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积极推进创意设计与产品制造融合发展
②正确的经营战略是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关键
③坚持内外销产品“ 同线同标同质”,扩大市场占有率
④积极培育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的中华老字号品牌
①对不裁员、少裁员企业实行失业保险返还→降低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
②支持社区家政、养老产业发展→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优势→增加就业岗位
③加强农村电商人才等培训→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市场调节就业
④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以创业带就业
◆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同比增长6. 1%,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30%左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首次站上1万美元新台阶。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万元,实际增长5. 8%。
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我国已经成功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②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基本实现
③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④我国继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①推进土地承包权流转,实现集约规模经营
②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营机制
③通过产业融合发展进步扩大第一产业规模
④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
①整合社会治理力量,形成了基层防控合力
②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提高了基层防控效能
③建立基层民主制度,提升了基层自治水平
④完善司法防控体系,做到了严格依法防控
①优化政务服务流程,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②落实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有效监督政务服务
③进一步简政放权, 推动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④倒逼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优化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
①政协委员通过提案建言献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提出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职尽责、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制度性安排
③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有形式是通过政协协商实现的
①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中央享有最高政治权力
②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是其作为政治实体本身固有的
③只有把坚持“一国”作为根本,才能发挥“两制”优势
④广大澳门同胞旗帜鲜明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
①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②建立了传承工业文化和奥运文化的新的载体
③表明融通各种文化资源是进行文化创新的根本
④表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现代元素就能更好传承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③交流互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
④中华文化具有其特有的包容性
①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自觉能动性
②冲破现实束缚的艺术创造更具有独特的魅力
③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手段最终是为内容服务的
④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是艺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
①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是新事物
②新事物发展总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③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然战胜旧事物
④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①着眼于国家整体安全,提高对生物安全的战略性认识
②重视局部,发挥生物安全对国家总体安全的主导作用
③调整生产关系,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④改革上层建筑,完善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
①劳动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②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③劳动教育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④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新基建”
与铁路、公路、桥梁等传统基建不同,新基建以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科技为支撑,旨在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推动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主要包括七个领域(见右图)。
➢“新基建”重要部署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写入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时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之后,国务院各部委紛纷出台“新基建”配套激励措施。
➢“新基建”成为投资热点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目前,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公布了未来的新基建投资规划。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除此之外,5G网络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投资,5G商用带来的信息消费规模累计将超过8.3万亿元。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编纂民法典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任务。基于民法内容体系非常庞大和我国国情,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了“两步走”的民法典编纂工作计划,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总则》,2018年8月民法典分则编纂工作全面展开,2019年12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在民法典草案编纂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论证会、听证会和研讨会等,邀请了不同领域的法学家、全国人大代表、司法实务等部门参加,并将草案在网上公布,征求社会意见。从规定履行合同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到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再到制定高空坠物侵权责任分摊规则等,民法典草案努力回应时代需要。大到规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到规制霸座行为、禁止高利放货:从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到具体条文要求赡养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民法典草案用一个个法条映照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民法典的编纂是如何通过立良法而谋善治的。
2020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中欧关系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建交以来,中国始终以积极和正面心态看待欧盟,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坚定支持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2019年双边进出口总额4.86万亿元,增长8%,高出我国外贸整体增速4.6个百分点。当前,面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新挑战,中欧应加强战略协调与合作,化挑战为机遇,推动中政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疫情防控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医务工作者不计生死、壮丽逆行,人民解放军战士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公安民警和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志愿者不辞辛苦、无私奉献,各类防疫物资加工企业迅速复工、加班生产,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发挥、有效落实......万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凸显了我国制度优势、彰显了中国精神、展现了中国力量。
疫情防控包括救护、监测、保障等多项工作,涉及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和不同人群,要分类施策、精准施治。随着疫情变化,从“加强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到“实行分级分类诊断救治”,从“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精准施策始终是我们战胜疫情、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硬核“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