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的是( ) 单质 氧化物 酸或碱 盐.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浓、稀HNO3分别与Cu反应 | 比较浓、稀HNO3的氧化性强弱 |
B | 向盛有1mL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 | 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
C | 测定等浓度的HCl、HNO3两溶液的pH | 比较氯、N的非金属性强弱 |
D | 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广泛、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固定式大规模储能应用的需求.一种以Na2SO4水溶液为电解液的钠离子电池总反应为:NaTi2(PO4)3+2 Na2NiFeII (CN)6 Na3Ti2(PO4)3+2NaNiFeIII(CN)6(注:其中P的化合价为+5,Fe的上标Ⅱ、Ⅲ代表其价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某强酸性溶液X中仅含有NH4+、Al3+、Ba2+、Fe2+、Fe3+、CO32﹣、SO32﹣、SO42﹣、Cl﹣、N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推断合理的是( )
氮的固定是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研究的课题.
(1)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部分K值。
反应 | 大气固氮 N2 (g)+O2 (g)2NO(g) | 工业固氮 N2 (g)+3H2 (g)2NH3(g) | |||
温度/℃ | 27 | 2000 | 25 | 400 | 450 |
K | 3.84×10-31 | 0.1 | 5×108 | 0.507 | 0.152 |
①分析数据可知:大气固氮反应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分析数据可知:人类不适合大规模模拟大气固氮的原因 。
③从平衡视角考虑,工业固氮应该选择常温条件,但实际工业生产却选择500℃左右的高温,解释其原因 。
(2)工业固氮反应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定N2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р1、р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下图所示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填“A”或“B”);比较р1、р2的大小关系 。
(3)20世纪末,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为介质,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做电极,实现高温常压下的电化学合成氨,提高了反应物的转化率,其实验简图如C所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4)近年,又有科学家提出在常温、常压、催化剂等条件下合成氨气的新思路,反应原理为:2N2(g)+6H2O(1)4NH3(g)+3O2(g),则其反应热ΔH= 。
(已知:N2(g)+3H2(g)2NH3(g) △H=-92.4kJ·mol-1
2H2(g) +O2(g)2H2O(l) △H=-571.6kJ·mol-1 )
利用制盐后的盐卤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
将Br2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Br2+Na2CO3═NaBrO3++
盐卤蒸发冷却后析出卤块的主要成分是MgCl2 , 此外还含Fe2+、Fe3+、Mn2+等离子.以卤块为原料制得镁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物质 | 开始沉淀 | 沉淀完全 |
Fe(OH)3 | 2.7 | 3.7 |
Fe(OH)2 | 7.6 | 9.6 |
Mn(OH)2 | 8.3 | 9.8 |
Mg(OH)2 | 9.6 | 11.1 |
①步骤②中需控制pH=9.8,其目的是.
②用NaClO 氧化Fe2+得到Fe(OH)3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③步骤③需在HCl保护气中加热进行,其原理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
④NaClO还能除去盐卤中的CO(NH2)2 , 生成盐类物质和能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除去0.1mol CO(NH2)2时消耗NaClOg.
Ⅱ: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CuO
方案1:将制得的Cu2O样品溶于足量稀硫酸.
甲同学通过反思,认为将定性检验改为定量测定便能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CuO杂质,应测量的数据是.
方案2:丙同学认为采用如下装置(所加药品均足量)进行实验,通过测定c装置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以及d装置反应前后增重的质量,可计算,从而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氧化铜.
a.离子键 b.配位键 c.σ键 d.π
胆矾晶体(CuSO4•5H2O)中4个水分子与铜离子形成配位键,另一个水分子只以氢键与相邻微粒结合.某兴趣小组称取2.500g胆矾晶体,逐渐升温使其失水,并准确测定不同温度下剩余固体的质量,得到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结果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