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6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固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地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____________,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_____________。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____________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它靠的不是_________,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工部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悠然自得  平分秋色  另当别论  晨钟暮鼓 B . 自得其乐  平起平坐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C . 悠然自得  平起平坐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D . 自得其乐  平分秋色  另眼相看  一朝一夕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化的底蕴,其实就是诗的传统 B . 有底蕴的文化,其实就是诗的传统 C . 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D . 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 B . 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C . 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D . 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二、现代文阅读
  • 2. (2020高二上·牡丹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强调诗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思想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

        ②《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如《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乐郊”,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③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东晋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他的田园诗,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现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因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成为中国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

        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欧阳修提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明代画论专家李贽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究竟什么样的画最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宋代山水画论专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话给我们很好的启迪,他说:“世人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很明显,可居、可游的画境,是笃爱山水的人们实现自身理想和满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村落形态,多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表达出理想居住之境的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古代众多的山水画和村居图中表达的居住胜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摘自刘沛林《诗意栖居: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是与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异曲同工的。 B . 《诗经·硕鼠》中表现的“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正是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 C . 陶渊明追求的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田园诗,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 D . 山水画若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画家需要在画中展现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从海德格尔的名言写起,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较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这一观点。 B . 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鼠》为例,指出中国传统居住文化智慧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C . 文章第三段从山水田园诗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的角度,具体论述了古代中国人对“诗意栖居”的理想的追求。 D . 文章第四段是从山水画可居可游的画境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的角度来充分表达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的。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没有《诗经·硕鼠》《桃花源记》《千里江山图》等成功的诗画作品,就不容易证明中国人几千年来拥有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B . 明代李贽的评价“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同时也直接证明了山水画能够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 C .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居可游之境,与古代众多村居图的居住胜境一样,都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D . “诗意栖居”自古及今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人居理想,人们会借助山水田园诗、山水画来表达对能超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的理想。
  • 3. (2020高二下·洮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中医药系统医疗队员3350人、5支国家中医医疗队739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雷神山医院救治患者,同时在武汉市江夏区整建制托管大花山方舱医院,收治患者416人,开展中医药特色救治。

        “中医药早期介入干预,稳定人心,减少新发患者,从源头上防控疫情蔓延发挥了作用。”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中医综合处负责人介绍,仅武汉市面向集中隔离观察点隔离人员和有需求的居家密切接触者,发放中药汤剂近32.1万人份,发放中成药24.8万人份,隔离人员基本做到中药应服尽服。

        湖北还以方舱医院为重点,推动中医药全面参与治疗。16个方舱医院累计收治病例11740人,同步配送中药汤剂和金花清感胶囊等4种中成药,中药使用率99.93%。在14家定点医疗机构的重症、危重症患者中,也强化中医药全程参与。

        中医药参与治疗,能促进肺部病灶吸收,减少甚至解决肺组织损伤、肺纤维化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目前,随访出院患者,均反馈病情稳定且在逐步康复中。

        据统计,湖北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为88.93%。截至2月28日24时,全省43家定点中医医院累计收治确诊病例7246人,中医药使用率为97.71%,患者发烧、乏力、咳嗽等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明显改善。

    (新华网《中医药在湖北新冠肺炎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材料二:

        人类历史上,鼠疫、天花、霍乱等重大传染病,导致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口的死亡,甚至种族的灭绝。历史上中医药对瘟疫的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均依赖中医药得到了有效防控。中医药在一次次与疫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有效方剂,是重构疾控体系的独特资源。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中医药诊疗的介入,对提高治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中医药明显降低了死亡率,提升了治愈率,彰显了其在防控疫情和医疗救治中的特色和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对中医药重大价值的认识不足,中西医并重在传染病防治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医药在我国疾病防控体系中一直处于缺失地位,需要转变观念,把中医药融入其中,形成我国独一无二的疾控体系。

    (《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 疾控体系是防御长城》《光明日报》2020.03.22)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近年来,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坚持以人为本、中西医并重、辨证统一中医特色优势和现代科学技术,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疑难病、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在防病治病、人才建设、科技创新、特色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要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发挥好中医药传统优势,既需要人才队伍水平提升,也需要科研能力支撑。

