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②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
③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④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精神
中国早期文明的中心地区在黄河流域,而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中高纬度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更温暖湿润,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生产,西北丝绸之路的繁荣自然在情理之中。据《山海经》《左传》《吕氏春秋》等记裁,早在先秦时期,内地便与西域地区有了物质交流。
西北丝绸之路正式被官方开通,始于汉代的张骞通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分遣副使访问了中亚、南亚等地国家。以后各国使者和商人循此通道出入于中国,形成了一条横亘亚欧大陆东西的交通大通道。张骞开通西北丝绸之路后,中西商队往来于南北两道,我国的冶铁技术、井渠法传入西域,两方的玻璃、琉璃、葡萄、首蓿、石榴、胡桃、胡瓜等传入中国,印度的艺末、佛教、音乐、舞蹈等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一片繁荣。
——摘编自蓝勇编著《中国历史地理》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C”。
|
B.南昌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行动方向
材料一:古代蜀地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当时,蜀地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
稀少,不仅从物力和财力上,而且从人力上也不可能完成大型的水利工程。秦通过实行商鞅
变法,迅速成为“兵革大强”的封建国家。秦并巴蜀后……在政治上实行一系列封建改革,
在经济上修筑栈道,移民巴蜀,增加人口,垦荒种田,兴修水利。于是,都江堰应运而生。
——摘编自吴金钟《都江堰兴建史学术讨论会综述》
材料二:都江堰修建后,居住在成都平原的蜀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秦国在蜀郡获得了继关中平原后的又一个大粮仓,为秦始皇实现天下一统的宏图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摘编自李彬彬《李冰对中国统一事业的贡献》
材料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局势和西藏人民迫切渴望解放的愿望,中国共产党最终确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式并于1951年5月23日在北京签订了《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按照协议,进藏部队先后进驻西藏各个国防重镇,结束了西藏边境线上长期有边无防的历史。根据中央“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中共西藏工委和驻藏部队实行生产自给,解决军需民用,大力兴建公路、机场、水利、工厂、农
场等,先后组织13批100多人次到内地参观访问,增进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这些举措大
大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西藏内部的团结,为西藏
与全国一起共同发展进步创造了基本前提。
——摘编自黄慧《历史抉择奠定发展进步基础》
请回答:
材料一:联合国是在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反法西斯国家为了把战时的友好合作关系延续到战后,以维护世界和平,都同意组建联合国。……1943年10月,中、苏、美、英共同发表声明,首次正式提出建立联合国。1944年,苏美英、美英中先后经过两个阶段的会议,基本勾画出了联合国的蓝图。1945年,美、苏、英、中发出《召开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邀请书》,4月25日联合国成立大会在旧金山隆重开幕,……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是中国代表团中的一员。6月25日,通过《联合国宪章》……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首次向国际社会阐释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根据《联合国宪章》,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合作解决国际问题及促进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构成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宪章》还规定了主权平等、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不干涉内政等原则。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等,这些理念是对《宪章》宗旨和原则的传承与创新……2017年,联合国的多个决议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摘编自张贵洪《联合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