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2020年小升初语文期末模拟试卷2

更新时间:2020-08-24 浏览次数:238 类型:小升初模拟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 1. (2020·浙江模拟) 划线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晨(línɡ)      琴(tán)      音(yuè)      衣(ɡuān) B . 移(nuó)       蒸(rónɡ)     雅(yōu)      炼(duàn) C . (wěi)       小(miǎo)     窈(tiáo)     鸟(zhuō) D . 药末(zhàn)    物(huì)     养尊优(chǔ)   弱(bó)
  • 2. (2020·浙江模拟) 最可能与“熟”的意思有关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 3. (2020·浙江模拟)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B . 星期六去?还是星期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C .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D .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 4. (2020·浙江模拟) “词”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称“长短句”。下面各句中,(    )属于“诗”,但不属于“词”。
    A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B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C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5. 下面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林黛玉——葬花,焚诗 B . 诸葛亮——草船借剑,借东风 C . 鲁智深——醉打蒋门神 D .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二、积累运用
  • 6. (2020·浙江模拟) 书写展示

    水是滋润万物生命的源泉。古人也常常以水传情,请你写出和“水”有关的两句诗词吧,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 7. (2020·浙江模拟) 请根据语境拼读字词,然后有序地写在下面。
    1. (1) 一艘帆船在大海里háng行,几只海ōu落在wěi杆上。
    2. (2) 那些奴才从来都是zhàng shì qī rén。用手里的皮biānsàng心病狂地打老百姓。
    3. (3) 一匹骏马chí骋在辽阔的草原上。不时传来líng dāng的响声。
  • 8. (2020·浙江模拟) “乃”字的笔顺是,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画。

    “乃”有以下几种解释:①你的,你;②竟;③才;④是,为;⑤就,于是。

    “乃”在诗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应取第种解释,在“失败乃成功之母”中应取第种解释。

  • 9. (2020·浙江模拟)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1)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在中国古代,早就流传着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太空的传说,以及的奇思遐想。
    2. (2) 鲁迅原名,被誉为“”。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我喜欢他的名言:
  • 10. (2020·浙江模拟) 填写诗句或俗语。
    1. (1) 古代诗人常常托物言志,比如,诗人于谦通过“粉骨碎身浑不怕,。”来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诗人郑燮用“,任尔东西南北风”来寄寓自己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2. (2) 柳,又名杨柳,极易成活,插条而生“”就是柳生命力旺盛的生动写照。
    3. (3) 俗话说:”,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父母年轻,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好好孝敬父母吧。
  • 11. (2020·浙江模拟) 按要求写句子
    1. (1) 蟋蟀的住宅难道不是伟大的工程吗?(改为陈述句)
    2. (2) 麻雀落在猎狗面前。(改为比喻句)
    3. (3) 书籍好比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高峰。(仿写句子)

      书籍好比

  • 12. (2020·浙江模拟)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六1班曹青同学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所做的折线图。你能读懂吗?

    1. (1) 他是针对情况做的折线图。
    2. (2) 他记录了从日到日的人数。
    3. (3) 最高峰是日,有人。
三、阅读理解(30分)
  • 13. (2020·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带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 (1) 请简要阐述本诗所蕴含的哲理。
    2. (2)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以情寄景,由情入理。描写的自然景物清新质朴自然,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B . 本诗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形象中。 C . 《长歌行》是一首汉朝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乐府是汉朝的一个音乐机关。 D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然而,“少壮不努力”却告诉我们小时候不用努力,长大后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
  • 14. (2020·浙江模拟) 课文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 (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   间断——

    2. (2) 写出本段的中心句。用“∥”将这段话分两层。分两层的根据是什么?(    )

