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南开区南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

更新时间:2020-09-22 浏览次数:168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0·南开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材、质、色在世界建筑史上        。绘制于这些古建筑之上的彩画是建筑物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标识。中国古建筑彩画分为官式彩画与地方彩画,它们各具特色,既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体现,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建筑文化            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修缮保护仍沿用传统的人工修复方式,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少,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 古建筑彩画遗存的科学保护与传承已          。近年来,专家们把数字技术应用于文物的数字存档,这既可对文物进行虚拟修复,又可对文物进行虚拟展示。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数字博物馆正是成功应用的          。运用数字技术完整记录、整理、修复、存储古建筑彩画遗存信息,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搭建新的学习平台。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独树一帜  多样性  刻不容缓  案例 B . 自成一家  普遍性  事不宜迟  案例 C . 自成一家  多样性  刻不容缓  个例 D . 独树一帜  普遍性  事不宜迟  个例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建筑彩画的技艺传承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但由于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 B . 建筑彩画的技艺传承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 C . 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通过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D . 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通过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 2. (2020·南开模拟)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巴黎圣母院》是其浪漫主义杰作。 B . “长跪”,挺直上身而跪,表示恭敬,例如《孔雀东南飞》冲“府吏长跪告”;“箕踞”,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这种姿势表示轻慢傲视对方。 C . 古人把四季中的每个季节的月份,分别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据此判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的“九月”,可称为“季秋”。 D . 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的“象形”字如:井,本、从。
二、现代文阅读
  • 3. (2020·南开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激励中华民族砥砺奋进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发展便是彰显文化自信的最佳案例。通过挖掘潜力、提升管理、包装营销、文创开发等措施,故宫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网红”,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也为自身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收益。在2月17日的亚布力论坛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首次晒出了自家的账本:2017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收入其实就已经达到15亿元,超过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并且,论坛中众多企业家对于2018年度故宫博物院总体收入突破20亿元表示乐观。一时间,故宫成为各文博单位争相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故宫的网红成长史,是一个不断尝试与突破的过程。2013年,即便它为了拉近与大众的距离,开通了新媒体公众号,故宫给人的感觉还是严肃庄重、遥不可及的,直到2014年8月1日,一篇名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文章让平均阅读量四位数的故宫有了第一次的10万以上浏览量,其中雍正行乐图被做成动图,雍正在河边洗脚、喂猴子,并配上了让广大网友觉得十分接地气的文案。而2016年,一部记录故宫文物修复工作和有关性情各异的文物修复大师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爆网络,网络平台播放量突破100万次。2018年10月下旬,故宫与北京电视台出品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上新了,故宫》开播。在年轻群体中颇受欢迎的演员邓伦与周一围担任“故宫文创新品特邀开发员”,在每期节目中联合嘉宾与专家进“宫”识宝,了解宝物的背后故事,并与设计师一起开发与故宫元素相关的文创产品。马蜂窝旅游研究中心负责人冯饶分析:“随着近年来故宫文创产品的火爆,和相关影视综艺的走红,故宫的品牌形象从古老庄重的博物馆和宫殿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越来越迎合年轻游客的需求,也不断拉近着“皇宫与百姓之间的距离” 。

    (摘自《故宫文创15亿营收背后:跨界十IP+网红》)

        材料二:

       

        材料三:

        故宫走红,与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有着直接联系。他曾这样说:“故宫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吸引年轻观众,必须用年轻人的方式。”故宫运营的成功,首先是挖掘潜力。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扩大开放面积,随着开放面积达到80%,故宫大量的空间被清理出来,让拥挤的游客有了分流空间,并让很多沉睡在库房的文物有了展出机会,更让故宫在常规展览之外依托更多资源和空间策划更多的展览。其次是转变管理观念。故宫在管理方面从以保护为主转变为以服务公众为主,开始致力于提升公众参观游览的体验度,修整地面、理顺购票安检流程、科学配置厕所等,这都有利于公众在参观游览时感受到温馨和便捷。单霁翔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参观者的目的性多样化了,过去就是来旅游,但今天来的人有看展览的,有拍雪景的,有喝故宫角楼咖啡的,有买故宫文创图书的。“需求多样化,应变也必须跟得上。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不同时段、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把这些叠加起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最后是营销包装。借助互联网和自媒体,故宫经过一系列包装策划,用呆萌的形象迅速吸引大批年轻人目光,由此带出了故宫文创产品的大卖。在这个过程中,重视新技术和新渠道是成功的经验,文创产品开发也注重彰显故宫特色,体现了差异化,让公众眼前一亮,流量变现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

