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海安市八校联考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

更新时间:2020-07-29 浏览次数:22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9八上·江苏月考) 寒冷的冬天,室外的水缸、河面都结冰了,而腌咸鸭蛋的盐水却没有结冰.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下列几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又可进行探究的问题是(   )
    A . 为什么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低 B . 为什么盐水温度降低后也会结冰 C . 盐水的凝固点和含盐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D . 盐水中含盐量越高其凝固点越低
  • 2. (2019八上·江苏月考) 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       )
    A . 先凝固后汽化 B . 先凝固后升华 C . 先凝华后升华 D . 先凝华后液化
  • 3. (2019八上·江苏月考)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 声源的振幅大,听到的响度就一定大 C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40m/s D .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
  • 4. (2020八上·长白山期末) 以下对中华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 .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D .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 5. (2020八上·建邺期末) —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照像,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罝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 都变 B . 都不变 C . 甲变,乙不变 D . 甲不变,乙变
  • 6. (2019八上·江苏月考) 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A .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B .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 . 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 D . 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
  • 7. (2019八上·江苏月考)

    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为了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甲、乙同学都用画示意图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在你看来,他们所画的图(  )


    A . 都正确 B . 都不正确 C . 甲正确,乙不正确 D . 甲不正确,乙正确
  • 8. (2020八上·东台期末) 圆柱形玻璃杯后白纸上有一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甲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不可能是图乙中的(   )

    A . B . C . D .
  • 9. (2019八上·江苏月考) 用同一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探究甲、乙两物体的成像情况.实验时甲、乙两物体直立于光具座上,且甲物体比乙物体长些,它们经凸透镜成像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它们都成放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 B . 若它们都成等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短 C . 若它们都成缩小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 D . 不论成放大还是缩小的实像,甲的像都有可能比乙的像短
  • 10. (2019八上·江苏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学校食堂里使用的消毒塑料筷子是利用紫外线来进行消毒的 B . 在城区道路和地下车库的拐角处都安装了凸面镜,其发生的反射是不遵循反射定律的 C . 不论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D .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会聚后的光线一定会相交于一点.
  • 11. (2019八上·东莞期中) 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30°角时,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θ1 , 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θ2 , 则( )

    A . θ1=30°,θ2=30° B . θ1=30°,θ2=60° C . θ1=60°,θ2=60° D . θ1=60°,θ2=30°
  • 12. (2019八上·江苏月考) 明代施耐庵在《水浒全传》第九十回中写道:“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古代人很有意思,常常用射出一箭的射程来度量距离。每箭的距离约为一百三十步左右,而古人所说的一步,迈出一足为跬(kui),迈出两足才是一步。根据题中所述,与“一箭之地”最接近的长度是(  )
    A . 50m B . 80m C . 150m D . 250m
  • 13. (2019八上·江苏月考) 马路上的一种球形交通摄像头能拍清楚几百米远的物体.如图所示为这种摄像头成像的示意图,镜头与像屏的位置都不变,两者间距很小.图中O 是透镜的光心,E 是主光轴与屏的交点,M 是线段OE 的中点,被跟踪的汽车前车牌在靠近摄像头时总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车驶近摄像头的过程中(    )

    A . 透镜的焦距不变且右侧焦点一定在O点与 M 点之间 B . 透镜的焦距不变且右侧焦点一定在 M 点与 E 点之间 C . 透镜的焦距变化且右侧焦点一定在O 点与 M 点之间 D . 透镜的焦距变化且右侧焦点一定在M 点与 E 点之间
二、填空题
  • 14. (2019八上·江苏月考) “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
    1. (1) 调小音量,是指减小声音的;属于在处减弱噪声;
    2. (2) 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中减弱噪声.
  • 15. (2019八上·江苏月考) 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湿度计(绝对湿度计和相对湿度计)和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

     

    1. (1) 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如图中是某次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情景,其读数为.

       

    2. (2) 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与(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绝对湿度计测量的绝对湿度是用一定体积内空气中水蒸气的质量来衡量的,当绝对湿度较大时,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值较(选填“大”“小”).
  • 16. (2019八上·江苏月考) 小欣发现水滴落在手机的玻璃屏幕上时,透过水滴会看到放大正立的图文像,如图所示.

    1. (1) 小欣看到的是像(填“实”、“虚”);
    2. (2) 水滴相当于一个透镜,而每一个透镜的两侧都有焦点.这个“水滴透镜”下方的焦 点落在如图 2 中手机图文层的方(填“上”、“下”);
    3. (3) 小欣还发现,当水滴足够小时,看到白屏上会显示出彩色色块,这是因为白光是由红、、蓝三基色混合而成的.
  • 17. (2019八上·江苏月考) 如图所示,是一条鱼跃出水面,咬食荷花的画面,鱼在水中看到荷花, 此时光从斜射入中,鱼要准确的咬到荷花,应该跃向看到的荷花所在的位置(下方/上方/本身).

三、实验题
  • 18. (2019八上·江苏月考) 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 (1) 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2. (2) 小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放大/缩小/等大)的.
    3. (3) 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 150cm 处移至距透镜 100cm 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 7cm.透镜的焦距约为cm.小明运用这种方法测出来的焦距与实际相 比(偏大/偏小/等于)
    4. (4) 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应将光屏(远离/靠近)透镜.
    5. (5) 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一个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 物距均为 12.0cm 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 23.0cm,24.0cm,26.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 19. (2019八上·江苏月考)             
    1. (1) 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圆筒的 A 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景物时, 在半透明薄纸上看到的是(选填:正立、倒立、实像、虚像).