        中医药高等教育已培养出近200万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正在构建……为了让中华文化瑰宝“代代相传”,我国加快培养各类中医专业人才,一批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不断涌现。

        当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已立项支持83个项目,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40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4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一批高水平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建立完善。

        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政府已同40余个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地区主管机构签署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和学堂,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

        越来越多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确立了中医药在本国的重要地位。中药在五大洲部分国家以药品和保健品等形式注册,中药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在中国向亚非拉69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中,中医药人员约占医务人员总数的10%。中医疗法神奇的疗效,中国医生负责的态度和精湛的医技,一次次赢得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点赞”。

        专家表示,我国的医药典籍博大精深,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关键技术装备和药物研发,加快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让中医药更好地惠及全球。

    (新华网《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大好时机》)

    1. (1)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系统积极参与,开展中医药特色治疗,隔离者做到中药应服尽服。 B . 西药治疗容易发生肺组织损伤、纤维化等并发症和后遗症,而中药治疗可以避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C . 中医药在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非典等流行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世卫组织的肯定。 D .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是说明了中医药防疫的情况,不同之处是材料一着重于典型事例,材料二着重于防疫历史。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瘟疫,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甚至种族灭绝,但是中医药对瘟疫的防控曾作出过重大贡献。 B . 在疾病防控体系中,中医药重大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一直处于缺失地位,使我国无法形成独一无二的疾控体系。 C . 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与许多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地区主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办中医药院校和学堂。 D . 为了使中医药在健康领域作出更大的贡献,进一步走向世界,需要在中医药领域做出更多创新性成果,大力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
    3.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那么,你认为如何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医药事业?
  • 4. (2020高二下·洮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稻田里的等待

    周华诚

        稻子们高傲地昂着头,稻穗挺立,捏一捏其中的一颗两颗三颗,依然是轻飘柔软,里面空空如也。天气渐渐转凉,本来稻子该是灌浆的时候了,再不灌浆,很可能意味着收成不佳。隔着一条田埂,邻家的杂交稻一丛丛的稻穗已经低下了头,清清爽爽,散开了谷粒,显得低调而又成熟,相比之下,我们的稻田就令人焦虑不已,像是没心没肺的浪荡少年

        周一那天,父亲问我:“我们的水稻不会灌浆,稻穗不低头,我担心可能没有产量。”

        不会灌浆,对稻子来说,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好几亩稻田,如果都是空秕,这一年花在上面的汗水和心血都会白费。我想了半天,想不出什么言辞来宽慰父亲,只好说:“没有关系,我们就顺其自然吧,好好观察记录它的生长,就可以了。收成的事,也急不来,能收多少是多少。”

        在种田这件事情上,我的经验是苍白的。我拿着稻子的照片,去请教水稻研究所的专家。专家说,问题不大——看起来,水稻才刚开过花,还没有到散粒的时候。

        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便也这样安慰父亲。父亲说:“那好的,只能等了。”

        接下来,父亲每天都会去田间察看,并用手机拍下照片发给我。到周三,父亲终于又忍不住了,问我:“邻居家的杂交水稻已经垂下头,颗粒饱满,我把他们的谷粒掰开看了,浆水很多。我们的水稻还依然直立。开花的时间,我们的水稻还比他们要早两天,但我们的还没有浆……我担心,如同去年的黑糯稻。”

        去年我们试种了一点新品种的黑糯稻,不知是缺乏种植经验还是品种原因,也是灌浆不良,最后半亩田的水稻收割起来,只得了二十来斤稻谷。因是试种,面积不大,但说起来,总归是不成功的例子,而汗水与辛劳的损失,就无从计算了。

        周四清晨,父亲又去田间拍了照片,问我:“你觉得,有变化吗?”

