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调研测试...

更新时间:2020-08-25 浏览次数:19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指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为“第三帝国”。”下列属于“第一帝国”的官职是(   )
    A . 司隶校尉 B . 三司使 C . 内阁大学士 D . 军机大臣
  • 2. 19世纪末,有一首诗写道:“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台湾光复 B . 反割台斗争 C . 黄海海战 D . 左宗棠收复新疆
  • 3. 民国二十六年,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军长的郝梦龄在忻口(山西)战役前一天给妻子剧纫秋写了一封家书。关于该家书(节选)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当时淞沪会战已经结束 B .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有力见证 C . 忻口战役属于太原会战 D . 当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建立
  • 4. 1949年11月周恩来在《新中国的外交》中指出:“在外交工作有两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就联合这方面说,我们同兄弟之邦并不是没有差别。换言之,对兄弟国家战略上是要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下列周恩来的外交工作中体现战略上“联合”的是(   )
    A . 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B . 日内瓦会议上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 C . 提出不结盟外交政策 D . 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 5. 古代到近代,西方各派政治力量的“妥协”推动了民主与法制的进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体现了工商业阶层与贵族的妥协 B .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体现了贵族和奴隶的妥协 C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共和派与保皇派的妥协 D . 《德意志帝国宪法》体现了容克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妥协
  • 6. 西塞罗提出:“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法律,自然法是最高法,人定法只是自然法的暮本它不会今天在罗马立一项规则,而在雅典立另一项规则。有的将是一种法律,永远不变的法律,任何时期、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的法律。”由此可见自然法( )
    A . 具有普遍适用性 B . 是具体的法律条文 C . 体现灵活与变通 D . 等同于一切人定法
  • 7. 钱乘旦在《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写道:“创新成为英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思想文化方面的创新,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的“自由放任”思想、△ 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等,都表明英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上走在时代前列。”△处是( )
    A . 黑格尔 B . 圣西门 C . 欧文 D . 傅立叶
  • 8. 21世纪国际体系正经历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几百年来由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体系变革与重构涉及国际权力和国家利益的重新分配与重建,使国际关系变得更加严峻复杂。它也使世界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性选择,形成世界大国激烈的战略博弈。这说明(   )
    A . 西方的主导力量增强 B . 各国相互依存减弱 C . 国际体系处于调整中 D . 国际力量对比失衡
  • 9. 1914年6月28日,在M国首府的大街上,刺杀事件的目击者叫嚷出他们的愤怒和恐惧,追捕N国人。上述M和N国分别是(   )
    A . 奥匈帝国   塞尔维亚 B . 波斯尼亚_黑塞哥维那   奥匈帝国 C . 塞尔维亚  波斯尼亚一黑塞哥维那 D . 波斯尼亚一黑塞哥维那   塞尔维亚
  • 10. 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某战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①1914年8月俄军攻入乙处②1916年甲国发动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③1918年3月丙国退出一战

    A .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 11. 下图是1919年刊登于《每日先驱报》上的一幅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揭露了英美两国共同主导凡尔赛体系 B . 揭示了战后法国上层分子倡导和平主义 C . 彰显了凡尔赛体系中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 D . 透露出凡尔赛体系不能给欧洲带来持久和平
  • 12. 在二战空中预警方面,用雷达来起到实际效果的,英国可谓是第一家。但到此时为止,谁都未曾想到这么一个带有天线的“怪物”竟成为阻碍德国实现征服英国计划的最大障碍之一。这一征服计划指的是(   )
    A . 黄色方案 B . 海狮计划 C . 巴巴罗萨计划 D . 曼斯坦因方案
  • 13. 1942年秋天,一位狙杀了百名德军的前苏联女英雄帕夫丽琴科访问美国说:“先生们你们不觉得躲在我背后的时间太长了吗?”引发了美国社会的强烈反响。这可能推动( )
    A . 美苏两国开始联合军事活动 B . 美国通过新的《中立法》 C . 美英两国发表《大西洋宪章》 D . 美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 14. 下图是某同学对古代中国边疆治理制作的思维导图。下列有关清朝经略边疆的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③大规模“改土归流” B . ⑤雅克萨之战 C . ⑦多伦会盟 D . ⑨平定三藩
  • 15. 春秋时期出现很多“臣試君,子杀父,少凌长、麻废端”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孔子提出了(   )
    A . B . C . 中庸 D . 德治
  • 16. 杨天石在《帝国的终结:辛亥革命简史》一书认为孙中山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理由是“孙中山曾明确表示中国不能走欧美资本主义道路”。下列能佐证此观点的史实是(   )
    A . 发动“二次革命” B . 提出民生主义 C . 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D . 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
  • 17. 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成立的是(   )

