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①三大改造 ②改革开放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时间 | 私有制经济比重 | 公有制经济比重 |
1952年 | 79.4% | 20.6% |
1957年 | 2.8% | 97.2% |
材料一:“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
——黄炎培《天安门歌》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如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一)模仿和探索
时间 |
建设模式与特征 |
典型事例 |
20世纪50年代 |
参照苏联模式 |
完成 A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工业化建设:完成 B |
||
1956年 |
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
C 的召开 |
(二)严重失误
时间 |
建设模式与特征 |
典型事例 |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
重大失误 |
D (50年代) |
E (60年代—70年代) |
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使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材料四: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请回答:
展览一:追根溯源
展览二:领袖风采
A. B. C. D.
展览三:城市改革
展览四:开放窗口
展览结语: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