        我看了十几分钟。虽然稀稀拉拉有几株稻穗已开始散粒低头,可大多数依旧故我,真的像青春期里,那些不知轻重的孩子,只会执拗地挺着脖子,恨不得给他一下子。

        “好像,还是差不多。”我过了好一会儿,弱弱答道。

        沉默好久,我觉得有必要再说一些什么。今年的品种是我定的,我不能让父亲担心太多。我一字一句地斟酌:“爸爸放宽心,我们静观其变吧。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风险和变化,或许会是一种更大的收获。”

        这样的话,是我真实的想法,但对于父亲,能算得一种安慰吗?即便算得,这安慰也是空洞的。而且我还没有预计到,这对于父亲信心是否有打击,一个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有什么会比自己田里没有收成更令人沮丧的呢?

        但我又不能问。好在,父亲过了一会儿,还是回复我:“好的。”

        几天来,我居然开始默默祈祷。

        和庄稼待久了,在田野待久了,开始有点迷信,或祈祷,希望丰收,因为知道有一些力量,是人力所不及的。农人常常觉得无力,因他所面对的是自然,自然是神秘的,也是无法预料的。比如干旱、洪涝、虫害、病害,以及其他农人眼里始料未及的状况,或许都会轮番出现。一群蝗虫,或许能让一片稻田颗粒无收;一场稻瘟,也会让连片水稻一夜焦枯。此外,稻子发棵多不多,开花好不好,授粉佳不佳,几乎都得听天由命——农人们在这些事情上,能够介入的程度相当有限。

        我常常觉得,草木自有草木福,且由它们去吧。种田种久了,人的狂妄的自信心是会低下来的。低下来,得听稻子的话听天的话

        我记得年幼的时光里,多少次陪着父亲母亲一起,守在田埂上,守护涓涓细流流进自家田畈;也曾拿着脸盆,在小小一方池塘里舀水入渠,为久旱的稻田送去甘露。当然更不会忘记,农忙时节割稻和插秧,怎样地挥汗如雨,累到像一条只会伸出舌头喘气的中华田园犬。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劳作里,人变得敬畏。种田人常常不明白,这世上有些人的不可一世,是从哪里来的。

        面对一块稻田,我和父亲都有变化。父亲慢慢理解我,知道我们期待的收成,其实不只是稻谷。劳作本身,即是收获。即使是一把空稻,对我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我们每一次的尝试和创新,所需要承受的失败风险,不正是其应有之义吗?时间长了,种了一辈子水稻的父亲,终于慢慢学会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

        会低头的水稻才有收成,今日我们离开城市回到水稻田,低下头,也是在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脚下的世界与生活。我们这一季的水稻品种,是沈博士研制的新品,一种长粒粳稻,与我们故乡南方历来种植的籼稻很不一样,首先生长时间就不一样——这也便是为什么,一埂之隔的邻居家的水稻已经散粒结实,而我们的稻穗还带着稻花,仍执拗直立——当然,我们是后来才知道这一点,因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家的水稻田的稻穗,终于也日渐一日地低下头来,慢慢地显出成熟与内敛。

        秋天快到了,我们就在这样的时光里,耐心等待稻子成熟。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我”请教水稻研究所专家、与父亲通过照片交流和“离开城市回到水稻田”的内容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平时已经离开乡村生活的人。 B . 虽然“我”担心对父亲的安慰是“空洞”无效的,但这安慰也说明“我”相信科学种田,对今年稻田会有一个很好的收成是充满信心的。 C . 作者回忆幼时劳作的经历是为了说明自己“敬畏”意识产生的原因,也暗示这世上有些人的不可一世正是不懂敬畏的表现。 D . “听稻子的话”“听天的话”赋予稻子和天以人的特征,生动地表现了种稻给人带来的启示:要顺应自然规律。
    2. (2) 如何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我们的稻田就令人焦虑不已,像是没心没肺的浪荡少年

