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7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0高三下·河南月考) 孔子以仁释礼,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体的内在自觉,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创举。而孔子的仁有四个层面:血缘基础、心理原则、人道主义、个体人格,四个因素构成有机整体。孔子仁学反映出的精神特征是(   )
    A . 实用理性 B . 心理情感 C . 内在约束 D . 原始人道
  • 2. (2020高三下·河南月考) 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汉武帝大力支持下,桑弘羊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策。始元六年(前81年),盐铁会议召开,因贤良文学指责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政策“与民争利”,桑弘羊与之展开辩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治国理念上存在着争论 B . 政府注重解决民生问题 C . 儒家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D .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 3. (2020高三下·河南月考) 内藤湖南在评价中国某一时期的中枢机构时认为:“(中枢要员)皆系贵族出身,而贵族并不完全服从皇帝的命令。因而天子对臣下的奏章批示时,所用的文字,都是很友好温和,决不用命令的口吻。”以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郡县制完善了前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B . 三省六部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 C . 完成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裁体制 D . 郡国并行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 4. (2020高三下·河南月考) 黄宗羲认为君与臣之间只是名异而实同,官员是分身之君,他们共同发挥着治理天下的作用。顾炎武认为明朝败亡主要是“上所独当,而群臣不与”,这导致“外寇凭陵”却无人能够抵挡。这些观点的意义在于(   )
    A . 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 加速了清朝封建制度的衰落 C . 使君主专制制度受到了质疑 D . 动摇了当时的传统主流思想
  • 5. (2020高三下·河南月考) 如图是清政府发行的“昭信股票”,取“以昭大信”之意。虽名曰“股票”,实际是清政府1898年发行的第二次公债。“昭信股票”的发行(   )

    A . 反映了清政府财政运作近代化 B . 解决了清政府面临的财政危机 C . 筹集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费用 D . 为洋务企业平稳发展提供支持
  • 6. (2020高三下·河南月考) 1919年到1921年,黄凌霜、区声白等提出在社会革命后立即实行“各取所需”的分配原则,实现“无政府的共产主义”。这一思想(   )
    A . 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补充 B . 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趋势 C . 是超越中国社会现实的空想 D . 主张反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 7. (2020高三下·河南月考) 1932年1月,上海战事爆发后,蒋中正密电,以中央最精锐之第八十七、八十八两师编成第五军,任命张治中为军长,驰沪增援。所有驰援部队,概用原驻沪之第十九路军番号。这说明,国民政府(   )
    A . 确定抗战到底的决心 B . 企图将战事控制在一定范围 C . 没做好抗战充分准备 D . 意在换取国际社会支持抗战
  • 8. (2020高三下·河南月考) 以1954年华侨回福建建设投资额(100%)为基准,1955年上升到158.6%;1956年广东吸收的华侨和港澳同胞的投资额比1955年增加了53%;1956年闽粤两地华侨投资公司吸收的资金占两地地方工业总投资的十分之一。这些投资(   )
    A . 有利于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 .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 . 利于基本完成经济调整任务 D . 有利于工业化战略实施
  • 9. (2020高三下·河南月考) 罗马帝国时期,昔里尼行省(位于希腊)的第一条敕令规定:(按照罗马刑事法庭的模式)在行省凡牵涉死刑的重大案件,均应委派由希腊人和罗马人混合组成的陪审法庭审理。材料反映出该行省(   )
    A . 重大判决重视中央意见 B . 审判机制存在缺陷 C . 重视境内公民基本权利 D . 践行众生平等理念
  • 10. (2020高三下·河南月考) 卢梭认为“公意”是人民的共同意志,如果一个国家只有“众意”而无“公意”,就会只根据个人或小集团的意志行事;人民拥有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立法权。这表明他主张(   )
    A . 社会契约要体现个人意志 B . 建立代议制的民主政治 C . 国家权力之间应互相制约 D . 人民作为整体享有主权
  • 11. (2020高三下·河南月考) 有学者指出,新政并不是要挑战一个成熟的制度形态,也绝对无意据此发动一场“革命”,相反,新政意在将一套并不成熟但大体方向已经确定的制度形态推进到成熟且完善的境地。因此,罗斯福及其新政在美国制度演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学者旨在说明(   )
    A . 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B . 新政进一步完善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C . 新政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D . 新政扩充总统在政治事务中的权力
  • 12. (2020高三下·河南月考) 1990年之前人均收入高的国家的经济年增长率较高,1990年之后人均收入低的国家经济年增长率更高。在1981~1993年、1993~2005年、2005~2015年,世界绝对贫困人口年平均减少率分别为0.2%、2.7%和5.5%。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
    A . 提升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 B . 推动不同类型国家间贸易的增长 C . 使世界经济趋同的趋势初步显现 D . 使发展中国家经济超越发达国家
二、综合题:必答题
  • 13. (2020高三下·河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建是封邦建国的简称,即分封制,由周人创立,是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封建制中,个人是天下、诸侯国或家族中的一分子,必须为天下、诸侯国或家族承担责任。在封建制影响下确立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集权形式从秦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在希腊城邦制中,个人要融汇于城邦,为城邦服务终身,甚至为了城邦的利益不惜牺牲生命。城邦制为西方各国的发展确定了模式,特别是城邦制的多元性和民主性对西方影响巨大。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封建制下,天下的“常道”是所谓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君臣如父子,权力分配是一种宗法模式。每个人的血缘决定了他的特定位置,不能更换。封建制追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格局,“《春秋》大一统”是人人皆知的名言,天下“定于一”成为上自皇帝下至平民的共识。在希腊城邦制下,公民具有什么权利和义务,是由法律规定的,如公民担任公职是义务,也是个人自由。在古希腊思想家眼中,城邦的精髓就是公民的集体治权。此外,希腊城邦间的政体各有差异,就是城邦内的政治结构也是多元的。斯巴达是贵族寡头政治,希腊是民主政治。