        作为文明的载体,珍贵脆弱的文物常被束之高阁,供我们隔着玻璃恒温恒湿地观赏,却忽略了越是钦慕,越是渴望了解、渴望触碰的心理。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但是对于工匠精神的尊崇,对文化的传承却不会改变。今天故宫博物院将文化自信渗透到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制作、营销的各个领域,既跟随了时代步伐,也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将文物背后的人文情怀、艺术造诣、时代精神等进行了体现。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故宫运营模式的创新价值》,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一与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凭借开发众多文创产品以及参与相关媒体节目制作的营销手段,古老庄重的故宫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B . 故宫博物院关注人群情况显示,人群年龄集中在30-39岁,是“故宫”潜在游客的主体,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C . 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类型丰富,涉及电子、教育、衣饰、美妆、家居等领城,其突出特点是“接地气”“日常化”。 D . 故宫的创新带来巨大的流量收益,2017年的收入高达15亿元,2018年故宫博物院总体收入突破了20亿元。
    2. (2)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宫走红让大家明白到要推广传统文化,就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法来吸引年轻观众。故宫运营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挖掘了潜力。 B . 因为管理思维从“保护”转变为“服务公众”,所以故宫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公众。 C . 单霁翔院长的话,让我们了解到现在前来故宫的人的目的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色。 D . 文化创意产品将人文关怀、艺术造诣、时代精神呈现出来,这是对文化传承的坚持。
    3. (3) 这三则材料都提到的内容是( )
      A . 故宫作为网红的成长 B . 故宫文化创意产品 C . 故宫参观游览体验 D . 关注故宫的人群变化
  • 4. (2020·南开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电影

        ①钱,钱,都是钱把乡情扯薄了。何山老爹喝着闷酒,忿忿地想。

        ②儿子何旺下晌勾来个放电影的,破天荒愣把银幕挂在自家院中,涎着脸子拿村子的喇叭喊:“村民们,今晚请到何旺院里看最新香港武打片儿《猎狐》,大人三块,小孩一块。”这声音像一股冷风,吹寒了靠山屯村民的心。村民们那鄙薄的目光,让何山老爹不寒而栗。

        ③“你给我拔啦,甭遭人恨!”何山老爹指着银幕声嘶力竭地喊,脑瓜门儿上青筋蹦起老高。

        ④“咋遭人恨,眼下搞市场经济,租片儿雇人放映,收费理所应当,俺这是开辟山村文化市场!”儿子噎得老子直翻白眼儿。

    ⑤为挡住院外的视线,何旺在院里拜了四方,银幕从东墙挪到西墙,那儿有棵老槐树好做遮挡。放映前,为招引观众,何旺爬上院外东头的一棵老榆树,把一只硕大的音箱卡在了树杈上。

        ⑥老槐树的枝子把一勾新月挑出云彩缝。何山老爹醉意朦胧地走出堂屋。院中仅有的七八个村童仰着小脑瓜看电影。老爹很凄凉,为了何旺的刻薄,他无颜见村中父老,披了件黑衣趁夜色走上街。

        ⑦村街上极冷清,眼下村领导都在抓经济,很难顾得上给乡亲们放场电影了。村民们万人空巷挤在街筒子看电影的情形早已风儿一样在老爹记忆中飘散。老爹惆怅地望着失落的乡村。

        ⑧蓦然,老爹惊讶地抬头环视四周,四孔板垛、小拱桥、东河堤、西边小学屋顶埋伏着无数观影的乡亲。在老头看来,村民的目光恰似万箭穿心般地辐射向何宅。最让何山老爹刺痛心肺的是十几棵小树上,猴一般落着十几个村娃。他的心头一颤,不能让何家子孙把村娃逼得上树,这更坏了何家祖传的厚道!

        ⑨“娃儿,下吧,院里去看。”

        ⑩“俺不,你家何旺把门儿,俺没钱,不栽他手里!”

        ⑪“爷给你一块不就进去啦?”

        ⑫于是,一个黑影便猴似地溜下树来,奔向何家。两个、三个……七个、八个……何山老爹换了二十块零钱,口千舌燥,醉醺醺地把“猴”们一个一个地劝下树来,奔向何宅。

        ⑬最后,何山老爹发现东头那棵老榆树上还有个黑影儿,他便一步三摇地朝榆树扑过去。他醉得很深。

        ⑭“娃儿,下吧,下吧,院里去瞅。”

        ⑮树上无声。

        ⑯“爷给你一块不就进去啦。”

        ⑰树上仍无声。何山老爹想,这准是村上的哑娃。

        ⑱“不下,爷就摇啦!”