      会低头的水稻才有收成。

    3. (3) “另一种眼光”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5. (2020高二下·洮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邵,字茂宗,初为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徙诞于广州,景故成离弃之,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桓玄篡位,及武帝讨玄,王谧为扬州 , 召邵为主簿;刘毅为亚相,爱才好士,当世莫不辐凑,独邵不往。或问之,邵曰:“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刘穆之闻以白,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署长流贼曹。卢循寇迫京师,使邵守南城。时百姓临水望贼,帝怪而问邵,邵曰:“若节钺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今当无复恐耳。”寻补州主簿。邵悉心政事,精力绝人。及诛刘籓,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曰,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昨夜受张主簿处分。”帝曰:“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十二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曰:“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帝曰:“此自委穆之及卿耳。”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有大臣体。十四年,以世子镇荆州,邵谏曰:“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敢以死请。”从之。元嘉五年,转征虏将军,领雍州刺史,加都督。初王华与邵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日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丹、浙二川蛮屡为寇,邵诱其帅,因大会诛之,悉掩其徒党。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邵为抚军长史,持节、南蛮校尉。后为吴兴太守,卒,谥日简伯。邵临终,遗命祭以菜果,苇席为轜车,诸子从焉。

    (节选自《宋书·张邵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于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B . 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其举之/ C . 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D . 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扬州”又称淮扬,与“雍州”“荆州”都是古九州之一,古代包括淮河以南、长江下游及岭南地区。 B . “节钺”指符节和斧钺,古代往往授予统兵在外的将帅,作为朝廷赋予和加重将帅权力的象征。 C . “储贰”也叫储副、太子,是古代帝王或国君的法定继承入的称谓,需要帝王或国君专门册封。 D . “元嘉”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西汉时武帝。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邵颇有才华,受到武帝信任。尽管很多士人投奔刘毅,但他认为武帝足当世人杰;武帝认为他有火臣风度,对他寄予重托。 B . 张邵善于观察,了解民众心理。贼寇卢循来犯,他镇守南城,针对当时百姓隔着护城河看贼寇的情况,他觉察出民众的心态。 C . 张邵临时不挠,处事富有远见。武帝诛杀刘藩,他吩咐属下连夜准备物资,武帝为此事感到忧虑;武帝北伐,他提醒要有远虑。 D . 张邵勤于政务,用计歼灭蛮寇。他镇守襄阳时,修建堤坝水塘,开垦田地;面对蛮人的多次进犯,他利用聚会诱杀敌人主帅。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

      ②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昨夜受张主簿处分。”

四、诗歌鉴赏
  • 6. (2020高二下·洮南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偶书[注]

    王安石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注释】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后因守旧派反对,王安石请罢相,出知江宁府。本诗是王安石就任江宁府后所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用“洗”表达了在看见这场雨冲洗污浊世界之后的爽快之情。 B . “南亩东郊”的欢欣鼓舞照应首句的“甘泽”,证明了这是一场好雨。 C . 颔联说大地的收成取决于上天,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感恩之心。 D . 风雷停歇,浮云消散,雨后凉气进人窗户,令人感到悠然闲适。
    2. (2) 诗歌最后两句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7. (2020高二下·洮南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赤壁赋》中洞箫的声音,不仅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也能“”;客人因哀叹不能与仙人遨游,不能拥明月永存世间,只能“”。
    2. (2)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3. (3) 《诗经·氓》中,男子婚后的行为让女主人公清醒认识到:当年的“”男子已违背;“”的婚姻愿景,也只能让自己心生怨恨。
六、语言表达
  • 8. (2020高二下·洮南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研究表明,人类火星定居点需要五种主要消耗性资源,包括能源、水、氧气、建筑材料和食物。:太阳能,再加上核裂变反应堆,可以帮未来的“火星人”提供能源;火星上的冰和水合矿物是水的来源;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氧气;火星土壤可以很容易制成建筑材料砖。但食物的取得肯定就比较麻烦了:,也没有简单的方法能将它上面的任何原料转化为食物。?一项新的研究给出了答案:实验室培育肉类,管道培育农作物,建立蟋蜱农场。

  • 9. (2023高一上·蓝田月考)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6月3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年会主题为“世界的复兴”。新闻公报介绍,“世界的复兴”这一目标将致力于共同迅速地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基础,以塑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未来。届时,年会将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行,世界经济论坛将和瑞士政府一道,确保会议安全。

七、材料作文
  • 10. (2020高二下·洮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对这句台词,人们不以为然。有人认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有人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有人认为“善假于物,因人成事才是明智之举”……

    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看法,文章要体现出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