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人教版 /必修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5.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同步训练

更新时间:2020-08-19 浏览次数:25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19高一上·西湖月考) 构成综合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是(    )
    A . 水文、土壤、空气、阳光、土地 B . 阳光、大气、土壤、生物、地形 C . 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 D . 水文、空气、土地、阳光、动物
  • 2. (2019高一上·西湖月考) 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的景观特征不相符的是(    )
    A .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 . 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C . 地表水缺乏,河流不够发育 D . 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 3. (2019高一上·西湖月考) 下列有关土壤形成的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母质比较稳定 B . 地形比较活跃 C . 气候比较稳定 D . 生物比较稳定
  • 4. (2019高一上·西湖月考) 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B .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C . 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系密切 D . 森林根系发达,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而草原则相反
  • 5. (2019高一上·西湖月考) 地球表面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    )
    A . 差异性 B . 整体性 C . 区域性 D . 单一性
  • 6. (2020高一下·嘉兴期末) “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 者,下有铁。”这段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找矿规律。完成第下列小题。

    上述材料中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 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 . 整体性
  • 7. (2020高一下·牡丹江月考)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 . ①气候变暖②温室效应加强③气候变暖 B . ①气候变暖②温室效应减弱③气候变冷 C . ①气候变冷②温室效应加强③气候变暖 D . ①气候变冷②温室效应减弱③气候变冷
    2. (2) 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 整体性特征 B . 区域性特征 C . 综合性特征 D . 差异性特征
  • 8. (2020高一下·南宁期中)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致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A . 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 B . 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 .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 . 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 (2) 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 . 蒸发量增加 B . 降水量增多 C . 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 . 地下径流增多
  • 9. (2020高一下·深圳月考)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岩层倾斜方向能够引导地下径流的流向。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关键环节是 (   )
      A . 蒸发 B . 下渗 C . 降水 D . 地下径流
    2. (2)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3. (3)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 .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 10. (2020高一上·鹤岗期末)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下列对图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     )
      A . 甲--水位下降 B . 乙--改善局部气候 C . 丙--增加 D . 丁--加重
    2. (2) 图中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 . 区域性 B . 开放性 C . 整体性 D . 差异性
  • 11. (2020高一上·宁夏期末)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 (1) 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 . 生产性 B . 平衡性 C . 差异性 D . 整体性
    2. (2) 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
      A . 气候 B . 土壤 C . 水文 D . 生物
  • 12. (2020高一上·银川期末)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
      A . 人口数量增多 B . 气候变化 C . 森林被破坏 D . 围湖造田
    2. (2) 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 综合性 B . 区域性 C . 整体性 D . 差异性
  • 13. (2020高一上·济南期末)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50 cm,但根系却在20 m以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1) 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该植物生长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A . 黄土高原 B . 塔里木盆地 C . 东南丘陵 D . 东北平原
    2. (2) 其生长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 荒漠化 B . 能源紧缺 C . 水土流失 D . 洪涝灾害
  • 14. (2020高一上·遂宁期末)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引起图中地表景观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 . 地表形态变化 B . 大气环流 C . 海陆变迁 D . 人类活动
    2. (2) 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A .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 .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 .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 .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 15. (2020高一下·应城期中)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1800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

    “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可有利于(  )

    A . 耐盐碱 B . 散热 C . 储水 D . 防沙
  • 16. (2020高一下·上海开学考)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湖州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 . 常绿阔叶林 B . 针阔叶混交林 C . 落叶阔叶林 D . 针叶林
    2. (2) 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 . 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 B . 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C . 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D . 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 17. (2020高一上·济南期末)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土壤中体积很小的活的细菌、真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被在土层0—10厘米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
      A . 春夏季多,秋冬季少 B . 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C . 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D .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 (2) 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
      A . 土壤有机质含量 B . 土壤湿度和温度 C . 海拔高低和降水 D . 植被的疏密程度
    3. (3) 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 有大量枯枝落叶进入土壤 B . 秋季微生物繁殖快 C . 气温回升,生物生长旺盛 D . 土壤湿度和温度高
  • 18. (2019高一上·应县期中) “一滴水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化为天上的白云,再到漫天的大雪,使地面银装素裹,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吸收。”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1) 图示圈层①②③④依次为( )
      A .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B .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 .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 .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2.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19. (2019高一下·温州期末)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完成下列小题。
    1. (1)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其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①影响土壤厚度    ②积累有机质    ③富集矿物元素    ④决定土壤粒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2. (2) 下列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A . 灌溉改善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 B . 使用有机肥补充矿物养分的损失 C . 收获农作物剥夺土壤表层有机质 D . 修筑梯田改善土壤的水热光条件
二、综合题
  • 20. (2020高一下·连平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林木线,简称为林线,亦有人称之为“森林界线”。该线是指分隔森林因气候、环境等因素而能否生长的界线。在该线以内,森林植被可如常生长;然而一旦逾越该线,大部分森林均会因水分、气温或其他气候原因而无法生长。林木线有时也会受地形影响。

    材料二 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为我国高山林木线海拔等值线分布图及阴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单位:米)。

    1. (1) 描述图中90°经线以西林木线的分布特点是大致呈走向(填“南北”或“东西”);数值呈(填“递增”或“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
    2. (2) 南坡(填高或低)。南坡为(填向阳坡或背阳坡),获得热量多,气温偏高;南坡处于(填冬季风或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偏多。
    3. (3) 分析阴山对南侧河套平原种植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 21. (2020高一上·汉中期末) 读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岀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A,B,C
    2. (2) 写出陆地环境各要素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两种循环形式。
    3. (3) 假如C代表生物(植被),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的变化有(至少写岀两点)。相反,通过植树造林,可以调节,改善水文状况,保持,促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4. (4) 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要素决定的。
    5. (5) 该图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试分析各要素与整体的关系。
  • 22. (2020高一上·南阳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季风气候显著的山区。

    材料二: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天坑中建有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天眼”选址在天坑原因之一是天坑地下有暗河相连,可以完美解决排水问题。

    材料三:梵净山位于铜仁地区,风景美丽自然,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观,是旅游不可多得的一个目的地。

    1. (1) 喀斯特地貌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岩,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2. (2) 梵净山“蘑菇石”岩性主要为钙质砂质的板岩,按成因属于岩,地壳抬升后经、侵蚀作用形成蘑菇状。
    3. (3) 图中的锋面类型是锋,暖气团位于(A或B)侧,降水集中在 (A或B)侧,风力较大的是(A或B)。
    4. (4) 从气候和地貌角度分析贵州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的原因。
  • 23. (2020高一上·吉林期末) 读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

    1. (1) “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性。
    2. (2) D地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对应的自然带⑤是
    3. (3) 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4. (4) 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分异规律。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的。


    5. (5) 若本图表示亚欧大陆,⑧以东海域形成渔场(填写名称),其形成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