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编号 | 标本1 | 标本2 | 标本3 | 标本4 |
任氏液中添加的化学物质 | 无 | 肉毒杆菌毒素 | 马拉松 | 箭毒 |
作用机制 | 为肌肉提供等渗环境 | 阻碍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 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关闭Na+通道 |
年份 | —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 | 1.3 | 1.35 | 1.1 | 0.95 | 0.65 | 0.33 | 0 |
①抗利尿激素分泌受到影响 ②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
③言语活动功能出现障碍 ④生物节律控制受到影响
⑤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⑥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实验一:用1%硫酸溶液刺激左侧后肢趾部皮肤,左侧后肢出现屈腿反射;
实验二:去除左侧后肢趾部皮肤,重复实验一,实验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
实验三: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
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为甲株、乙株、丙株;
②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
③将3株全部保留顶芽;
④将甲、乙两株去掉叶片,保留叶柄,丙株保留幼叶,并将甲株的叶柄横
断面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⑤将去掉叶片的甲、乙两株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⑥观察三株叶柄脱落情况。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入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入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观察项目 | 组别 | |||
第1组 (清水) | 第2组 (2.5×10-7g/L) | 第3组 (2.5×10-5g/L) | 第4组 (2.5×10-3g/L) | |
处理前胚轴的平 均长度(cm) | 3.27 | 3.16 | 3.40 | 3.20 |
处理5天后胚轴的平均长度(cm) | 3.96 | 4.52 | 5.11 | 4.15 |
刺激蛙右腿,若右腿不收缩而左腿收缩,说明伤及的是神经。
刺激蛙右腿,若,则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请帮其设计实验加以探究。(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
①插条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实验的对照组的操作是。
②从预实验结果可知,与浓度为8ppm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5ppm的2,4—D溶液对插条的影响是。
③在预实验以及正式实验过程中,都要控制好无关变量,如和。
④与沾蘸法相比,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所用的2,4—D浓度(填“较高”或“较低”),所需处理时间(填“较长”或“较短”)。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
Ⅰ.该实验原理是:a. 。
b. 。
Ⅱ.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初始种群规模/只 |
10 |
20 |
25 |
28 |
30 |
40 |
50 |
70 |
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 |
0.412 |
0.132 |
0.076 |
0.065 |
0.041 |
0.010 |
0.002 |
0 |
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是只。
由图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初始模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5%,则当限制压为0.02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