    史实

    结论

    A

    亚里士多德创立了一门被称为工具科学的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亚里士多德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结论都是正确的。

    B

    担任护国公的克伦威尔,在全国建立了有序的行政机构,并积极发展工商业。

    个人独裁同资产阶级民主制彼此不相容。

    C

    1777年10月北美大陆军在萨拉托加将5000名英军包围并俘虏。

    美国独立战争实现转折。

    D

    1804年颁布《拿破仑法典》,用法律条文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拿破仑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坚定拥护者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绝对的、真实的和数学的时间,由其特性决定,自身均匀地流逝,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又名延续。”上述对时间的描述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B . 《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C . 《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 D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19. 詹天佑说:“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也。”故铁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据此可知,詹天佑( )

    ①此时正担任交通部技监②认识到中东铁路的战略价值

    ③指明自建铁路对维护主权的意义④肯定了铁路对商业民生的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0. 拱券是重要的建筑形式,在中外建筑中有大量运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 帕特农神庙的外面有雄伟的廊柱和拱门环绕,堪称艺术瑰宝 B . 万神殿正殿内墙上有八个拱券,都充作供奉诸神雕像的壁龛 C . 罗马大斗兽场共五层,每层都运用拱门和石柱来解决承重问题 D . 颐和园的智慧海由砖石相错的拱券支撑顶部,有“无梁殿”之称
  • 21. 公元前776年,奥林匹亚举办了第一届体育竞技盛会。当时举办该盛会的主要目的是(   )
    A . 祭祀古希腊的宙斯 B . 丰富希腊公民的生活 C . 促进希腊城邦的交流 D . 表达对雅典娜的崇拜
  • 22. 洛伦佐是美第奇家族的重要人物,曾担任执政者,并花费了大量金钱在艺术和公共事业上。他在圣马可的私人花园开了一所人文艺术的学苑,其中包括年轻的学生米开朗琪罗。该学苑所在的位置是(   )
    A . 雅典卫城 B . 佛罗伦萨 C . 罗马 D . 奥林匹亚
  • 23. 在一本西方艺术鉴赏书中,某作品的介绍中有如下字眼:金字塔状构图、人文主义永恒不朽的美和青春、卡拉拉大理石。该艺术作品可能是( )
    A . 《天使》 B . 《英国人画像》 C . 《哀悼基督》 D . 《春神图》
  • 24.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大昭寺之神圣,并不逊于布达拉宫。下列关于大昭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 B . 建筑特色兼有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 C . 坐北朝南,建筑平面呈凹字形 D . 建筑包括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佛堂
  • 25. 《牡丹亭》是著名的昆曲作品。下列说法准确的有(   )

    ①由明代的戏剧家梁辰鱼创作②被誉为“昆剧之母”

    ③可以通过折子戏独立演出④旋律很美,但艰涩难懂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6. 武汉三镇是指武昌、汉阳、汉口。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是英雄的人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20世纪改变世界的两座城市,一座是亚洲的武昌,一座是欧洲的彼得堡。它们在时隔7年举行的革命暴动,摧毁了两块大陆上最为顽固的君主统治,改变了两大国家的地位,促成了两大民族的崛起,从而以其城市英名震撼世界。

    ——罗时汉《武汉往事》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到2008年的87年间,共举行过1200多次会议。这些会议内容各不相同,…它们都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是其中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挽救革命、挽教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

    ——赵晓琳《论八七会议》

    材料三“今年(民国二十七年)双十节,又正当着全国主力部队激烈的进行着保卫武汉的血战!这些军队,多少都经过北伐的洗礼,有着革命战争的光荣传统,而又在当年北伐统帅蒋委员长领导下,中国革命军队,从辛亥,到北伐,到抗战,在武汉不仅有史的联系,而且有血的联系。”

