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变澄清 | 电离出H+的能力:苯酚>HCO3- |
B | 将亚硫酸钠样品溶于水,加入盐酸酸化后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 样品已变质 |
C | 将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 | 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乙烯 |
D | 在2 mL 0.01 mol·L-1Na2S溶液中先滴入几滴0.01 mol·L-1CuSO4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再滴入0.01 mol·L-1ZnSO4溶液,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 Ksp(ZnS)<Ksp(CuS) |
已知:①TiCl4水解生成H2TiO3沉淀;
②水溶液中含碳微粒随pH的分布如图所示。
①三颈烧瓶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倒扣漏斗的作用是。
③烧杯中溶液红色深浅不再变化可判断“蒸氨”已完成,其原因是。
已知部分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表:
金属离子 |
开始沉淀的pH |
完全沉淀的pH |
Fe3+ |
1.1 |
3.2 |
Ca2+ |
11.3 |
— |
Mg2+ |
8.4 |
10.9 |
① 1 mol H能与2 mol NaHCO3反应;
② H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③ H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则H的结构简式为(写一种)。
CO(g)+2H2(g)=CH3OH(g);ΔH=-90.4 kJ·mol-1
2CH3OH(g)=CH3OCH3(g)+H2O(g);ΔH=-23.4 kJ·mol-1
CO(g) +H2O(g)=H2(g)+CO2(g);ΔH=-41.0 kJ·mol-1
则3CO(g)+3H2(g)=CH3OCH3(g)+CO2(g);ΔH=。
反应Ⅰ:CO(g)+CH3OCH3(g)=CH3COOCH3(g);ΔH1
反应Ⅱ:CH3COOCH3(g)+2H2(g)=CH3CH2OH(g)+CH3OH(g);ΔH2
反应Ⅰ、Ⅱ的平衡常数的对数lg K1、lg K2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在固定CO、CH3OCH3、H2的原料比、体系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同时发生反应Ⅰ、Ⅱ,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
① ΔH1(填“>”“<”或“=”)0。
②300~400 K时,CH3CH2OH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③ 600~700 K时,CH3COOCH3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④ 400 K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H3CH2OH物质的量分数为10%(图3中X点)。不改变原料比、温度和压强,一定能提高CH3CH2OH物质的量分数的措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