漱溟思想前后分为三期:“西洋功利派的人生思想”(1907~1912)、“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1912~1921)、“中国的儒家思想”(1921年以后)。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与重建等做出了突出贡献。1921年,其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版,他提出在西洋文化强大的冲击之下,“中国文化出路何在”的问题。他本人不赞同国粹派顽固守旧的文化观,也不赞同全盘西化派的主张,亦反对中西文化调和的论调,认为其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他提出要首先全盘西化 (短期目标,以民主和科学的西化为核心),然后再重新拿出中国文化(中长期目标)。该书出版引发新一轮的中西文化争论。
——摘编自孙凯《梁漱溟思想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