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到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一 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代表人物 |
主要观点 |
① |
仁政、民贵君轻 |
墨子 |
② |
③ |
无为而治 |
材料二 图片历史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① ②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