    ——周恩来《辛亥、北伐与抗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概述武昌和彼得堡成为“20世纪改变世界的两座城市”的理由。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七会议“为挽救革命、挽救党”所做出的决议。举例说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这些决议的?
    3. (3) 有人说,“保卫武汉的血战”可与武昌首义媲美,用一句话概括其对抗日战争战略局势的影响。结合史实,再举一例发生在湖北的抗日英雄事迹。
  • 27. 对20世纪初以来中国发生的革命和深刻变化,西方学者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革命是一次独立的连贯事件,革命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孙中山领导的共和革命;二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三是毛泽东领导的共产革命。

    ——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1900到反恐战争》

    材料二 中国革命是一系列相互重叠却又完全不同的斗争,革命分为以下四类:①是促成中国从封建制过渡到共和制的政治革命;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达顶峰的知识和文化革命;③是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40年代达到顶峰的外交革命;④是始于20世纪初,在50年代推广至全国范围的社会经济革命。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1900到反恐战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中国三次革命一以贯之的任务。概括指出“毛泽东领导的共产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20年代的“知识和文化革命”对这一时期“政治革命”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简述20世纪50年代“社会经济革命”中的创新之举。
  • 28. 自然界发生的瘟疫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人类社会运行中出现的经济危机也同样威胁到人类的命运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到了命运攸关的关键时刻。美军却在这时暴发了流感病毒,病毒在四个月内,就完成了向全世界传播的过程。同时病毒也在不断地变异,到了盛夏,明显突变为一种新的具有毁灭性的病毒感染。病毒的伤亡数字在战争中得到了掩护,战争双方为了维护军队士气,纷纷隐瞒疾病的流行。一直到流感传播到当时处于中立地位的西班牙,甚至连当时的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也染上,才被完全揭露出来,所以称为“西班牙大流感”。

    ——摘编自张晓声《1918年美国流感再审视》

    材料二 一亿人死亡,占全球人口3%6%。也使得1918年一度处于强势反攻的德军,由于大量士兵患流感而失去军队战斗カ,最终败北。在1919年初的巴黎和会中,流感病毒还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走向:由于赴会谈判的威尔逊总统感染流感引发昏厥,导致其在会期间未能全力坚持其重建战后世界秩序的“十四点原则”,使得英法主导的削弱战败国的《凡尔赛和约》得以通过,激化了各国间的矛盾,埋下了二战爆发的隐忧。

    ——摘编自张晓声《1918年美国流感再审视》

    材料三美国总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变化示意图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病毒”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该病毒“向全世界传播”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西班牙病毒”对当时世界局势的影响。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材料三中“A”区域关税税率变化的历史事件,并以甘地为例分析该历史事件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 29. 明清建筑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缕灿烂的阳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明清的工程制度更加严密,而且官式建筑已经定型,并遵从僵化的程式,共中包括大型木料的匮乏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明清时期的大木构架艺术形式和技术难度开始降低并走下坡路,与唐宋时期的木构建筑相比,建筑整体造型变得呆板和僵硬。但是,当时砖瓦的普及,使这一时期的建筑外观色彩富有变化。

    ——摘自王其钓《华夏营造中国古代建筑史》

    材料二  建筑群体空间布局从形式上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轴线对称式布局和体量均衡式布局。轴线对称式布局即以中轴线为主体,其中沿直线布置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群的惯用手法。

    生活要求是古往今来所有建筑所遵循的规律,但在居民建筑中表现尤为突出。以典型住宅的北京四合院为例。进门为外院,外院的南面为倒座房,作为外客厅及杂物间使用。外院与内院间有转增及垂花门分隔,一般客人不进入内院。进垂花门为内院,正斤为内客厅,作为家庭集会使用。二进内院的正厅为家长住房,厢房为晚辈用房。后院栽植花木或盆景。这种布局不仅通行于北京,从东北、华北一直到云南,很大一片区域居民都是采用四合院。

    ——摘编自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小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建筑造型变得“呆板和僵硬”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明清的工程制度更加严密”的政治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民式建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以宏村承志堂为例加以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