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8-22 浏览次数:142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单选题</b>
  • 1. (2020·海淀模拟) 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属于绝缘体的是(  )
    A . 铅笔芯 B . 玻璃杯 C . 食盐水 D . 钢尺
  • 2.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 浓密树荫下的圆形“亮斑” B . 塔在水中形成“倒影” C .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D .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 3. 下列用电器中,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 . 笔记本电脑 B . 电饭锅 C . 电视机 D . 手机
  • 4. (2019八下·三原月考)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 轮胎上制有花纹 B . 在轴上装滚动轴承 C . 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 D . 旅行箱下装有小轮
  • 5. 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刻用手拉他 B . 雷雨天应该躲在大树下避雨 C . 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可能是由于用电器短路造成的 D . 家用电器都有开关,因此家庭电路中可以不安装空气开关或保险丝
  • 6.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 春天,雾绕群峰 B . 夏天,雨笼山峦 C . 秋天,露上枝头 D . 冬天,霜挂树枝
  • 7. 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可能成为噪声 B .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 .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D . 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 8.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 . 注射器针头做得很尖 B . 用很细的钢丝切肥皂 C . 载重汽车安装了很多车轮 D . 斧刃磨得很薄
  • 9. (2018·北京) 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 锯木头时的锯条温度升高 B . 加入冰块的饮料温度降低 C . 倒入热牛奶的杯子温度升高 D . 放入冷水中的热鸡蛋温度降低
  • 10.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将开关S闭合,灯L1和L2均发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压表测的是电源两端的电压 B . 灯L1和L2是并联的 C . 若灯L1发生断路,灯L2能继续发光 D . 通过灯L1和L2的电流一定相等
  • 11. 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B .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C . 中学生跑完100m大约需要2min D .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5℃
  •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B .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C .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D . 电路两端只要有电压,电路中就会有电流
  • 13. 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密度和体积都不同的盐水,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杯中,当小球在盐水中静止时两杯中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 小球在甲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大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B . 小球在甲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小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C . 甲杯中盐水对杯底的压强大于乙杯中盐水对杯底的压强 D . 图中,甲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等于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 14.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阻R2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小 B .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C .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 .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 15. 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做出了图所示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B . 将甲、乙并联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0.4A C . 将甲、乙串联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0.3A D . 将甲、乙串联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电路中的总功率为0.6W
二、<b >多选题</b>
  • 16. 如图所示,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日晷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 B . 回音壁利用了声音的反射 C . 杆秤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测量物体质量的 D . 潜水艇利用改变自重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 17. 关于电和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 B . 具有磁性的物体可以吸引各种金属 C . 通电螺线管的匝数越多,通电后的磁场就越强 D . 指南针具有“指向性”是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 18. 有关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内燃机做功冲程,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 物体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C . 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 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 1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做匀速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保持不变 B .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就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 行驶的火车上,乘客相对于火车上的座椅是静止的 D . 用力推着小车水平前进时,推力对小车一定做了功
  • 2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导体容易导电都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子 B .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 . 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D . 电风扇正常工作时,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三、<b >填空题</b>
  • 21. 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cm。

  • 22. 如图所示,电阻箱的读数是Ω。

       

  • 23. (2018九上·无锡月考) 如图所示,OB是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F是作用在杠杆B端的力,图中线段AB与力F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 ,线段表示力F的力臂。 选填“OA”或“AC

  • 24. 两个轻质小球A、B通过绝缘丝线悬挂在O点,它们静止时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小球A带正电荷,则可判断出小球B带电荷,判断依据是

  • 25. 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15cm的位置处,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该像是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 26. 如图所示是小松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其中E表示电磁铁。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通过观察电磁铁E吸引小铁钉的个数来比较电磁铁磁性强弱。小松探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磁性强弱与是否有关?

四、<b >作图题</b>
五、<b >实验题</b>
  • 28.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特点”的实验中,请完成下列问题:

    1. (1) 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刻温度计的示数是℃;
    2. (2) 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该处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 29. 小晶为了测量测量金属块A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将天平、量筒放在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 (2) 将金属块A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A的质量为g;
    3. (3) 将金属块A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金属块的体积为cm3
    4. (4)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金属块A的密度为g/cm3
  • 30. (2014·福州)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在竖直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成像处,如图所示.

