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 牙膏 | 肥皂水 | 橘汁 | 草木灰水 | 食盐水 |
pH | 8.2 | 9.2 | 3.5 | 10.6 | 7.0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和方法 |
A | CO2 | 水蒸气 | 通过碱石灰 |
B | KOH溶液 | Ca(OH)2 | 加入过量K2CO3溶液,过滤 |
C | CaO | CaCO3 | 高温煅烧 |
D | CuO | Cu | 加入适量稀硫酸,过滤 |
钪是一种(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质子数为。
①以上微粒对应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和。(填元素符号)
②表示阳离子的是,(填符号,下同)表示阴离子的是 ,表示原子的是。
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对比实验】
编号 |
操作 |
现象 |
甲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
无明显现象 |
乙 |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丙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推论 |
①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NaCl固体 |
铝丝表面析 出红色固体 |
氧化铝薄膜 被破坏 |
Na+ 或能 破坏氧化铝薄膜 |
②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Na2SO4固体 |
② |
氧化铝薄膜 未被破坏 |
Na+和SO42-都不能 破坏氧化铝薄膜 |
【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前述猜测(填“正确”或“不正确”)。
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①60℃时,27.6gNH4Cl完全溶解至少需要g水。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高于60℃,NaHCO3的溶解度曲线“消失”了,原因是。
③结合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物质溶解度曲线回答,在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中,先结晶析出的物质是(填物质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