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高祖本纪》 | 617年,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李渊)举义兵。 |
《旧唐书·宇文士及传》 | 613年,李渊与人“夜中密论时事” |
《旧唐书·夏侯端传》 | 616年,夏侯端以天象异常劝李渊“早为计”时,李渊听后“深然其言” |
《大唐创业起居注》 (李渊秘书温大雅箸) | 616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后,他“私喜此行,以为天授” |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材料一:武则天临朝称制后,在《臣轨》中说道:“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是以古之禁末作用,所在利农事也……故好农功者,虽利迟而后富,好末作者,虽利速而后贫……故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忠臣之思利人者,务在劝农,家给人足,则国自定焉。”
材料二: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七月,“徙关内雍、同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武则天在“置鸿、宜、鼎、稷等州制”中说:“其雍州旧管及同太等州,土狭人稠,营种辛苦,有情愿向神都编贯者宜听,仍给复三年,百姓无田业者,任其所欲。即各差清强官押领,并许将家口自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德林《武则天的管理思想》
材料: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8年)秋,汉朝出兵攻打郅支,郅支单于被汉朝诛杀,使呼韩邪单于得以重新统一匈奴。《汉书。匈奴传)记载:“竞宁元年,单于44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6于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数煌,传之无穷.”
王昭君出塞和亲,《汉书·匈奴传》记载:“昔和亲之论,发于刘敬。至孝宣也,因其坏乱几亡之厄,权时施宜,覆以威德,然后单于臣服。遗子入侍,三世称藩,宾于汉庭。是时,边塞宴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后六十余载之间,遭王莽篡位,始开边隙。是故圣王,其仰慕礼仪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盖圣王制蛮夷之常道也。”唐杜甫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潘明云《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考证之王昭君;王昭君出塞和亲对后世汉匈关系的影响》
材料:承天太后(953~1009年),名萧绰,辽景宗皇后,辽圣宗生母,自保宁元年景宗即位至圣宗统和二十七年,承天太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多次击败试图夺位的宗室贵族,化解政权交接的危机。她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承天太后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过历代皇帝都有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定“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对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东汉著名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战国纷争的时代,各地田亩不同,车轨不同,法律不同,服饰不同,语言不同,文字不同。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初并天下,确立了以郡县制为基础的新的专制主义政体,由中央政府主持,进行了“治驰道”的伟大工程,形成了通达全国的交通。作为“周定四极”,“经理宇内”的条件。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朝公开宣布的基本政策,就包括“车同轨,书同文”。汉武帝时,开通往“南夷”地区的通道,平治雁门地区交通险阻,打通西域道路,开凿漕渠……当时,海内成一体,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农工商交易之路通”;秦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大体完成了合流的历史过程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两幅图片信息概括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符合史实,逻辑正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