    ——摘编自李淑梅等《中西文化比较》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封建制与希腊城邦制的异同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封建制与希腊城邦制不同之处的原因。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文化的认识。
  • 14. (2020高三下·河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和资本、人口、生产要素自由化不仅驱动基本政治单位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且个体、次国家、非政府组织等行为主体普遍大规模崛起,原先约束基本政治单位的主权制度或者说“国际治理”能否有效应对全新的政治经济格局仍难以定论。

    与此同时,一大批非传统议题纷纷出现,例如气候环境变化、自然灾害、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这些议题越来越在同一系统内活动,全球体系出现。

    ——摘编自汤伟《全球治理的新变化:从国际体系向全球体系的过渡》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所学知识,围绕“全球治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三、选考题:
  • 15. (2020高三下·河南月考)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美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导致传染病横行,城市公共卫生改革呼声强烈。内战后政府和社会大众卫生意识显著提高,1870年至1890年市政卫生局开始成为政府的常设机构,一些城市还从正规部队中招募组建卫生监督部队;政府还吸引私人企业、民间团体甚至儿童参与到垃圾处理工作中;同时一些专家呼吁联邦政府直接干预“检疫”工作,1878年国会通过《国家检疫法》;70年代细菌理论的出现为城市检疫、消毒提供了理论指导。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死亡率的下降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论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卫生改革》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发展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卫生观念的传播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
  • 16. (2020高三下·河南月考)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19年1月18日是巴黎和会100周年纪念日。100年前的这一天,一战的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媾和会议在巴黎近郊凡尔赛宫开幕。和会的目的是重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但最终却并没有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甚至给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贾斯廷·瓦伊斯指出,巴黎和会前提出的很多和平愿景在会议上并没有落实,如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凡尔赛和约》遗留了重大的隐患,对一战战败国施加了苛刻的条款,但同时却又让主要战败国保住了国家实力。瓦伊斯说,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巴黎和会所达成的和平并不能令人感到满意,在《凡尔赛和约》框架下建立起来的国际联盟尽管试图去维护和平,但最后并没有取得成功。

        巴黎和会的召开和《凡尔赛和约》给整个世界带来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巴黎和会留下了强权政治的烙印,最终被历史证明不能带来持久和平。

    ——摘编自《巴黎和会100周年:回望历史铭记教训》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的历史影响。
  • 17. (2020高三下·河南月考)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孔颖达(574~648年),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贞观六年,太宗任用孔颖达为国子司业。一年余,升任太子右庶子,仍兼国子司业,与诸儒议论历法等各项事宜,最终多按照孔颖达的意见议定。又同魏征撰成《隋史》。贞观十一年,他又同朝臣修定《五礼》,遇有疑难,同僚都向他咨询。皇太子李承乾命孔颖达撰写《孝经义疏》,针对太子过失,他在文中多方规劝。大宗知他在东宫屡次进谏,赐他和左庶子于志宁每人黄金一斤、绢一百匹。贞观十四年,太宗到国子学参加释奠典礼,命孔颖达宣讲《孝经》,宣讲完毕后,他上《释奠颂》,太宗亲写诏书嘉奖。贞观十七年,孔颖达年老致仕。贞观十八年,图形于凌烟阁,赞语说:“道光列第,风传阙里,精义霞开,掞辞飚起。”这主要是称赞他在弘扬儒学经典上的功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孔颖达的主要事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孔颖达的主要事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