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进才北校2020年九年级语文5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0-06-15 浏览次数:170 类型:月考试卷
一、情景默写
    1. (1) ,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苏轼)
    2. (2) 忆昔午桥桥上饮,。(《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3. (3) 有弟皆分散,。(《月夜忆舍弟》杜甫)
    4. (4) 沙鸥翔集,。(《岳阳楼记》范仲淹)
    5. (5) 《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民族气节和为国献身精神的诗句是:
    6. (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豁达襟怀的句子是:
二、对比阅读
  • 2. (2020九下·上海月考)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1) 甲诗中作者采用“”“”(每空限填4字)两个典故表明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乙文中表现了曹刿主动关心国事的热忱,同时有两个成语出自乙文,它们是:
    2. (2) 指出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B . 金樽:对美酒的美称。 C . 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D . 狱:诉讼案件。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 (4)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 B . 乙文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 . 甲诗中的“斗十千”指的是“一斗值十千钱”;乙文中“十年”指的是“鲁庄公十年”。 D . 甲诗中“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乙文中“既克,公问其故”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课外阅读
  • 3. (2020九下·上海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郭氏之老卒僮仆争政,室坏不修且压,乃召工谋之。请粟,曰:“未间,女姑自食。”役人告饥,莅事者弗白而求贿,弗与,不白。于是众工皆惫恚 , 执斧凿而坐。会天大雨霖步廊之柱折两庑(庑: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既圮次及于其堂 , 乃用其人之言,出粟具饔饩以集工曰:“惟所欲而与,弗靳。”工人至,视其室不可支,则皆辞。其一曰:“向也吾饥,请粟而弗得,今吾饱矣。”其二曰:“子之食餲矣,弗可食矣。”其三曰:“子之室腐矣,吾无所用其力矣。”则相率而逝,室遂不葺以圮。

        郁离子曰:“北郭氏之先,以信义得人力,富甲天下,至其后世,一室不保,何其忽也!家政不修权归下隶,贿赂公行,以失人心,非不幸矣。”

    (注释)①莅事者:管家。②惫恚bèi huì:疲惫、怨恨。③圮:倒塌。④用:这里是采纳的意思。⑤餲ài:食物经久而变味。

    1. (1) 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会 天 大 雨 霖 步 廊 之 柱 折 两 庑 既 圮 次 及 于 其 堂

    2. (2) 解释下列词语。

      ①卒:

      ②致:

    3. (3)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向也吾饥,请粟而弗得,今吾饱矣。

    4. (4) 北郭氏的房屋修葺的结果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用文中语句回答问题。)
    5. (5) 这则寓言故事意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四、现代文阅读
  • 4. (2020九下·上海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多点“求异”思维

        ①在“同”与“异”的关系上,人们习惯讲的是“求同存异”,应当说,在处理国与国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作这样的强调是对的。只有“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础。如果反过来,“求异存同”,专“求”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就会把关系搞得很紧张,在国际有害于和平,在人际不利于和谐。

        ②但是,在学术研究上,倒是要反过来,应像季羡林先生所说,“求异存同”。因为,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只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否则,不过是雷同重复,谈不上有什么意义。自然,“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不过,“异”却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因而对学术研究来说,是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

        ③“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历来为学界有识之士所信奉。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其《明儒学案》中说:“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里强调“一本而万殊”,不要“倚门傍户、依样葫芦”,不要“以水济水”,而要重视“一偏之见”、“相反之论”,“着眼理会”“其不同处”,正是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现代学者胡适、章士钊等针对喜“同”恶“异”的现象,认为“同固欣然,异也可喜”,要人做到“好同而不禁异”。学术研究就是要在“求异”中创新,在“求异”中发展。

        ④至于文艺创作则更应“求异”。因为,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如果雷同重复,就会失去任何价值,是故“脱窠臼,创新意”,成为文艺创作的首要品质。清代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齐白石更告诫后人:“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巴尔扎克关于“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聪明人,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傻子”的话,也是说明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要“求异”求新。

        ⑤要做到“求异存同”,而不是“求同存异”,需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莫泊桑说过:“应该时时刻刻躲避那些走熟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他强调这是“制造新生命的唯一法门”。人们熟知的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求异思维闪光的产物。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要像季羡林先生所主张的那样“求异存同”,发展“求异”思维,把努力的重点落在“求异”上。