    2. (2) 如图,在一块硬纸板上挖一边长为 10mm 的正方形的“孔”.把这块挖有方孔的纸板正对太阳光, 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亮斑,适当增加离 地面的距离,亮斑大小(变大/变小/不变),亮斑的亮度(变亮/变暗/不变).再增大纸板与地面间的距离,最后你会发现在地面上能看到(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亮斑,此时再适当增加离地面的距离,亮斑大小变大/变小/不变),亮斑的亮度(变亮/变暗/不变).
  • 20. (2019八上·江苏月考)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 (1)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 是读数过程,B 是读取的温度.

      ①A 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②B 图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

    2. (2) 小明同学在利用图 C 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上 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3. (3) 如图 D 中图所示是在沸腾前的现象,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杯中出现的气泡内 主要是(空气/水蒸气),这些气泡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越来越小,说明杯中底部的水温(大于/等于/小于)上部的水温.
    4. (4) 当水温上升到 80℃时.每隔 0.5min 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E).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5. (5) 小明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图象,最合理表示其温度T 随时间 t 变化关系的是(______).
      A . B . C . D .
  • 21. (2019八上·江苏月考) 小明的书桌放在南窗边,冬日的暖阳斜射在书桌玻璃台板上,在房间竖直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一块规则的光斑.有一次他将一支铅笔放在玻璃圆镜正上方约 10 厘米处,墙上光斑中出现了两个黑色的阴影,小明在思考:

    1. (1) 光斑的形成是因为,影子的形成是由于造成的.
    2. (2) 为什么墙上有两个黑影呢?小明进行了探究,如图甲和乙所示,当笔放在玻璃圆镜上时, 两个黑影变为紧挨着.改变铅笔和玻璃圆镜的距离.发现两个黑影对称着变化移动.于是他认为两个黑影中一个是铅笔的影子,另一个是铅笔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请帮助分析他的猜想是否有道理?理由是:
    3. (3) 为什么一只笔出现了两个影子呢?小明再次移动铅笔偏离镜面的正上方,结果发现影子只剩下一个,如图丙所示.用在丁图中用光学作图来说明光斑中为什么会出现两黑影的道理.
  • 22. (2019八上·江苏月考)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

    1. (1) 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AO、OC为同一直线),你认为出现光线OC是因为所致,鉴于本实验的目的,此时最应该记录的两条光线是
    2. (2) 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入射光线应该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其实本实验小华还考虑了入射光线所在一侧的相同。
    3. (3) 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如丙所示的光路图(OE为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你认为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
    4. (4) 若用激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
  • 23. (2019八上·江苏月考) 学过透镜知识后,小明和小华实验小组在光学实验室(暗室)想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研究, 可用的器材有:光源 S(视为点光源)、圆形凸透镜(直径为 D)、光具座、光屏(足够大).经讨论他们决定先从测凸透镜的焦距开始.

    1. (1) 在光屏中央画一个与凸透镜直径相同的圆,找出圆心 O′.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光源、凸透镜光心和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2. (2) 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光源从紧贴凸透镜的位置缓慢向外移动,直到光屏上的光斑, 就可以从光具座上读出凸透镜的焦距,此时各器材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3. (3) 为了验证测出的焦距值是否准确,小明提出可以左右移动光屏,若光屏上的光斑大小不变, 则测出的焦距准确.若本次测出的凸透镜的焦距比真实值小,则支持该结论的现象为:向左移动光屏,
    4. (4) 在移动光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在光屏上光斑外侧还有一个暗环,他猜想可能是凸透镜的边框造成的,于是他拆除边框直接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验证,发现暗环仍然存在.你认为暗环是如何形成的?
    5. (5) 测量焦距后,他们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经过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 1:与凸透镜玻璃的颜色有关

      猜想 2:与照射太阳光的亮度有关

      猜想 3:与凸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有关

      猜想 4: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①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②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调节照射到同一凸透镜上太阳光的亮度进行多次实验,发现所测焦距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③小华他们在验证猜想2后,又选用直径和球形表面弯曲程度都不相同的无色玻璃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来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

      你认为小华他们的实验(选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理由是

  • 24. (2019八上·江苏月考)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

    1. (1) 为了测定纸锥下落的快慢,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如图甲所示.再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 AC 之间的距离是cm.已知照相机每隔 0.2s 曝光一次,照片的缩放比例为 1:30,则纸锥在 BC 之间的实际速度为m/s.
    2. (2) 实验中,小明还发现不同纸锥由静止释放下落相同高度所经历的时间不同.通过观察分析,他猜想这可能与纸锥的锥角、锥边的长度、纸锥的重量有关.于是他利用同一规格的纸张按相同的方法制作纸锥:先裁剪出一个圆,再剪下一个缺口,最后用胶水将缺口两边粘合住, 制作了 a、b、c 三个不同的纸锥,如图乙所示.其中锥边 r1>r2=r3 , 锥角α1=α2>α3

      ①为了研究纸锥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与纸锥锥边长度的关系,小明应选择纸锥(选填“a”、“b”、“c”)来进行对比实验.

      ②在研究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锥角的关系时,小明将 a、c 两个纸锥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落到地面,用秒表分别测出两纸锥下落的时间,再进行比较总结,得出结论.请你评估小明的实验方案并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评估意见:.改进方法:

四、作图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