    1. (1) 蜡烛B要与蜡烛A完全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 (2) 实验时,他应该在玻璃板(选填“前”或“后”)观察蜡烛的像,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
  • 31.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操作如下:

    1. (1) 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始温度相同且相等的沙子和水;
    2. (2) 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 32. 如图所示,小研同学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1. (1) 在实验中,小研把探头放到水杯的水中,她通过观察玻璃管中液体液面的,来比较压强的大小;
    2. (2) 保持探头在水中某一深度,再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方向,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液体液面差;(填“变大”、“不变”、“变小”)
  • 33. 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两端电压为6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电阻约为10Ω:

     

    1. (1) 闭合开关前,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选填“A”或“B”)端;
    2. (2) 小李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V;
    3. (3) 小李同学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 34. (2018九上·微山模拟) 小华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1) 比较甲和乙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用图中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 (2) 分析乙和丙可知,弹簧测力计测得拉力大小关系是:F1F2(选填“>”、“=”或“<”)。
    3. (3) 通过乙和丁的探究,不能得到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其原因是不同。
  • 35. 某同学测量额定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L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实验电路如图所示。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到某一位置,使电压表示数略小于2.5V,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U,并记录I、U;

    ②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到另一位置,使电压表示数等于2.5V,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U,并记录I、U;

    ③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示数略大于2.5V,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U,并记录I、U;

    1. (1) 画出本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2. (2) 实验步骤②中,当电压表示数等于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此时电流表示数为A,小灯泡L在额定电压下的电阻RL=Ω。

六、<b >综合题</b>
  • 36. 通过以下材料的阅读完成题

    国际单位制的由来和演变

    说起国际单位制,大家并不陌生,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接触到米、千克、秒等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计量单位制,是构成国际计量体系的基石,也是促进人类不断进步的基础性工具。

    国际单位制是国际计量大会采纳和推荐的一种一贯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将单位分成三类: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辅助单位。7个严格定义的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时间单位:秒、电流单位:安培、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和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基本单位彼此独立,导出单位很多,都是由基本单位组合起来而构成的。辅助单位只有两个,纯系几何单位。当然,辅助单位也可以再构成导出单位。各种物理量通过描述自然规律的方程及其定义而彼此相互联系。为了方便,选取一组相互独立的物理量,作为基本量,其他量则根据基本量和有关方程来表示,称为导出量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长度和质量的国际单位的由来和演变。

    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米”起源于法国。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为了制造出表征米的量值的基准器,在法国天文学家捷梁布尔和密伸的领导下,于1792~1799年,对法国敦克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进行了测量。1799年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一根3.5毫米×25毫米矩形截面的铂杆,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定为1米,并交法国档案局保管,所以也称为“档案米”。这就是最早的米定义。1983年起,米的长度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 792 458秒内行进的距离”。

    质量的国际单位制是千克,最初是规定1立方分米纯水在4摄氏度时的质量为“1千克”,这是因为当时的科学家发现,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最为稳定。然而,以水为标准的质量使用起来并不方便,所以1889年千克被批准由一块39毫米高、底面直径也为39毫米的铂铱合金圆柱体来定义。其中铂含量为90%、铱含量为10%,不仅稳定性强,还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和抗化学腐蚀性。这个圆柱体学名为“国际千克原器”,被人们亲切称为“大K”。

    2018年11月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在凡尔赛召开,国际单位制迎来了自1960年创立以来最重大的变革。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关于修订国际单位制的决议。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中的4个,即千克、安培、开尔文和摩尔将分别改由普朗克常数、基本电荷、玻尔兹曼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来定义;另外3个基本单位在定义的表述上也做了相应调整,以与此次修订的4个基本单位相一致。这意味着国际单位制重新构建在我们当前对自然法则的最高认知上,同时消除了国际单位制与基于实物元器件定义之间的关联,国际单位制实现量子化变革。2019年5月20日起,最后一件实物基准千克原器“大K”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1. (1) 国际单位制中,将单位分为、导出单位和辅助单位;
    2. (2) 请写出两个由基本单位组合起来而构成的导出单位:
七、<b >计算题</b>
  • 37. 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为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6Ω,电阻R2的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为5V。求:

    1. (1) 电阻R1两端的电压;
    2. (2) 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
  • 38. 如图所示是用动滑轮运送物体A的示意图,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为F=500N,物体A在10s内匀速竖直上升了3m。已知物重850N,所用动滑轮重为50N,g取10N/kg。求:

    1. (1)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2. (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