    1. (1) 用第②段内容分别解释画线句中“异”和“同”的意义:

      “异”

      “同”

    2. (2) 阅读第④段,完成下列题目。

      ①本段文字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②下列句子也可以作为本段论据的一项是(

      A.合作双赢,构建和谐     B.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3. (3) 第③段和第④段不能对调的理由是:
    4. (4)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学术研究上做到了“求异存同”,学术观点才有创新。 B . 任何事情都做到了“求异存同”,这样才能将事情做好。 C . 在文艺创作中做到了“求异存同”,文艺作品才有价值。 D . 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是“求异存同”的基础。
    5. (5) 结合本文阐述的观点,总结一两条提高作文水平的做法或经验。
  • 5. (2020九下·上海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心远地自偏

        ①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声、家禽的啼叫声,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们……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堆蔬菜前,在一片喧闹中,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顾客。

        ②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结实的肩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就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气息。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陶渊明集》?!你一位菜农,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③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情景,每次心底都会生出几分嘲笑,给他贴上“虚伪”的标签。

        ④直到我们又一次相遇——

        ⑤那天,我散步经过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又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

        ⑥我很好奇,只见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摊水渍。我走上前,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只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几行大字个个遒劲有力,恢宏大气。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呀!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⑦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

        ⑧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场一如往日地喧闹,他也一如往日,自顾自地默读着。旁边的摊主有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难得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⑨他执意要回赠我些什么,邀我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读书写字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作品,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和获奖证书。屋外,车水马龙;屋内,墨香四溢。只见他铺纸研墨,屏气凝神,提笔蘸墨,在洁白的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写下:“此中有真意,欲(    )已忘言。”他憨笑着说:“送给你!”

        ⑩我恍然,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古典诗文和笔墨纸砚滋养了他的性情,给了他“心远地自偏”的定力。

    1. (1) 第⑨段画线句的括号里应该填写的字是(   )
      A . B . C .
    2. (2) 本文记叙了年轻菜农的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3. (3) 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 (4)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第⑦段文字可看出,菜农的所作所为触动了“我”,感染了“我”,“我”是一个懂得自省的人。 B . 通过写“我”对年轻菜农态度的前后变化,突出他的可贵品质,启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不同位置上不断的提高自己。 C . 写年轻菜农身边众人的表现,突出他们内心的浮躁与得过且过。 D . 第⑨段对菜农生活各个方面的描写,正可谓“陋室不陋,惟他德馨”。
    5. (5) 简要分析本文标题“心远地自偏”的妙处。
五、基础知识综合
  • 6. (2020九下·上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常用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在汉字中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〇,被称为汉字小写数字。汉字还有大写数字,大写数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出来的,陆续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逐步完善并规范了大写数字的应用。按照相关规定,在会计记录中,除了使用阿拉伯数字外,还要使用与此相对应的汉字大写数字。汉语中几乎每个数字都有特定的内涵,有些还别有情趣。中国的成语、俗语、古典诗词与对联中,数字也是常客。简单的数字却富有历史典故、文化情趣与艺术魅力,数字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1. (1) 下列①②③④是四个带“数”字的词语。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数”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①数来宝  ②数额  ③数见不鲜  ④数九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2. (2)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的一种语言形式。下列四组俗语意思最接近的一组是(   )
      A . 十有八九——八九不离十 B . 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不做二不休 C . 二愣子——二百五 D . 半斤八两——行百里者半九十
    3. (3) 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以下是郑板桥所写的与数字相关的对联。请按照对联的基本要求,选出一项填入下联使其完整(   )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     

      A . 一月柳 B . 初春花 C . 重九菊 D . 二月花
    4. (4) “1”像铅笔直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两道弯,“4”像小旗随风飘,“5”像钩子挂半空。“6”像哨子吹一吹,“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扭扭腰,“9”像勺子能吃饭,“10”像大饼和油条。下列对这段儿歌的品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段幼儿识记数字的趣味歌谣。 B . 内容词句通俗且完全符合平仄韵律。 C . 每一句都形象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D . 强化识记的同时激发了孩子的想象。
    5. (5) 下图是一张收款收据。请依据收据中的小写数字将前面的大写部分补充完整。

      收款收据

      2019年12月29日

      交款人/**中学后勤处

      人民币(大写)  玖 

      (小写)94852.17

      签字(收款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