    ⑲树上的黑影团缩在树冠里,固执地不肯动弹。何山老爹醉得很深,他想把哑娃吓下树来,就摇了树,不下,还摇……忽然,一只硕大的音箱从树杈上落下,重重地砸在何山老爹的头上……

        ⑳弥留之际,何山老爹断断续续地说:“哑娃掉了没,电影,让他进院瞅……电影……”

    1. (1)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作品开头写人物“喝着闷酒”,后文又不断强化他的“醉意”。酒,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B . 第五段中的“音箱”,为情节发展到高潮部分作了铺垫,它使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C . 作品通过村娃与老爹的对话,塑造了一群猴一般狡猾顽劣的孩子形象,自然有趣且生动传神。 D . “老槐树的枝子把一勾新月挑出云彩缝”一句,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交待了时间的推移。 E . 小说通过传统的乡村民风对现代电影的抵触,说明文化艺术产品走进农村还需要一个接受过程。
    2. (2) 阅读第⑦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根据文意,说说在何山老爹眼中,乡村缘何“失落”。

      ②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一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3. (3)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何山老爹这一人物形象。
    4. (4) 在改革的背景下,该村不同的人对“电影”有着不同的表现。请分别概括村领导、何旺、村民的表现,并针对其中某一类人的表现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
三、文言文阅读
  • 5. (2020·南开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今家诫叙

    苏辙

        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甚不尽也恻恻乎惟恐甚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子之子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父母则不然,子虽不 , 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后止。《诗》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餴”,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 , 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其意。既又集《古今家诫》,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元丰二年四月三日,眉阳苏辙叙。

    【注释】①泂:从远处。 ②挹;舀。③餴餴;煮饭,烹煮泰稷。④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可则谏,否则                  去:离开 B . 父母则不然,子虽不            肖:孝顺 C . 为《贤母录》,以其意          致:表达 D . 焉,是以为此                病:遗憾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父母于子也/不知东方既白 B . 皆有礼存/然力足以至 C . 无憾后止/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 . 遗天下之人/但刘日薄西山
    3. (3)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其中全能表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的一项是( )

      ①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②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

      ③故其为之虑事也精

      ④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

      ⑤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

      ⑥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

      A . ①④⑤ B . ②③⑥ C . ①④⑥ D . ②③⑤
    4.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B .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C .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侧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D .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苏辙为孙景修所作的《古今家诚》所写的一篇序言,在序言中,苏辙表达了自己对于孝、慈等人伦观念的理解。 B . 第二段,苏辙举例老师、君主、臣子、孩子的言行,是为了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形成对比。 C . 文章作为一篇序文,写得深情动人,在记叙的过程中,苏辙引用《诗经》中关于孝道的说法来表现父母无私的爱。 D . 作者对孙景修编写的《古今家诚)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认为这本书推广流传于天下是一定行得通的。
    6.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②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

      ③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7. (7) 《古今家诚》属于家训一类的著作,请根据文言文阅读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孙景修编著此书的原因。
四、诗歌鉴赏
  • 6. (2020·南开模拟) 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作答。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崴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苹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古风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注释】①《感遇十二首》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②《古风》大约作于李白应诏人长安的第二年秋天,此时由于一些人的挑拨,唐玄宗开始疏远李白。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诗首联对偶整齐,写出了兰桂的特点。 B . 张诗用“谁知”一词,只为表明“林栖者”是少人知晓的隐居山林的名士。 C . 李诗中的兰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虽有香气却无清风助力。 D . 两首诗语言质朴,用词贴切;诗意温雅深邃,耐人寻味。
    2. (2) 这两首诗中,兰的共同点是什么?
    3. (3) 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句子默写
  • 7. (2020·南开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1) ,依依墟里烟。
    2. (2)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3. (3) 俨骖騑于上路,,得天人之旧馆。
    4. (4) 岳阳楼立于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依山傍水。登楼凭栏而眺,可欣赏洞庭之美景。杜甫曾于大历三年冬登岳阳楼,即兴赋诗,写下了“”的诗句,赞叹洞庭湖壮阔之美。
六、语言表达
  • 8. (2020·南开模拟) 下图是武汉抗疫期间一个外地中学生用微信发给他的在武汉援助抗疫的护士姐姐的图片,请为这个图片取个名字,并根据这个名字解释此图的含义。

    【注释】图片中除中心是一个新冠肺炎病毒的图标外,其余均为红十字图标。

七、名著阅读
八、材料作文
  • 10. (2020·南开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

        2019年12月14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举行,李子柒获“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奖项。央视热评:“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外国人看懂了李子柒的热爱,也解释了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没有翻译却依旧火遍全球。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材料二:

        有人说,李子柒把生活过成了诗,她的视频是许多习惯了快节奏的都市人心中的精神家园。她的视频,雨落屋檐,火映灶台,石磙碾姜,呈现的是一种文静祥和。她的视频,满足了人们对山水田园美好生活的所有想象。

        材料三:

        李子柒自幼与祖母相依为命,14岁时,李子柒因家境贫困而辍学打工,25岁开始自拍自导古风美食视频,28岁红遍全网。有人说,她的成功不是偶然。有的五分钟左右的视频拍摄历时一年多,有的仅素材就2000条,有时为拍摄某视频专门学艺一个月。细节不会骗人,视频中她粗糙的双手,切菜时干净利落的动作,还有做农活时的娴熟技艺,这些都不是一两天可以学会的。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请联系自己的抗疫经历,谈谈这场疫情在“看世界悟人生”方面带给你哪些感悟和启迪。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