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1 政治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同步...

更新时间:2020-07-21 浏览次数:18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19高二下·新丰期中)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秦始皇废除谥法是为了(   )
    A . 突显皇权至上 B . 加强思想控制 C . 反映皇帝独尊 D . 确立官僚政治
  • 2. (2019·黄山模拟)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使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大于别国。由此可知(    )
    A . 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 B . 中央集权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 C . 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 D . 集权制度是中国人的终极性诉求
  • 3. (2022高二下·华宁开学考)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料反映了(    )
    A . 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B . 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 . 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 . 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
  • 4. (2019·陕西模拟)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的是(    )
    A . 分封制和宗法制 B . 分封制和郡县制 C . 宗法制和郡县制 D . 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 5. (2020高一上·元氏期中)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可见,作者强调(    )
    A . 专制统治的必要性 B . 唐室政治的合理性 C . 地方政府的独立性 D . 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 6. (2019高三下·肇庆模拟)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理解是(    )
    A . 国家管理制度化 B . 从人治到法治化 C . 礼仪与政治分离 D . 为民主政治奠基
  • 7. (2019高一上·那曲期末) 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    )
    A . 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 B . 重视血缘关系而忽视才干品德 C . 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 D . 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
  • 8. (2019高三上·定远月考)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
    A . 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 B . 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 . 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 D .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 9. (2019·定远模拟) 史学家白寿彝考证后指出:“晋的原县,第一个县大夫为赵衰,称为原季,而继任者为赵衰之子赵同,亦称原同。”《左传》记载赵简子在作战时宣誓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这反映出当时(    )
    A . 宗法制遭到破坏 B . 分封等级秩序消失 C . 县的面积比郡大 D . 郡县行政组织出现
  • 10. (2019·永州模拟) 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这一调整说明()
    A . 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的开拓 B . 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 C . 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荣 D . 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
  • 11. (2019·湖南模拟) 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
    A . 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 B . 民族认同感的增强 C . 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D . 中原文化已经统
  • 12. (2021高三上·旬邑月考)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得知他派出去寻访长生不死药的术士(韩众、徐巿、侯生、卢生等人)逃跑,命令抓捕这些术士,术士们互相揭发,又牵引出460多人。秦始皇盛怒之下将他们处死,史称“坑儒”。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 . “焚书”直接导致了“坑儒”事件的发生 B . “坑儒”可能与历史史实之间存在差异 C . 秦朝中央政府内部斗争激烈 D .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 13. (2019·南平模拟) 下图为公元前3世纪至3世纪中国与世界的人口数量对比。据此推断,这一时期中国人口()

    A . 整体增长率超过世界的其他国家 B . 前200年呈正增长态势 C . 后200年因自然灾害呈大幅下降 D . 与社会时局具有相随性
  • 14. (2018高二上·湖州期中) “有夜郎国,东接交阯,西有古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夜郎在秦朝时期属于()
    A . 岭南地区 B . 河套地区 C . 西南夷地区 D . 百越地区
  • 15. (2019高三上·浦东期末) 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是()
    A . 夏启 B . 商汤 C . 周武王 D . 秦始皇
  • 16. (2018高三上·微山月考)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够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  )
    A . 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 B .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C . 健全完备的赋税政策 D . 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
  • 17. (2022高二下·滁州月考) 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    )
    A . 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 B . 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 C . 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 . 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
  • 18. (2023高二上·钦南月考) 唐代诏敕用黄、白麻纸书写。普通诏敕由中书门下省用黄麻纸书写,称为“外命”。而“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则不经中书门下省,由皇帝直接向下传达,称为“内命”。据此判断,“内命”的运行体制(    )
    A . 提高了决策的合理性 B . 凸显了皇权至高无上 C . 使宰相相互制约平衡 D . 规避了官吏擅权现象
  • 19. (2018高三上·五华月考) 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而称皇帝的是(    )
    A . 姬发 B . 刘彻 C . 嬴政 D . 刘邦
  • 20. (2018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一位西方学者评价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与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 .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 .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19·鹰潭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1. (1) 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 22. (2019·河南模拟) 材料: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岭南。设置郡县,岭南正式与中原并为一体。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再次发兵征岭南。此后,任嚣任南海尉,赵佗任龙川令。这两个人也是在这次战争中立了功的人……赵佗继承任嚣的遗愿,负起南海尉的重任,赵佗传檄横浦、阳山、煌溪关说:“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赵佗在龙川筑城辟地以为治所。赵佗既致力防范越人反抗,又采取“和辑汉越”方针,尊重越人风俗,极力安抚越族。他劝导士兵在当地养儿育女,促进汉越同化;又上书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迁居南越以传播中原文化。秦亡,赵佗迅速“击并桂林、象郡”。岭南三郡合并为一体。赵佗自称南越武王。赵佗此举,避免了岭南地区重新出现百越的分裂状态,避免了中原地区遭受的多年战争之苦。这对岭南地区百姓的安危以及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指出赵佗成为南越武王的条件。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赵佗经营岭南的重要意义。

  • 23. (2019高二下·平湖月考) 阅读下列图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城图

    材料二:长城在防御体系上利用自然地形,“用险制塞”,扬定居民族之长而抑游牧骑兵之短,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有较大的功效。……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互相依存与交往。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任何人工关塞所隔绝不了的。即使在战争期间,通过长城内外的贸易往来也一直没有中断过。本来主观上想阻断南北、被许多统治者和士大夫视作“华夷天堑”的长城,客观上却不时起到了民族交流的枢纽作用。

    ——《读书》

    1. (1) 读材料一图,指出这是哪一时期的长城图?写出边塞诗中有关长城的传诵名句及其作者。
    2. (2) 为什么说长城堪称是世界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
    3. (3) 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二所述长城的“用险制塞”和“民族交流”作用。
  • 24. (2018高三上·汪清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凤凰网

    1. (1) 依据材料一,列举“新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