      A.先总体写,再具体叙述除夕热闹的活动。

      B.先交代时间,再具体写活动。

      C.先说节日名称,再说节日活动。

      D.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的人回家过年。

    3. (3) 文中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全方位地描写了除夕之夜的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是从角度描写的;“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等是从角度描写的;“鞭炮声日夜不绝”是从角度描写的。
    4. (4) 本段主要描写了除夕的哪些活动?你还知道什么节日?有哪些活动?
  • 15. (2020·浙江模拟) 课外阅读。

    峨眉山人

        十月的峨眉,像一壶鼎沸多时的开水突然冷却下来。炎夏盛暑过去,秋意袭来。

        在阴雨蒙蒙的日子里,我们来到峨眉山脚下,抬头望去,似云,似雾,似烟,似气,模糊一片。这是个容易挑人思绪、引人遐想的所在。

        从洪椿坪向上,是一路险途,能见到戏弄人甚至搞恶作剧的猴子。我和两位同伴,向前走一段,去迎迎将要从金顶胜利归返的伙伴。心想,说不定还能见到逗乐的猴子。在成都时为猴子准备的食物还不曾打发,一直放在手提包里。渐渐听到了脚步声,走近了,才知道不是我们的同伴,是两个背空篓筐的汉子,他们步履稳健轻快,使人想起家乡的樵夫。在洪椿坪庙子大门口,他们停下来小憩。一个年近六十,一个年近五十,额角都沁满汗珠。他们是山下的农民,每天背一百三十斤煤上金顶,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往返多年了。他们开玩笑说,几代猴子都认识他们了,从不向他们讨食。望着他们悠然抽烟的神情,我脱口问道:“每天这样上下,不累吗?”那位年纪大的漫不经心地说:“习惯了,跑熟了。”另一位补充说:“山上天天要烧煤。”

        晚上,我们这些从山上下来的和从山下上来的全汇聚在庙子里,没有一个不感到疲劳。我们用热水烫脚,美美地躺在洁净的客房里休息、回味。

        在未上山之前,我听去过峨眉山的人说,山上用水,尤其是热水很不方便。但此行我们住过的几处,食用水都很方便,因为山上有成堆的煤,有一个个老年、中年、青年的背煤人。

    次日清晨下山,将近十点来到一线天,这是峨眉山中风景最秀丽奇特的地方。瀑布直泻而下,山涧泉水泪泪,两岸险峰不绝,游人无不在此驻足观赏。我不由拿起自带的相机。当我对准镜头,反复寻找角度时,从远处山下,稳健轻快地上来三个人。近了才看清,打头的两个,就是昨天傍晚分手的背夫,还是背着煤,多了一个年轻的,一点没少背。他们停步,用手棍支撑背篓,问我们累不累?我反问他们累不累,怎么这么早又上山?他们说:“睡一觉就缓过来了,天凉了,山上要储煤过冬。”说罢,又拾级而上。我突然强烈地感到,他们才是这如画风景里的主人。我迅疾拿起相机,顾不得对焦距,将他们的背影摄下。

        前些天报载,上峨眉山的汽车正式通车了,这真好。不过这样,也许见不到那负重而行的背煤人,那令人怀念、崇敬的峨眉山人了,哪怕是见见他们模糊的背影也是好的。

    1. (1) “十月的峨眉,像一壶鼎沸多时的开水突然冷却下来。”这句话中的一组反义词是,意思是峨眉山的天气由
    2. (2) “那位年纪大的漫不经心地说”,“漫不经心”的意思是,在这里表明那位背煤人
    3. (3) “我们”在山上住的地方食用水之所以都很方便是因为
    4. (4) 请概括出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段意。
    5. (5) 作者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目的是(    )。
      A . 告诉我们峨眉山的交通比以前便利了 B . 表示作者还想见见峨眉山背夫的背影 C . 表达作者对峨眉山背夫的怀念、崇敬之情 D . 告诉我们通车后就看不到峨眉山的背夫了
    6. (6) 读完文章,你认为谁是峨眉山的主人?说说你的理由。
四、语言表达(35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